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研引领教师进步 以文化牵动学校发展

2009-08-21 07:35贾泰生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09年4期
关键词:校长学校发展

编者按学校因特色而精彩,校长因思想而深邃。吉林省东丰县实验小学就是一所因综合活动课程而闻名于省内外的特色学校,校长贾泰生就是一位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经验丰富、教育思想深邃的校长,因而当选本刊封面人物。本期特刊发贾泰生校长撰写的诠释东丰县实验小学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文章,以飨广大读者。

作者小传贾泰生,小学超高级教师,吉林省科研型名校长,吉林省教育学会理事,吉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现任吉林省东丰县实验小学校长。曾获吉林省教育厅、人事厅“第二届教育教学成果奖”、“200-2005年度课程改革优秀工作者”、教育部“新课程师资培训策略有效模式研究与实验课题成果一等奖”、教育部“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个人”等殊荣。

有人说“校长是学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我看来,校长首先是一种责任,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让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优质的教育,就是要把教师、学生的人生价值最大化,这就是校长责任之根本,这就是办人民满意学校的根本。从这个意义让说,校长就是引领教师进步的精神导师,就是牵动学校发展的领跑人。

一、争做研究型校长,不断探索办学规律

何以为领导?“领”即以身示范,时时处处为教师做出榜样;“导”即在思想上引领,时时刻刻思想上进,理念领先。有人说,校长不单是管理型、经验型,还要做研究型校长。我很赞赏这句话,我不是研究型校长,但这是我做好校长工作的追求。在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发展形势下,只有时刻保持研究意识,不断用新思维开启工作思路,才能激活办学行为,实现理想的办学宗旨,才能使学校得到不断发展。

1学习、积累,做课程改革的先行者

我理解的所谓学习:一是“学”,二是“习”;“学”是认识,“习”是实践;“学”是习之初,“习”是学之成。为此,校长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日新而至月异,厚积而薄发。校长应该是思维着的常青树。以高层的导向引导工作的新思路。从一定意义说,校长学习的好坏,决定着教师、学生进步的速度、幅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高度。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捕捉教育信息,才能使工作前进,促事业发展。从这个角度上说,校长应该是一个学识渊博、思维聪颖的“知本家”。为此,要把学习积累作为做好校长工作的第一需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学习,把握最新教育理论,不断更新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以书籍、报刊上的新事物不断激发自己的创造活力。《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报》我每期必读,《人民教育》、《中小学校长》我每篇必读,课改方面内容的文章精选研读。十年来,我读了几十本书,其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程红兵的《做书生校长》、于永正的《教海漫记》等,还有一些成功校长的专著。我在读书中发现,在实践中积累,在多年的阅读中也留下一些痕迹。我编著的十三万余字的《读而论道》都是从平时阅读中精选出来,一个字一个字敲到电脑里的;语录式的《泰生丝语》6000余字都是自己在学习、工作中深刻思考和感悟的记录;370余页教育随笔记录着工作、学习、思考的过程;开了自己的博客,发表自己的见解,与老师共同交流。在学习与实践中,我写的十几篇文章在《现代教育报》、《全国校外教育案例》、《现代校长高参》《士林教育》、《士林环保报》、《吉林课程改革》上发表;我还把多年在书刊中精心选择的教育哲理名言汇集成册,连同自己探索、整理,取名《读而论道》结集出版,推荐给本校教师分享交流,并免费赠送与其它教育同仁,为其谏言献策。我感到,不断学习、积累、动笔写文章,可以全方位“搅动”校长的管理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快速提升自己的智慧。几年来,我不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老师面前,而是教师的伙伴、课程改革的首席,融入到教师当中。听课、评课、导课,通过不断学习积累,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可以站在高度、挖掘深度、把握尺度,引领着课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研究、省思,做学校发展的领跑者

学习研究不是验证结论,而是探索发展的空间。只有把自己的所学所得内化为校长的办学理念,进而转化为办学行为,才是有用、有效的学习。

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学校应该有自己的办学理念。通过研读教育发展的方向,探寻名校发展的历程,立足于明天的高度审视我校今天的办学行为,校领导班子提出了“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的办学理念,“以爱心培育爱心,以智慧点燃智慧,以生命润泽生命”的教风;“时时处处求学问,点点滴滴学做人,方方面面求发展”的学风。以这个办学理念统帅学校的一切工作,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为学校发展引航。

