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宁
摘要:陕西理工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办学过程中,构建了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两分三强”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13个模块的课程体系;确立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三个层次,形成了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工程能力;应用型;特色
根据陕西理工学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有着几十年办学历史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重点建设与系列化改革,注重教学理念创新,优化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通过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成效显著,有效地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培养质量。
一、更新办学理念优化培养方案
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时,注重更新办学理念:
1树立终身教育观。我们一直关注语言、计算机等工具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特别关注自然科学中的思想、理论、方法对人的智能和创造力的塑造,更加重视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康人格。
2树立素质教育观。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充分认识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力求全面准确阐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贯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3树立创新教育观。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应实现从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现代教育的转变,加强实践训练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树立整体优化知识结构的教育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实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加强知识领域的综合化改革,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我校所处的地域,我们科学定位,突出特色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地处陕西南部和川、渝、甘、鄂毗邻交界地区,区域内有很多国防工业和大型机械制造企业,如陕西飞机制造公司、汉江机床有限公司、核工业部405厂、汉川机床有限责任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宝鸡国家级制造基地等。针对区域中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市场反馈信息,确立了“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基层,为本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此目标为定位,创立“两分三强”的模式(专业方向分流,课程模块分组;强化学科基础、强化专业能力,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确定了一条主线、两方并重、三个平台、四个方向、五种能力的培养方案(以工程应用为主线:学科基础与专业方向并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外实践三个平台;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电控制、汽车工程四个专业方向;毕业生应具备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应用能力、交际能力)。
(1)工程应用主线。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熟悉现代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掌握当今机械制造各类应用能力的高级专业人员,是工业化向信息化时代转型和发展过程中制造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强调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工程应用这条主线。
(2)学科基础与专业方向并重。本专业前三年打基础,铺垫知识,达到宽口径、厚基础,既可以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为学生毕业后再学习、深造奠定基础。第四年学习某个专业方向。
(3)三个平台。基础课程包含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工具技术、经济管理、思想教育、工程技术基础6个模块;专业课程包含专业基础、专业方向、专业实践训练3个模块;课外实践包含实践训练、科技与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各类竞赛4个模块。
(4)四个方向。本专业根据社会需求划分为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电控制、汽车工程四个专业方向。
(5)毕业生应具备五种能力。①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②专业能力是指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⑨发展能力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更新知识的能力等。④应用能力是指依托现有知识,构建新思想、新方法、产生新成果的应用能力。⑤交际能力是指为人处世、沟通、合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构建课程体系深化建设内涵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素质的核心,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主要要素,是培养模式的硬件和实体部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构建了“平台+模块+课程群”网络型课程新体系,充分体现了“普通教育一专业教育一创造教育一个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在构建课程体系的同时,深化课程建设内涵:
1以核心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为引领,通过“模块化、分级建设”,带动全面课程建设。将机械类专业的主干学科基础课程分别组成“机械设计基础系列课程”和“机械制造基础系列课程”、“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测控基础系列课程”4个课程群,构建了“机械设计方向”、“机械制造方向”、“机械电子工程方向”、“汽车方向”4个专业方向课程群。
2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注重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与实用性,调整、合并、重组一些课程;增设了一些拓宽专业口径、体现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培养的新课程;取消了课程中的部分常规实验,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强的实验课。
3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科学技术,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加强实习、实训环节,进行开放性实验尝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丰富实践内容强化实训技能
1建立了符合时代特征的“一条主线、三个层次、八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就是指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三个层次”是指基本技能培养、专业技能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八个方面”即“学科基础、计算机应用、机械基础、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毕业设计、课外实践”。
2整合课实验为实验课,进行实验室整合,优化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18个,开放实验室为学生创新和培训基本专业技能提供良好环境。
3充分发挥校内实习基地一一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作用,加强实习与工程实际结合、与生产实际结合。校外与“汉江机床有限公司”、“汉川机床有限公司”“汉江工具有限公司”、“陕西飞机制造(集团)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公司”、“重庆嘉陵集团公司”、“重庆长安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生产实习基地,保证了实习时间和实习质量。
4成立机械CAD中心,并与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建立“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与北京艾克斯特工业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建立“Pro/Engineer软件特约培训中心”,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立“CAXA教育培训中心”等。近三年先后有1500多人参加了不同三维CAD软件的培训,98%以上的学生获得了培训认证证书。
5通过对毕业设计内容、题型和毕业设计管理工作进行深入地调研和大胆的创新,严把毕业设计选题、答辩关,采取校内外结合方式指导毕业设计,健全规章制度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了毕业设计质量。
四、提升教学质量突显办学特色
通过不懈的努力,本专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应用型机械人才质量得到提高,用人单位称赞本专业的学生质量好,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毕业生就业率历年都保持在95%以上,2006年97%,2007年98.02%,2008年98.72%。招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均实现了稳步提高,与专业建设形成良性循环。
2主干课程“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被评为陕西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数控技术”、“液压传动”等建设成为校级品牌课程。
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陕西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基础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为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为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屡创佳绩,近年来科研立项153项,获省级奖励15项,校级奖励58项。产学研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多项设计与研制被厂家使用,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几年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的学生“上手快,动手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