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策略

2009-08-20 09:46刘永滨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策略

摘要: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主,对校企合作的态度日趋冷漠。在这种情况下,职业院校应准确定位校企合作的出发点,主动出击,通过把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训“请进”校园,让教师、学生以及课程“走出”校园的策略,并给以充分的保障措施,使学校、企业双方受益,从而转变企业的态度,推动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发展。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请进来”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36-0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产业革命的升级,社会需要的不仅是只会做学术的人才,更需要能在生产第一线实际操作的既懂知识又懂技术的“高级技术人才”。但是,承担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着力于动手能力、以就业为导向重任的职业教育,却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活力,造成的现实就是一边企业闹“技工荒”,一边学生就业难这一怪圈。有研究者认为,职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很多是“死”知识,跟现实差别很大,特别是对新技术涉及太少。这反映出我国的职业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教学内容远离具体的岗位知识和能力,与实际严重脱钩,灵活性不强,应变能力弱等。存在上述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闭门造车”,没有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合作,或者没有深入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意义上的合作。

周济院士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在市场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职业教育更应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企业的需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策略,将课堂教学延伸到企业和将企业真实的生产过程、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确保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与市场充分接轨,才能提高就业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从而不断扩大生源,形成职业教育的良性循环发展。因此,本文立足于职业院校,从职业院校角度出

发,结合校企合作的现状,谈谈自己对校企合作策略的几点思考:

一、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许多企业眼光短浅,只盯着效益、利润,校企合作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似乎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学校派来的只是生手,企业不但要在紧张的生产经营中抽出人力来培训他们,还为他们操作不当弄坏机器设备而担心,更糟糕的是,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还会惹上官司。再加上政府角色转变之后,已不能随意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了,所以,这些企业不愿接受学校派员实习。就是接受了,条件也相当苛刻。因此,校企合作在职业院校中举步维艰。两者之间的关系既没有法律和制度保证,又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因此在缺乏政府主导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只是一边抱怨“技能型人才短缺”,一边又不愿承担参与职业教育的责任,现实中校企合作仍然“剃头挑子一头热”——因为企业都是受利益驱动的,所以只有学校一方在孤军奋战。在这种现状下,职业院校只有采取主动出击,调整自身的定位,主动“请进

来、走出去”,在自身受益的同时,让企业得利,才能更好地实施校企合作。

二、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定位

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首先应当“知其所止”,准确定位。职业院校始于“职业”,许多学校是从社会最需要的“职业技术”培训开始的,如美容美发培训学校、语言培训学校、电脑培训学校、驾驶培训学校等,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它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职业技能”+“就业”是职业院校的两张王牌。唯有这样,学生才会报读职业院校。因此,其在专业设置、人才规格、教学内容等方面,都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离开了社会,它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生命力。在生存的压力下,职业院校更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需要为己任,在校企合作中以企业的需要为基准,以市场的发展为风向标,将校企合作准确定位于企业需要。

三、“请进来”、“走出去”的校企合作策略

职业院校主动加强校企合作,应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实行开放办学,增强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请进来”策略为学生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请进来”指的是职业院校引进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训,在校园内形成一种职业氛围,为学生日后进入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将企业的管理引进校园。提早将企业的管理引进校园,有利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有利学生形成职业行为习惯,便于学生日后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将“打卡机”考勤方式引进校园,以替代传统的课堂点名方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又如引进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提高各项学生工作的效率等。

2.将企业的文化引进校园。企业的文化倡导的是凝聚力、向心力和竞争力。引进企业的文化,就要引进企业的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以及工作效率意识和灵活的用人机制等,转变办学观念,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机制,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如为了使学生具有企业的集体荣誉感,学生所在班级可以冠以企业名,学校的各种标语可以用企业的激励标语,如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来鞭策学生好好学习,掌握技能;用“品质第一,顾客至上”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等。

3.将企业的培训引进校园。将企业的培训引进校园,可以减少企业在职培训的成本,减轻企业的压力,同时可以强化学校的教育功能,发挥学校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拉近学校和企业的距离,拉近学校和市场的距离。如学校为企业开展成人学历教育和技能鉴定,帮助企业进行员工培训。企业可选派优秀的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学校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使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和销售模式。学校甚至可研究提供免费场院地、服务,由企业提供技术、设备,校企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训)中心,一方面促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另一方面减轻企业研发费用。

