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秀媚
[课题名称]
人教版语文四下第17课《触摸春天》
[教材分析]
文章描写了一位特殊的小女孩——安静,她虽是盲人,却能在花丛中流畅地行走,甚至能极其准确地拢住月季花上的蝴蝶。特别是她将一只小蝴蝶放飞的细节,更让人感到小女孩内心充满怜悯生命向往美好之情。她虽然失明,心灵之窗却永远开着。在她身上,作者也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谁都有触摸春天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丰厚,感悟凝重。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小女孩的怜爱之情以及珍惜生命的情怀,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感受美好,珍爱生命的好文章。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学生、文本、生活等学习资源,尝试着通过不同的方法,引导孩子走进盲童的内心,感悟盲童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热爱,让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感悟文本的真正内涵。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悟中促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品词析句,引导学生揣摩文章所蕴涵的深意,感悟作者所揭示的深刻道理,进行认识与感情的升华。尊重生命,弘扬个性,触动心灵,理解生命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同时,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提升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在一般人看来,盲人的世界没有阳光、没有色彩、没有春天,一片黑暗。但安静——这位可爱的盲女孩,虽然无法用眼睛欣赏到世界的美丽,却有着一颗敏感、明亮的心灵。她以自己特殊的方式触摸春天,感受生命的美好,为自己的内心创设—个缤纷世界。激发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引起对盲人的同情之心,品词析句来体会这位特殊盲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是教学基本思路。另外本文情感丰富凝重,所提炼的对生命感悟对十来岁孩子来说会有些难度,除了具体感受安静丰富的内心世界之外,还可适当拓展学生所熟识的人物,如张海迪、桑兰、千手观音的演员等,使对文本的感悟建立在具体语言与具体形象之上,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2抓安静的行动感受其美好的内心世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理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安静的行动感受其美好的内心世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流程]
(一)触摸角色,奠基情感
1看图,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
2出示词语:缤纷世界多姿多彩清香袅袅花繁叶茂
用上这些词更具体些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
3你认为盲人的春天又是怎么样?(板书:盲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既积累词语,同时又将美丽春天与盲童生活的黑暗形成强烈对比,为下文学习创设一定氛围。这几个词是本文重点词,将词语教学落实到具体语言文字环境中,同时又与继续学习创设一定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做到读正确
2你认为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自读,质疑,随机梳理问题。
2重点交流
板块一:
①“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②“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
③“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1)自读,你想怎么读?
(2)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静?(爱花一爱春天)
小结: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她可以用自己的鼻子、双手、身体去感受春天。
板块二:
①“安静的手指哨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个奇迹!”
②“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1)自读,你想怎么读?
(2)“张望”是什么样的?做一做;“仰起头来张望”又是什么样的?文章中用错词了吗?安静望得到吗?望见了什么?
(3)引读“此刻……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4)读着读着,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安静?(爱蝴蝶——爱生命)
小结:此时,你还觉得安静的内心是黑暗的吗?
3体会性写一写:(看图)(板书:缤纷世界)
“我仿佛看见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_______。”
(设计意图:写的训练抓住文章空白点。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提升情感
1看不见外面世界的安静可以在内心为自己创造一个缤纷世界,还有许多人也可以:比如张海迪,失去双腿,可以用手中的笔创造缤纷世界(出示图片介绍)、比如千手观音的演员。失去声音可以用舞姿创造美好世界(出示图片介绍)(设计意图:拓展材料很有价值,是学生所熟识的人物,容易走进学生心里。)
出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谈理解,深情朗读。
2再读课题,谈理解(触摸,不仅用手还要用心)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盲童——缤纷世界
[课后反思]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师的根本任务,这堂课中我以读作为基本手段,也是基本目的。以读贯穿整堂课的教学,在读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表达思维中训练语言能力。写是建立在读的基础上,写还是建立在对文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认识。
短暂的“触摸”,长久的思索。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在对生命有了自己的感悟后,发自内心地进行朗诵,在情感上再次受到熏陶和感染,升华情感。教师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教育,面对课程,面对课堂生活,关注教学的常规与常态;是教师以真实的自我,体会学生心灵世界的真实,并一起步人文本和生活世界的真实,获得心灵的共同成长。
当学生的人文情感与文本、作者不断“碰撞、融合、浸润”后,引导学生及时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以丰富、活化文本,在情感的共鸣中,学生模糊的意识化为清晰的认识,从意到言的转化水到渠成,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