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乃茹 黄 辉
摘要:文章通过对体育保健专业发展规模和现状的调研与论证,结合体育高职院校及福建省地域特色的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论述课程体系的特点及就业前景,为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将该专业创办成特色专业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体育保健;课程设置;就业前景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95-03
近几年来,不少省(市、区)体育部门根据上述的精神和要求,在中等体育职业学校、(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基础上,新办了一批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地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等体育技能型人才。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于2005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体育保健专业于2007年正式在全省范围内招生。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该专业在教学、科研发展规划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与突破。但作为新办专业,在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还在摸索阶段,树立办学特色及拓展就业途径,为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鉴于此,学院在借鉴其他体育院系设置的体育保健专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院自身的现状和教学条件,认为我院开设体育保健专业并将其发展为特色专业是较为现实可行的。因此,构建与新专业培养目标相一致的课程
体系及就业前景规划就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一、专业发展设想
体育保健专业是国家教委根据社会发展对体育人才的需求趋势,于20世纪80年代末增设的新专业,是培养较系统掌握体育科学、人体科学、卫生保健和康复医学的专业。
目前全国约有十余所体育院校创办了本科学历的“体育保健专业”。部分体育院校开设体育保健专业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但体育类高职院校开设该专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把握体育保健专业的发展方向,使其具有地域特色和办学特色的专业。
(一)突出专业特色
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应重点突出各种健身体育运动,在此基础上结合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的技能和方法达到增强体质、改善人体功能和科学健身的指导理念。另一方面,该专业设置具有发展的社会功效,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农村)推广体育保健事业,增强人们体育锻炼的意识,加强对民众进行体育运动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导,使之了解体育运动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增强人们从事符合其生理规律的体育运动的意识。
(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体育保健专业的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仅要求掌握有关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具备各种健身运动方法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这才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的重要保证。
还要走联合办学的形式,要与医院、学校、厂矿企事业和健身、健美、娱乐、康复中心建立广泛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几个比较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
(三)增强校本教材建设
体育保健专业目前使用的专业教材大部分都是借用体育本科院校的专业教材。校本教材的建设比较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套符合体育保健专业使用的具有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能更加充
分地补充专业教材的不足,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教材和课程设置则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二、课程体系设置
体育保健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可分为两大类、三个层次(表1)。“两大类”是必修课类和选修课类,其中必修课类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组成,选修课类由限制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三个层次”是由公共课程群、专业课群和选修课群构成(图1)。
在课程选择的同时,针对学院医务室有利的教学资源与优势,突出了重视实践技能操作的特色。以运动人体科学的课程为基础,重点发展保健按摩、针灸、理疗及省队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等技能操作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发展的特点来选择课程的教学。
三、就业前景
体育保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人体科学、传统医学、运动医学、保健康复医学和体育科学知识的专门人才。学生通过学习,应能胜任中学生理卫生课、健康教育课和体育课的教学工作;能当一名合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在健身、健美、康复、娱乐机构和星级宾馆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能在医院、疗养院、福利院、厂矿企业、体育运动队以及有关科研单位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
因此,在理论上重视系统和综合,在实践上探索新的结构模式,把代表体育保健专业特色的技能培养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知识能力培养上强调厚实基础理论指导下的应用、操作、评价与研究。教学中加强专业技能培养将增强毕业生进入市场的竞争筹码。就业教育、技能培训要贯穿体育高职教育的全程。体育保健是以“体育”为根基的应用性学科,应以专业技能培养作为与人才市场对接的切入点。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显示,工作适应状况与学历层次、能力水平呈平行关系。拓宽知识面和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应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科学领域中重要的支撑应用学科。保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本科生是今后一段时期中用人单位需求较大的学历层次。熟练的专业技能可使毕业生在就业后的工作中良好适应,并以此为依托成就一番事业。
四、就业意向
由于是福建省体育职业学院首届体育保健专业面对毕业就业问题,笔者通过对多位不同实训基地的2007级体育保健学生进行访谈作为调查分析,下面是对不同就业方向的几位同学的访谈:
案例一:
学生甲实训岗位:宝力豪健身中心养生会所
笔者:你为什么选择医务室作为你的实训点?
