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 婵
[摘 要]竞争与合作是企业内部市场交易主体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过度强调竞争会破坏企业的分工合作特性。本文认为,采用内部市场机制的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由各类主体和运行机制构成的、具有全息式信息传递功能和动态演进特性的竞争合作网络。
[关键词] 内部市场;竞争合作;特征;构建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4.036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4-0105-03
一、引 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十年内,传统的集权式企业中出现了严重的“协调困境”,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许多企业开始采用多部门的组织形式(M型组织)。这次组织结构变革的浪潮为管理学学术研究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以内部转移价格为雏形的企业内部市场机制的产生是其中之一[1]。内部市场是指“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过程,使它能够像固定的外部市场一样有效地发挥作用”[2]。内部市场最重要的特征是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与企业的权威机制的结合。使用价格机制,有助于解决U型企业信息传递机制的僵化和低效问题;而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有助于克服激励不足的问题。因此,内部市场被认为是激发企业活力,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3]。但是,竞争机制的引入,并不意味着要抹杀企业分工合作的特性;相反,企业内竞争的实质是为了创造更多的合作剩余。采用内部市场机制的企业,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之间进行平衡,构建竞争合作网络。
鉴于传统管理学中企业内部市场关系理论的缺位和不足,本文试图运用传统管理学基本思想和现代企业组织的相关理论,分析在现代竞合关系下企业内部市场的竞争合作网络的特征及其基本的构建要素和机制。
二、企业内部市场竞争的效应及其局限
在市场上,企业凭借竞争在优胜劣汰机制中生存。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企业不断努力地改进技术,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企业在竞争压力下的自我改进行为有助于提升整个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效率,有助于市场在较高效率上达到均衡。同时,竞争的外部压力还会引发企业的创新冲动,从而寻求更经济、更有效率的占领市场的途径,从而提升了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成为企业引入内部市场机制的动因。
1.内部市场竞争机制的正向效应
首先,内部市场的竞争机制可以打破企业内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没有引入内部竞争机制的企业中,上下游部门之间是固定的供给关系,生产数量由生产计划决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成本不断上升,生产计划的协调作用日益无力。内部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不但提高了内部定价的合理性,更为重要的是将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得外部市场的变化能迅速传递到企业内部,生产的灵活性大大增强,僵化的内部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其次,内部竞争能够提供一种长久有效激励。在内部市场中,交易主体的收益直接与其绩效关联,并最终体现为交易的收益。收益的大小本质上取决于与其他交易主体之间的绩效竞争。每一次交易完成后,竞争会促使交易主体重新认识自己的工作绩效并进行改进,从而起到了有效激励的作用。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激励都可以通过内部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形成了有效的综合激励。
最后,企业内部竞争有助于了解交易主体的私有信息。一是市场竞争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有关交易主体的素质、能力、业绩和努力程度等这些私人信息,市场竞争的这种显示机制,迫使交易主体始终保持足够的努力程度。二是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对交易主体的地位始终构成一种威胁,企业内部通过竞争使那些被反复证明低能力、低努力程度的交易主体的真实信息得以暴露,这时业绩信息起到了杠杆作用。
2.内部市场竞争机制的负向效应
尽管内部市场的竞争机制具有增加企业活力,有效激励等作用,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就企业内部市场而言,过度强调竞争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
首先,通过竞争机制配置企业内部资源会带来资源的内耗。竞争是一个“试错”过程,竞争失败者要承担一定的沉没成本。在企业内部市场中,虚拟的交易主体并不完全具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过度竞争带来的大量的沉没成本最终得由企业买单。
其次,企业本身建立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之上,合作是其重要特征,过度竞争可能破坏合作。竞争带来的优胜劣汰会导致交易主体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过大的差距会影响交易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
可见,在内部市场中,只有竞争是不够的,竞争不足或竞争过度都是有害的。企业自身的分工合作特性不会因内部市场的建立而消失,必须在内部市场中强调合作,以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内部市场竞争合作网络的基本特征分析
本文认为,为了有效地发挥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配置资源的作用,而又避免过度竞争带来的负面作用,使用内部市场的企业必须建立一种竞争合作网络(如图1所示)。这个网络具有3个基本特征:基于价值创造过程、全息式的信息传递和动态演进。
1.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竞争合作
企业内部市场的竞争合作网络首先是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这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所决定的。作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效率体现在“给定分配规则的情况下最大化共同创造的剩余”[4]。分工是企业活动的基础,也是合作产生的基础。
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后,企业的根本属性并没有改变,依然是谋求合作剩余的最大化,改变的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竞争机制只能从属于企业内的分工合作。从价值链角度来看,企业的生产过程实质是价值创造的过程,它是内部市场竞争合作机制的基础。从纵向来看,处于价值创造过程不同阶段的交易主体进行合作,共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不断进行价值整合。交易主体之间的纵向关系实质是过程导向的合作关系。横向来看,在价值创造过程某一阶段的平面上,交易主体之间相互竞争,通过竞争机制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高效率的交易主体上去。交易主体之间的横向关系实质是结果导向的竞争关系。
