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毅
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的部署,2007至2009年,省法院承担了新干县荷浦乡南头村的定点扶贫工作。多年来,省法院党组一直十分重视包村工作,始终把做好包村工作作为省委交给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使往年的包扶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及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的好评。2008年9月,省法院党组又专门开会研究包扶工作,进一步强调包村工作的重要性,选派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身体好的同志组成2008至2009年度包村扶贫工作组,对工作组提出了殷切期望,要求工作组虚心学习、努力工作、克服困难、争创佳绩,使本院定点扶贫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工作组身负重托,不辱使命,尽心尽责,努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基础
工作组认真学习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进驻南头村时,正值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工作组乘此大好时机,组织农民党员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鼓足干劲,自觉地投入到建设美好家园、走上致富大道的活动之中。同时,帮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完善党组织活动和村务公开工作及村民自治机制,整顿和改进工作作风,改变和防止工作飘浮、脱离群众、只重形式的现象,克服消极等靠的懒惰思想,号召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艰苦创业,带领群众发奋图强。并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换届改选时机,积极征求群众意见,认真配合乡党委搞好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改选工作,将有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有致富经验和奉献精神且群众拥护的带头人选进村组织,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包扶工作有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扶贫
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走村访户,调查研究,并先后召开了村支部会议、村小组会议和乡党委会议,广泛听取了乡村干部和村民们的意见、建议,很快熟悉、掌握了村情民意;同时还专门走访了新干县直等许多职能部门,广泛交流,虚心请教,获悉了村建包扶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项目开展及资金来源等重要政策和信息,从而找到了搞好村建包扶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确立了“注重实效,突出重点,整村推进”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制定出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省法院2008—2009年度村建包扶工作计划》。并按计划狠抓落实,稳步推进。
南头行政村人多地少,土质等自然条件差,主要以种植水稻、柑桔和中药材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农业基础设施损毁、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且农业公共服务事业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丰收和农民脱贫致富的良性发展。因此,工作组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的重点和突破口,夯实其经济基础。该村人多地少,种植水稻只能解决口粮问题;而“大红袍”红桔虽是当地传统产业,但多年缺乏改良品种,加之病虫害大管理难、他人新品种的推广占领和近年冰冻灾害及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低,产量和质量连年下降;原计划种植的药材吴萸籽,虽见效较快,但病虫害大、成活率低且市场变化大,只有短期效应,经济效益比较差。工作组经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认为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当地特色农业建设,培育新型增收产业,形成“一村一品”效应。在反复听取了广大村民的意见,并在进行了论证和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与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共同研究,决定重点发展江西省另一传统优质药材——商州枳壳的生产。该品种是当地传统产业,具有1700多年的历史,久负盛名,产品远销日本等国;它虽见效较慢(一般需4-5年挂果),但易管理、销量大,特别是市场稳、收益高、前景好,具有长久效应,且农民种植技术好、意愿性强、积极性高。为此,工作组主动与县药材局联系请求指导,并由省法院投入资金购买优质种苗,计划栽种200亩约9000株。在此基础上积极摸索、引进建立专业合作社形式,对购种、栽种、生产、管理、销售进行统一调配,实行一条龙作业,逐渐形成规模、集约生产,真正达到“一村一品”效应。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工作组从讲政治的高度,认识到搞好该村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不仅仅是个单纯的扶贫问题,而且是个民生问题,还是个关乎到两村之间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大问题。工作组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广泛走访、听取村干部和群众及乡领导的意见后,反复比较并实地考察,决定按村民小组区域打造几口大型抗旱井(每口可灌溉300亩),同时修建灌溉渠道。省法院领导得知后极为重视,多次向省直有关职能部门联系,请求支援专项资金。在领导的亲自关心下,工作组已向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提交了专题报告,目前正在加紧催办争取之中,一待资金到位立即动工,彻底解决水利问题。
三、集中精力,重点扶持,以点带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
工作组在帮扶工作中,讲究工作策略,注意工作方法,抓住主要矛盾,集中精力,合力攻坚,以点带面,逐步推广。2008年,张家巷自然村被列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组在前任打好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再造声势,动员和引导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自觉出工出钱出力,共投入资金70余万元。在村口新建了一幢进村门楼,并将进村的石桥重新整修加宽美化,村内拆除旧房危房1800平方米,建好村内镂空围墙400多米,完成进村环村水泥公路1公里的建设和主巷道1.4公里的硬化铺设,并修建排水沟700多米,改厕改水达95%,村庄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陈家自然村被列为2009-2010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及吉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示范点,又是省委分配给省法院张忠厚院长作为省级领导定点联系指导的新农村建设点。工作组认为这是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的大好机遇,要以此为契机重点抓好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水利、安全饮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南头行政村的全面发展,使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经济收入等有明显改善。因此,工作组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多次实地考察,反复研究斟酌,决定充分利用该村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以改造、完善,全力打造生态自然村,现已科学地制定了陈家自然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方案。当前正按规划拆除危房旧房和所有户外露天厕所,并着手开展改水改厕工程,工作组已向省直有关职能部门申报且已得到答复,争取更多的资金用以加快工程进度。