3实践、升华,做办学规律的探索者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是不断矫正、提升实践行为。在我们的实践中,每天都在重复的作法未必是正确的,正在风行的事情未必是完美的。作为校长,就应该在年年月月似乎不断重复的工作中发现新的发展契机和新办学规律,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思考、形成自己独到的办学理念,并升华为新的办学实践。

(1)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一个孩子是一对父母、四个祖辈,几代人的期望。交通超速发展,事故时有发生,风雨无阻接送孩子就是爱的具体体现了。狭窄的巷道里家长接送孩子的长龙,挤挤挨挨地寻找自己的孩子应该理解,但既不安全又失于养成,我们把学生分成两路,举起“班旗”,家长远远望去,就知孩子所在,秩序就井然有序了。不大的厕所,仅有不足一米宽的两个门,每逢学生人厕时,挤挤挨挨人头攒动,学校破窗增门,大有改进。延续几十年刺耳的上下课电铃声,换成轻松悦耳的音乐,就是把其变成一种文化浸润。操场上捡不绝的纸屑,学校领导、教师带头捡,不仅保持了整洁,也成为身教的行动。入学的欢迎、毕业欢送……饱含的是爱满校园的精神。小事之中见精细,小事之中见真情。

(2)教学有规律,处处需探究。规律是一种科学,只有遵循科学才能高效。我校的教学工作,不盲目增加课时,不盲目增加作业量,不盲目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大家的智慧进行教学研讨,探索规律、掌握规律、遵循规律,打造高效课堂。我们共开展了学校、年组、教师个体三个层面的教研活动,各层面的研究活动全部基于课堂。先后推出了三个类别8种教研课,第一类是常规优质课、推门课。高效课堂不是展示课、评优课,更不是“表演课”、“作秀课”,而是常规课。教师需要在“常规”中发现,在“常规”中培养,在“常规”中成长。我校的常规优质课、推门课面向全校各年级、各学科教师,不搞甄别选拔,而是发现教师的成长点、闪光点。双周一评,获得常规优质课的教师不仅上榜公布,而且给予奖励。第二类是年组教研课,包括年组教研汇报课和年组教研优秀课。以教研组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淡化评价,摒弃等级观念,努力营造研究

氛围。学校领导作为普通教师参与其中,课让教师评。第三类是新教师培养课,新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竞赛课。它针对各层次教师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做”,更富有针对性。

(3)评价有学问,时时重激励。“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教师发展层次参差不齐,评价的时候就要多几把尺子,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教师。

我在评价教师时坚持底子薄的不嫌弃,犯了错的拉一把,多用加法,少用减法,不用排除法;批评时讲时间、地点、场合;对后进的不抛弃,不放弃。有些教师,如果横着比,他永远不如人,但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长处。如果换一种眼光看老师,用发展的观点去评价教师,既要看他的过去与现在,又要看他的未来,采用纵比的方法,看他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他就会得到赏识与激励,就会重树自信,有了发展的动力。激励性的评价,就要多看努力少看能力,看自身发展进步的幅度与速度,给落后的鼓劲,使其迎头赶上;给先进的加鞭,给响鼓以重锤,让他们更上一层楼。激励是一种教育,即教育了被激励者又激励了听到激励的其他人,这样可以使每个教师都有积极进取的心态、向上的热情。有一名“落后”的教师,在一次学校的重要会议上竟然睡着了,因为私事竟然一次次旷职。学校对其一次次批评教育,他一次次信誓旦旦表决心,然而眼泪未干,“涛声依旧”。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扬长补短,逐步感化。现在他事事争先,他对某学科的专长,也显露头角,多次在省市县比赛中获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激活了他的工作激情。作为校长,就要信息及时掌握,问题及时察觉,感动及时传达,赞扬及时给予,情感及时交流。

二、争做文化型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品牌学校,不但需要是高楼林立,设备先进。更需要校长带出好的教师队伍。教育现代化,首要的是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而不是办学条件现代化。近些年我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校发展需要办学条件这一条高速公路,但我们有了高速公路,还要有高速的车、优秀的驾驶员。既然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导师”,那么就应当用自己的精神引领教师当好这个驾驶员。我在校长工作中,努力去做教师发展的引领者、导航者,唤醒动力,点燃教师发展的内力。

1引导教师价值取向,培养有理想的教师

校长是领导,关键是往哪“领”,怎么“导”。我认为校长的“领导”,首先是思想领导,重要的是价值观的领导。价值观驱动人的行为,引领人的发展方向,决定发展的动力,引领教师发展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培训,更应该重视教师发展的精神动力,从源头抓起,开凿动力之源。