2.全息式信息传递
外部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舞台,只有那些能够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企业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市场的价格机制则起到了信号传递的作用。使用内部转移定价的M型企业在信息传递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它们把市场的价格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各事业部门之间通过内部转移价格传递信息,效率大大改进。撇开内部定价的困难不说,这种信息传递机制依然是直线式的,以内部价格表示的信息沿价值链依次传递,传递过程中信息的损耗和扭曲时常发生。除了营销和采购这些处于市场前端的部门,企业的其他部门并不能及时觉察市场的变化。
而建立起竞争合作网络的企业,则可以通过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的交易主体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实现信息的全息式传递。在这种竞争合作网络中,被赋予相应经营自主权的交易主体间既有内部市场上的竞争合作,还具有与外部市场交易主体的竞争合作关系。如果内部市场交易主体提供的产品不能满足上游交易主体的需要,可能会有外部交易主体取而代之。因此,内部交易主体必须同时关注内外部两个市场,既要同时战胜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对手,又要积极地在内部和外部市场上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
3.竞争合作网络的动态演进
竞争具有优胜劣汰的功能。在内部市场上,经营不善的交易主体最终会被淘汰出局,要么被内部市场的其他竞争对手兼并重组,要么彻底被企业淘汰。同时会有新的交易主体进入内部市场。内部市场的优胜劣汰最终起到了吐故纳新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竞争合作网络呈现出动态演进的特征。
竞争合作网络除了以交易主体变化为表征的动态演进,还有以内部市场范围为表征的动态演进。普遍认为,竞争是一个“分饼”的过程,而合作是一个“做饼”的过程[5]。内部竞争是内部交易主体争夺资源的表现,内部合作则是以企业为整体获得更多资源的方式。如果内部竞争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的核心能力得到提升,它会在外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资源。这又为内部市场上相互竞争和交易主体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在这种“争夺资源——创造资源”的螺旋上升中,内部市场的范围也日益扩大。
四、基于企业内部市场的合作竞争网络的构建
基于内部市场的合作竞争网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参与内部市场交易的主体和一些不直接参与内部交易的机构和部门,二是相应的交易规则。前者是竞争合作网络的节点,后者是网络运行所需要的相应机制。
1.交易主体的确立
每个交易主体都是企业竞争合作网络的组成部分,传统的M型企业在确立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时,往往使用基于功能的方法,即从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入手,将该流程分割为若干环节,从而确立规模不等的若干交易主体。但是,功能并不能涵盖交易主体在竞争合作网络中的全部内涵,因此,需要使用价值链与核心能力相结合的交易主体确立模式。
基于价值链和核心能力的企业内部市场交易主体确立模式,从本质上说是以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和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结合核心竞争能力理论的一种实践。首先通过分析企业价值链中的关键链和辅助链,根据企业自身价值整合的需要,将关键链和辅助链的部分或全部工作纳入内部市场化管理体系之中。然后按照企业能力模块将价值链各环节进行有效分割,形成交易主体。在这一模式下,企业的各个交易主体既具有价值整合的功能,同时兼备独立性特征。
2.运行机制的制定
企业内部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内部市场的谈判机制、价值整合机制、内部交易机制、内部合同履约机制、监管机制等。
(1)谈判机制是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过程中的核心机制之一,它是解决企业内部交易与协作的基础,更是解决企业内部市场交易主体之间冲突的重要机制。
(2)价值整合机制是整个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体现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性机制。企业价值整合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企业内部市场交易主体能力的提升和内部市场交易过程的完善。
(3)内部交易机制是企业内部市场化具体实现的基础,是内部市场的最直接体现。由于企业内部市场的交易关系非常复杂,企业的内部市场交易机制在能够协调企业内部的产品或服务交易的现象的同时,必须能够从更深层次体现交易过程中的信息、知识的传导过程。
(4)由于企业内部市场缺乏外部市场的法律约束和监管机制,内部合同的履约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内部市场化的建立,各个交易主体成为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它们之间的合同关系不能继续采用简单的行政命令和约定俗成的习惯模式进行,需要企业制定合同履约机制,避免违约现象的发生。
五、结 语
通过本文的基本理论分析和案例经验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企业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成为企业引入内部市场机制的动因。
(2)竞争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竞争会损害企业分工合作的功能;通过竞争机制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可能会带来资源的内耗,而且可能破坏企业已有的合作体系,最终损害企业的整体利益。
(3)竞争合作关系是二者融合的行为基础,也是内部市场机制的效率之源。使用内部市场化管理模式的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基于价值创造过程的、具有全息式信息传递功能和动态演进特性的竞争合作网络。网络的节点是各种直接参与内部市场的交易主体和间接参与内部市场的非交易主体。谈判机制、价值整合机制、内部交易机制、内部合同履约机制、监管机制等则是竞争合作网络的运行机制。内部市场的出现,对传统的企业和市场的替代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主要参考文献
[1] [美] 保罗•克鲁格曼,约翰•罗伯茨.经济学、组织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 A MRugman. Inside the Multinationals: The Economics of Internal Market[M] . Groom Helm, 1981.
[3] 李海舰,聂辉华.论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J] .中国工业经济,2004(8).
[4] 杨瑞龙,冯健.企业间网络的效率边界:经济组织的逻辑的重新审视[J] .中国工业经济,2003(11).
[5] David J Teece.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J] .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1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