学生甲:我们所学的专业就是体育保健,在医务室学习能够充分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作为体育考生,曾经出现过运动性伤病,但总是处理不当或在认识上存在很多误区。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该专业吸引了我,并把此专业作为个人发展的前景,所以选择医务室作为我的实训点。
笔者:你在宝力豪健身中心具体做哪类工作?遇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甲:我在宝力豪健身中心的养生会所主要负责对会员运动后的保健按摩及损伤康复。在实训前期操作手法比较生疏是我遇到的问题之一。通过医务室的实训学习,我们几位同学在实践操作技能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其余几位同学下省体工队各运动队进行运动后的保健按摩及损伤康复,我则经学院推荐到宝力豪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在脑海中的印象与实际操作有很大出入,这是我遇到的问题之二。通过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很快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如果有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操作课程可选的话,对我的工作会有更大的帮助。
笔者:那你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会是哪方面?
学生甲:在宝力豪通过我的不断努力,不仅得到了实训和实践的机会,规范的保健及营养学方面的课程知识使我迅速成为宝力豪保健按摩方面的中坚力量,我想以后的就业方向首选是这类工作。
案例二:
学生乙实训岗位:浩沙健身中心健身教练
笔者:在实训中你是否运用了学院学习到的课程?有哪些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乙:在学习中的一些基本保健课程都能够运用到,比如说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及体育保健等,但由于学习掌握所限及本人理解方面等原因,总觉得学到的知识比较少和不容易活用,还希望能更多地加深掌握更多的有关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更科学地引导健身人员进行健身运动。
笔者:通过学院的学习,你是否能掌握一定的就业技能和方法?还希望学习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乙:我在实训过程中才认识到在学院学习到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能帮助我在工作中建立一些基本的理念,对待实训工作中的一些技术就能有主体的掌握,不会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比如学习的一些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以及体质测量方面的技能和一些营养膳食的合理搭配的知识,能解决健身房中一些健身人员所提出的疑问。同时能够从所学习专业课程中的技能和方法上给予健身人员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健身客户做到了解和配合健身工作,达到满意的工作效果。还希望对实训中有作用的一些有效、可行的技能和人体运动科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获得更多或更高等级的健身资格证书等,那样,就业的机会和可选择的方向就会更多了。
笔者:那你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会是哪方面?如果能再进行学习深造你会选择哪个方向?
学生乙:由于我是通过在学院学习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院加以推荐进入浩沙健身中心参加实训,有了这种工作经验也更加容易找到这方面工作,对以后的就业就有很大的把握。因此,我希望能以健身指导方面为自己的就业方向。在实训过程中,我还通过考试获得了亚洲体育适能健身教练资格证书,也离不开在学院学习的课程的帮助,其中,就有很多的有关人体的保健方面的基础知识,没有通过在学院的规范的学习也没法达到今天这种就业前景。如果我再进行学习深造,我希望能再获得本科学习的机会,掌握更多有关体育保健中的运动人体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学院有本科的话我会继续读下去的。
笔者:那希望你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走得更好更远。谢谢!
案例三:
学生丙实训岗位:屏北小学体育教师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丙:小学生很可爱,而且活泼好动,学生参与情绪很高,但体育课在室外上课学生不好组织教学。感觉在教育儿童方面还缺乏一些教育学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学院学习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帮助我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我逐步适应了教学工作。
笔者:你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到哪些课程?还希望得到哪方面知识的补充?
学生丙: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损伤预防、体质测量与评价和营养学等课程对我教学中的课前准备活动、运动负荷的确定、运动后的放松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还希望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为以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笔者:毕业后你的就业方向会是哪方面?
学生丙: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逐步和学生建立了感情,我也从中体会到了做教师的乐趣。因此,毕业后我会选择体育教师作为我的就业岗位。
五、总结
目前体育保健专业的课程设置基本合理,但存在知识覆盖面不够广、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强、部分课程设置与工作实际有所脱节的现象。因而需要进行课程设置、校本教材和教学时数安排等方面的改革。建立本专业自己的实训基地,增加实训机会,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较高,影响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的因素主要有毕业生的学习成绩、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毕业生原籍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学校和专业在社会上被了解的程度等。除了进一步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外,还应组织学生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服务等活动,并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在为社会服务过程中扩大学校和专业的影响,为学校的体育保健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元武.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1996,(3).
[2]杨鸣亮.社会体育保健康复方向的课程体系建构[J].体育科技,2007,(28).
[3]张素珍,沈步乙.对体育保健康复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制改革的调查与分析[M].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7,21(1).
[4]谢军,吴初竹,等.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4,25(6).
[5]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1).
[6]孙飙,钱竞光,王爱丰.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办学优势与思路[J].现代康复,2000,4(11).
[7]晏绍文.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与前景[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5,25(3).
[8]张路萍.高校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的发展及可行性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
[9]冯绍桢,罗兴华,等.广州体育学院开设体育保健康复专业可行性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4,14(2).
作者简介:王乃茹,女,供职于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大众健身的基础理论与应用;黄辉,男,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与体育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