在当前这个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张扬的时代,教师价值观、幸福观也受到冲击。有人把教师比做蜡烛,随着时光的荏苒燃烧着自己,有人把教师比作面对青灯黄卷的苦行僧……每天别人晨练我们上班,晚上别人下了班,我们还有许多要做的事情……面对超八小时的工作,面对一摞摞待批的作业,面对社会对教育近似神圣化的苛求,面对似乎怎么教都不懂且怎么说都不听的学生、面对难以沟通的家长,面对成绩的压力、活动竞赛的名次;面对周而复始的备、讲、批、复、考,似乎工作就是一种枯燥,每一天都在数着退休日子的倒计时,似乎工作就是一种煎熬。一些老师觉得“工作是给学校、校长干的,上班是为了发工资”,似乎每一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似乎“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道河,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失去了幸福感,产生厌倦感。激情在时光的打磨中渐渐熄灭,理想、抱负在天天重复的枯燥生活中淹没,这就是“职业倦怠”,就没有感受到职业带来的是幸福。对此,我更加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做一个播火者,播下理想之火,播下理性之火,播下激情之火,让教师在平凡中发现幸福,在付出时感受快乐,让老师发现自己不仅需要物质的幸福,精神上的收获是幸福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引导教师全面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付出=物质所得+精神所得+个人发展进步。作为校长,诱发教师的职业情结远比提高他的教育技能重要。职业情结是源,教育技术是流。教师发展只有变成是教师的内在需求,而不是别人的要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我曾经为教师做过《人生因你是教师而精彩》的专题报告。从“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追求自己的智慧人生、追求自己的成功人生”三个方面对教师职业及幸福观进行了阐释。让他们明确,教师不是春蚕,也不是红烛,我们在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时,并没有消耗自己、失去自己;相反,在唤醒学生的同时也唤醒了自己,在激发学生潜能的同时也激发了自己的潜能。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教师一旦真正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那么他就会用智慧开启思维,用创造开拓未来,他就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与苦汗热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收获自我实现,从而感受幸福人生。

我县的横道河小学是县内农村小学的龙头示范校,是吉林省课程改革先进校,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实验基地……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因为他们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是因为他们的教师具有一种对职业理想的追求精神。从2001年我带领全校教师到横道,_、学开了“站在横道看实验”的活动,到延续至今的教师互动研讨中,在教师之间的“以学校比学校”、“以教师比教师”,大家看到了横道河小学教师的进取精神、学习劲头、主动发展的态度、专业发展的成果。老师们相互学习,唤醒了斗志,激发了活力,点燃了激情。

我校郭军老师,论年龄已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论成绩功德圆满,别无他求。但她对学生的爱、对事业的追求使她在教育工作中不断发展。在课程改革中,她以大课程观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走在了全校的前列。东北师大一名博土生多次来我校对她进行专项调研,并邀请她有机会到研究院给专家们做报告。我抓住郭军这样的典型,大会讲、校报登,向市省报刊投稿宣传她,重点挖掘郭军老师的职业幸福观。她把自己的人身价值寓于校园之中、寓于教学之中、寓于学生之中、寓于课改之中,才有了永争一流的精神,才取得了突出的业绩,在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收获人生的幸福,也让中老年教师看到自身的价值,让青年教师在她身上找到动力,把她做为比学赶帮超的目标,在郭军的感召下,大家积极投身课改洪流,探索教学新路,提高自身素质,人气氛围、正气氛围、钻研氛围方面有了很大改观。节假日学校组织学习,大家从埋怨到自觉,使教师队伍唤发出了活力。虽然教师的年龄结构上没有多大改变,但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有一名青年教师,没有理想追求,没有进步的愿望,对工作、对自己都没有责任感,三十岁的人似乎是六十岁的心,学校里有他不多,没他不少,似乎找不到长处。但我还是相信“他的心里总是有阳光的”,在学校大环境、大氛围的影响下,这名青年教师发

生了很大变化。在一次上级部门的检查中,一位曾经教过他老师不经意间听到他的进步,感到十分诧异。

2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塑造有风格的教师

什么是领导?我理解,一是领,是教师的人生价值引领者;二是导,是老师专业发展的引导者。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就要用新课程理念来塑造教师的专业品格、提升教师的专业品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专业引领、文化润泽,促进教师发展

