程望林 简艳华
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干部。因左下腹阵发性胀痛3天入院。既往有便秘史10年(解大便1次/3~5日,间歇口服果导片等泻剂辅助排便)。病程中偶有恶心感,无放射痛,无咳嗽、尿频、呕吐、发热,病后一般可忍受,未予任何诊治,于2008年11月13日入我科。查体:体温36.4℃,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70 mm Hg。神清,精神尚好,无贫血征,步入病房,巩膜及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平软,上腹压痛(-),左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扪及,Murphy征(-),肝区、胰腺区、肾区叩击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约5次/分,余无异常体征。尿常规结果显示尿胆原(+++),尿胆红素(+-),大便潜血结果显示潜血(++)外,其他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给予抑酸、止血、营养支持、补液治疗。入院后常规电子胃镜检查,发现胃角中央有1处小凹陷性溃疡,周边水肿充血明显,直径0.4 cm×0.3cm,附白苔,质硬。取活检病理示:胃角腺癌。于11月16日转入普外科,11月18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术中发现:胃小弯前壁肿瘤直径约2 cm,活动度尚好,壁层腹膜、网膜、小肠、结肠系膜、盆腔未见明显病变,小肠系膜、盆腔器官、结肠软、活动度好、肝、胆、脾未见转移灶。术中诊断:胃小弯前壁癌(早期)。术后予以常规治疗并再送检,术后检示:腺癌(高分化),未见淋巴结转移。于11月30日行肠镜检查示:结肠黑病变(轻度)。巩固治疗后出院。
讨论
早期胃癌(EGC),表现为贫血、左上腹痛等。本例是以左下腹阵发性胀痛为首发症状的胃癌,从发病到最后确诊历时4天。
确诊原因:①虽然患者缺乏胃癌原发灶所致的临床表现,但能以常见病、多发病作为临床医生的诊断思路,一步步追寻原因。②各项临床检验及检查围绕已发现的病变开展,当未追究到肝脏方面的病因时,马上转至胃肠道途径。③因上消化道出血较下消化道发病率高,所以做常规胃镜检查并活检到胃癌细胞而确诊。该病例突出症状是腹痛,尿检尿胆原(+++)。
笔者认为,尿胆原增多主要是因为:①血液本身就是良好的泻剂,当胃癌引起多次、少量的出血,血液聚集到结肠远段刺激排便,而患者十余年的便秘病史导致一时排便困难,共同引起左下腹阵发性胀痛。②胃癌引起的内出血致胆红素生成增加,尿胆原排出随之增加;顽固性便秘阻碍排便,致使肠道对尿胆原回收增加,使尿中尿胆原排出增加;而正常的肝脏代偿处理相当多的胆红素和回收的尿胆原。所以未引起肝功能中胆红素值异常,而尿常规可见上述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