(二)“走出去”使课程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联

“走出去”指的是职业院校派出师生进入企业,在真实的生产、销售环境中进行教学,把课堂搬到校外,把课程带到校外,形成“没有围墙的学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使课程和企业的实际生产紧密相联。

1.让学生走出校外。职业院校的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能,也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学生在校内学习,由于学校的管理还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主,学生做错了,没有降薪、降职等切身利益的惩罚,效果不佳。由于缺乏企业的生产氛围,管理方式,人际沟通等一系列条件,学生也难以树立职业态度与兴趣、职业责任、纪律与职业情感,难以锻炼出真实的操作技能。因此,让学生走出校外,进入企业实习,就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缩短学生工作后的适应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2.让教师走出校外。从教育学的角度看,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专业人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和专业性实践知识的构建,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师引导启发,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记问之学”,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读死书,死读书。先贤认为,读死书的人不配当教师。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广博的知识、高超熟练的技能技巧,才可以使学生“信其道”,特别是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经师”,还要成为合格的“技师”,而目前职业学校教师的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导致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难以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以及产业调整带来的劳动力需求变化。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师自身的技能欠缺,严重地制约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市场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教师在自身专业领域中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节奏,所有的知识没有及时地更新,在学生培养方面就会大打折扣。派出教师走出校外,深入企业,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下企业,可以为企业带去系统的理论知识,协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

3.让课程走出校外。职业院校的课程包含课程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应当具有实用性、应用性,应当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满足企业生产销售的需要。而课程的调整是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让课程走出校门,走进企业,站在专业前沿,根据企业的需要建设课程,是职业院校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编写、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学校可与实习企业共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使之成为课程改革的实验基地,同时根据企业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使之成为企业调剂劳动力余缺的蓄水池,使企业在生产、销售高峰时能及时得到一上岗就能动手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切实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

四、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策略实施的保障

(一)理论保障

教育部部长周济曾于2004年6月17日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作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讲话,建议职业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其中要求职业院校转变办学机制,“……第三是办学机制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一是采取灵活学制和灵活学习形式。中等职业教育可以通过‘1+2、‘2+1、‘1+1+1等办法,使学校和企业、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的职业教育资源有机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积极推行学分制和模块式教学,鼓励校企合办、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等办学形式。要进一步完善就业准入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采取各种形式推进产学合作。”周济部长的讲话给双向校企合作策略提供了理论保障,指明了实施方向。职业院校应该放开手脚,大力实行灵活多变的办学机制,根据自身条件、和企业合作的程度灵活采取各种教学形式和学制。

(二)制度保障

职业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监督、管理双向校企合作模式,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合作协议以及争议解决方式,保证合作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友好地进行合作。

(三)政府政策的保障

职业院校应积极与政府部门联系,努力寻求政府的支持,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如针对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和企业,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简化校企合作中企业用工的政策性障碍,创造校企合作顺利进行的政策环境。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自其成立以来,就和企业接下了不解之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对“校企合作”热情不再的现状下,职业院校应破除“等、靠、要”的由政府包办的思想,主动出击,不但要加强自身的教学改革、管理改革,通过引进企业的管理、文化、培训,把学生在企业的“适应期”尽量在学校消化掉,还要主动走进企业,直接为企业带来利润和效益,使企业真正感受到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优越性,使校企合作达到理想的效果,真正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蒋波,雍坚,严玲玲.聚焦“两会”:“好技工难觅”要破题.http://sd.news.163.com/07/0207/15/36O52JFA0059007Q.html,2006-01-20/2007-02-07.

[2]周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4,(18).

[3]李丽萍,蒋昕捷.职教投入:制度创新就是钱[N].中国青年报,2006-09-28(006).

[4]夏延章.四书今译·大学中庸今译[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

[5]李军.银川汽车维修服务行业面临“技工荒”.http://info.auto-m.hc360.com/2005/05/24074738472.shtml,2005-05-24/2006-09-11.

作者简介:刘永滨(1971-),男,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院校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Passage Four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