作为校长,就要甘为人梯,做好服务,营建学习型组织,尽自己所能将成才的道路铺到每个人脚下。

2002年3月,我去柳河去听国家级名师窦桂梅的报告。由于没有座位,只好拎着一个小凳,挤在安全门和厕所之间又冷又臭的角落里。由于太冷,胃病犯了,把吃的东西都吐了,虽然这样,整个报告和课我不仅认真听,还坚持把全部内容录下来带回学校给大家学。老师们为窦桂梅的精彩教学及报告所折服,也为录像带的来历、为我对学习的高度重视而感动。带回来窦桂梅的书一抢而空,轮流传阅,自发地形成了“南学于永正,北学窦桂梅”的热潮。

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我校给政策、给待遇,为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公费订阅刊物,为青年骨干教师设立图书专柜。现在我校每年购买教育专家新著、光盘等资料万元以上。外出学习也是学校对教师的一种奖励,凡对教师成长有利的学习机会我们都尽力派教师参加,先后派人到北京、南京、上海、天津、成都、大连、青岛、长春、吉林等地听课和学习。老师们开玩笑地说,“贾校长很‘抠,就是为老师学习花钱特大方。”

我校有“三报”:《学苑报》、《文萃报》和《家校彩虹报》。《学苑报》是我校的校报,让骨干老师轮流当编辑,选择主题、组稿、撰稿,在做中学。七年里我校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及相关教辅人员全部参与过校报的编辑。至今印发的361期《文萃》上登载的文章,都是我在平时的阅读中精选、剪裁、粘贴的。《文萃》同时把几份报纸变成了一百多份。这不起眼的报纸不仅是传递着信息,还是传达着校长阅读的眼光,更是让老师品味着我学习的毅力和精神,感悟着校长对教师成长的期盼与希望。《文萃》成为老师们喜欢的读物,成为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推进剂。老师们亲切地称之为“校长小报”。

新教师人校,我们召开见面会,上好人生发展第一课,送见面礼,上见面课,送上一本精心选择的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一本我写上饱含希望的寄语的摘抄本、一摞《文萃》小报,让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浓浓的学习氛围。

(2)内部挖潜、城乡互动,发挥辐射作用

内部挖潜就是充分挖掘我校现有的培训资源,发挥我校骨干力量强的优势,对骨干教师重点培养,打造品牌,实施了骨干工程、青蓝工程、牵手工程。以骨干教师的重点发展带动全体教师的整体发展,使拔尖教师得到较快的提升,培养了名师,也打造了品牌。我校先后有两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三人被评为省科研名师,三人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六人被评为省骨干教师。这些名师、带头人在县内都为我校一家所独有,我校的骨干队伍两年内扩大到36多人。从2003年起实施了以教师之间互助伙伴关系为基础的青蓝工程,主要建立了“导师引领式”、“伙伴合作式”两种具体的互助方式。2007年又发展为“牵手工程”,不仅和校内的教师结对子,还为校际优秀教师搭桥、结对子、拜师傅,让他们站在新的高度,结识新的伙伴,开阔新的视野,引进新的经验。

城乡互动。校长只有不囿于本校、地域的局限,思路才会更宽阔,发展空间就会更广阔。2005年我校发起“城乡六校教学研究共同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城乡均衡发展为目的,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以课改中教学难点、疑点、重点为突破口,针对本校实际,以交流互动研讨为手段,为不同学校的教师搭建集中展示、交流互动的平台,为各校教师创设了扩大视野、丰富资讯、心灵碰撞、点燃激情、绽放智慧的氛围,也使各兄弟学校在合作中共享,在互补中发展。

3引领教师博览群书,塑造有品位的教师

以促进教师的文化品味和专业发展为目的,塑造书香教师。立足于学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校本、立足于经典,要求教师读好三类书:读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读拓宽教育视野的书,读学生喜欢的书;并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和教育实践开展了“读书论坛”,每学期一次,次次都有新收获,次次都有新发展。学校形成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教师读书已经成为一种乐趣、一种习惯。视读书为精神享受,是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

三、争做创新型校长,建设有特色的学校

贯彻落实不走样的校长,只能是及格的校长;结合本校实际贯彻落实的校长,只能是合格的校长;只有把握事物规律,创造性地实施教育目标办出学校特色的校长才是优秀的校长。什么是特色?特色就是在驱同中求异,是整体发展中的个性化突破,是对常规的超越,是遵循规律中的创新。为此,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我都尽力去用新思维去思考。用新方法去实施,带动全校教师时时想创新,事事讲创新,共同构建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特色。

1突出育人实效,构建特色德育

德育工作我们每天都在做,可为什么总是收效甚微?就是因为没有贴近学生实际,没有贴近学生生活。学校德育总是更多的说教,今天提这个要求,明天搞那个措施,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对此。我校进行了生活化品德教育的尝试,让道德观念从生活中来,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养成。以体验促内化,以践行促养成,实施一种关注学生生命、回归学生生活、尊重学生个性的教育。