四、重视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村民整体素质
工作组在包扶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扶贫开发不仅仅是在经济上、物质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精神上扶持。因此在访贫问苦中,经常向村民灌输自力更生、不等不靠、自主创新、发奋图强的思想,培育其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信心,引导其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命运;并宣传积极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观念,提倡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和方法。同时,建设村图书文化室,建立“文化长廊”,配置一批政治、经济、科技、农业、文学等方面的书籍,为村民提供借阅服务,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知识水平,增长农技本领。并建立调频广播,使村民及时了解国内国际大事,了解党和国家的“三农”政策以及其他实用信息,本院已投入资金正在建设中。还注意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不断提高精神素养,促进了村风民俗的明显好转。该村在2008年全乡综合考评中被评为第二名。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悉心指导,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保证。省法院党组一贯重视关心扶贫工作,将其作为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群关系的一件大事来抓好,并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培养锻炼机关干部结合起来,选派优秀干部组成工作组,经常听取扶贫工作的汇报并部署、指导下一步工作,研究解决一些重大问题。2008年1月14日,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忠厚到任不久,就带领院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包扶村视察指导;还经常向工作组了解定点扶贫工作情况,指出工作组是代表省法院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一定要做好做实,为村民造福,为法院争光;在得知陈家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时,极为关切,指示工作组将其挂点联系扶持的8万元专项资金投入到该项目中;还表示近期将再到包扶村及其亲自挂点联系的陈家自然村,看望村干部和村民,并检查指导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省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薛江武在去年雨雪冰冻灾害发生不久,就来到包扶村检查帮扶工作并慰问受灾群众。
二是真情投入,注重实效,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基础。工作组进驻包扶村后,克服了交通不便、居住简陋、生活工作条件差、生活不习惯等困难,严格贯彻扶贫工作指导方针,严守扶贫工作纪律,制订了一套学习、生活、工作制度,谦虚谨慎,廉洁自律,始终保持了省法院人民法官清正廉洁、勤俭为民的作风和形象,与农民兄弟交朋友,同吃同劳动,扎扎实实打成一片,很快在感情上取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同时还专门走访了新干县委组织部村建办、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及县经贸委、县农业局、药材局、水利局、卫生局、文化广播电视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等相关职能部门,虚心请教,争取支持,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为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是紧紧依靠当地党组织和群众,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关键。扶贫工作是由党组织领导村民群策群力改变贫穷面貌,构建和谐乡村的运动,当地党组织和村民群众是扶贫工作的生力军。如果离开了当地党组织的领导和村民群众的参与,即使工作组有再大的本事,也将一事无成无功而返。因此,工作组非常重视乡党委的作用,主动取得乡党委的领导,凡是遇有重大问题和困难,总是及时向乡党委汇报,共同研究,共同解决;同时重视加强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建设,重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村民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并做好返村农民工的工作,帮助他们安家立业,充分发挥其有文化有技术的特点,扬长避短,团结一致,为家乡建设出力,使村党支部和农民党员真正成为永远不走的“工作组”。
四是将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是搞好定点扶贫工作的新途径。实行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虽然,二者侧重面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就是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因而,工作组十分注重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搞好定点扶贫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开展新农村建设促进定点扶贫工作。像张家巷自然村、陈家自然村都是这样,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五是争取社会支持,开展社会扶贫,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好方法。扶贫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由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关定点扶贫,同样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为此,工作组特别注重加强与省市县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利用各种关系与相关职能部门联系,广泛宣传南头村的实际状况,充分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力争多渠道、多方面地在扶助项目、资金、物资上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在工作组的积极努力下,在较短时间内就争取到了省农业厅“无公害蔬菜”项目资金4万元,截至2008年底,工作组驻村仅三个月便通过各种渠道为包扶村争取到资金15万元,加之前期到位的资金,2008年为包扶村争取到扶持资金总共28万元,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南头行政村也被乡政府评为2008年立项争资先进单位。
六是发挥机关优势,发动干部参与,是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恒动力。实行省直机关定点扶贫,就是为了充分发挥省直单位在全省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为包扶贫困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同时利用省直机关干部高素质高文化的特点,影响和带动村民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也使机关干部受到震撼和教育,勉励自己不懈工作。因此,工作组积极向省法院政治部、机关党委等部门建议,号召机关干部共同参与;还与一些庭、处、室党支部交流协商,以党员活动日、共建文明村、党员联系户等形式,发动党员与贫困对象“1+1”结对帮扶,并形成制度组织结对的机关干部来看望、慰问、关心贫困对象,在物质、经济和精神上给予帮助,使定点扶贫工作深入化、持久化。
定点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化、艰巨化的工作,省法院将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困难,加大力度,真抓实干,一如既往地支持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切实搞好定点包扶工作,用全院的力量将定点扶贫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作者简介] 孙毅,男,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扶贫工作组组长。
[责任编辑:李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