(1)创新规章制度,变“刚性”约束为“柔性”激励

原《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虽然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但有些内容、观念已经滞后。我们根据教育理念、时代精神,大胆改编渗透新理念、赋予人文色彩的新三字歌,被多家报刊和媒体刊载。我们还制订了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的“十个四”的《东丰县实验小学小学生基本要求》,每班都结合班内实际建立了张扬班级个性的《一班一约》,深受师生喜爱。

(2)传统活动创新,常规活动赋予新内涵,推动特色发展

我们打造了集社区、家长、学生、老师于一体,融体育、音乐、美术为一炉的——体育艺术节。由“运动会”到“体育艺术节”,不是简单的名称更替。而是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理念的提升,淡化竞技性,强调普及性;淡化选拔性,重视群体性;淡化专业性,突出趣味性;淡化功利性,着眼发展性。把体育艺术节作为大课堂,追求德、智、体、美、劳各育的全面发展,学生健与美的和谐发展,实现人文素养与科学文化素养的同步发展,让学生健康与愉悦地成长,智慧加创意地生活。

(3)充分考虑和尊重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需要。遵循德育规律,实施生活化品德教育,让道德观念从生活中来,道德行为在生活中养成,以体验促内化,以践行促养成

我们开发了系列校内德育资源、社区德育资源、人文

德育资源、身边德育资源,开展系列化生活化品德教育,改变了“口号式”的空洞德育、“游击式”的临时德育、“突袭式”的应急德育,实现品德教育经常化、恒久化、规范化。相关的生活化品德教育经验在省德育研讨会上做了发言介绍,学校被评为吉林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2突破课改难点,构建特色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难点和盲点,我们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使之成为我校的亮点。经过七年的努力,我校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全力打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品牌,以独特的鹿乡资源为依托,植根地方,构建了符合校情、适合学情的“以研究性学习引领、两个定位导向、三种方法并举、四种方式实施、五个层次推进,六种课型落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运行体系。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了鲜明的课程特色,打造了课程品牌。省市分别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省内89所学校近千名教师先后来校参观学习,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被省教育科学院誉为“我省农村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教育部一报两刊之一《基础教育课程》发表了记者的调查报告,《吉林教育》、《小学校长》、《吉林课程改革》等杂志做了专题报道和系列报道。2007年学校两次应邀出席了全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并作为全国基层学校中的唯一代表两次作了经验介绍,被列为教育部重大项目的重点子课题基地学校。

3突出人文情怀,构建特色文化

没有文化根基的学校,等于一个少了筋骨没有灵魂的空壳,永远不能以鲜活、伟岸、丰满的形象站立起来。我们注重开发以塑造人的灵魂为内涵的校园文化,建设融文化品位、现代信息、人文精神于一体的校园文化,建成了科技长廊、艺术长廊和文化长廊,不仅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而且努力使每一面墙壁说富有哲理的话,说文采飞扬的话,说对孩子一生发展都有作用的话。科技长廊带领学生走进科技的殿堂;艺术长廊成为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放飞学生的艺术理想的平台;文化长廊以教育理念、箴言警句引领学生成长。“三个长廊”让孩子们每天耳濡目染,在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浸润熏陶。我们着眼“文化润泽”,在校园的围墙上制作了百米长卷《中华魂浮雕》,承载了从黄帝至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把民族精神教育物化为一种可视可感、鲜明生动的文化形态,师生在校园生活中时时可以吸纳民族精神的润泽。自《中华魂》浮雕建成以来,得到了领导、专家及国际友人的赞誉。

回首在实验小学十年的工作历程,我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寻找规律,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创造中体现价值,引领师生不断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学校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十年来,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生活化德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城乡互动协作研究共同体的建立与落实、书香校园的探索与建设、体育艺术节的谋划与拓展、《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三字歌》的改编与推广等六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特色,在学校发展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心灵履痕和思想足迹。

十年来,不仅东丰镇内走进清华、北大的学子全部在东丰实验小学度过美好童年。而且百余名“实验学子”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全国名牌大学,更有数十位“实验学子”留学于世界各国大学,可谓桃李满天下,芬芳沁九洲。

十年来,东丰县实验小学先后荣获省教育先进集体、省教学成果奖、省德育先进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校、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省绿色学校、省优秀实验学校、省模范职工之家等殊荣。

猜你喜欢
校长学校发展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区域发展篇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图说共享发展
学校推介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