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正
提要自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后,许多国家都将其同政治、经济、军事一样视为实现本国战略目标的手段。很多学者热衷于对软实力的内涵和应用的研究。目前,非政府组织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在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而将非政府组织建设作为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手段,正是此文研究的出发点。
关键词:中国;软实力;非政府组织
中图分类号:091文献标识码:A
一、软实力的内容及其作用
约瑟夫·奈在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创造了“软实力”一词。他将力量分为两部分,即“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可以通过引诱和威胁实现目标,而软实力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的能力。软实力不单单等同于影响力和劝说别人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吸引人的能力,并通过这种吸引力能够使被吸引人采取默许的态度。
(一)软实力的构成。根据约瑟夫·奈在其著作《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的介绍,构成软实力的来源有三个: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约瑟夫·奈指出:“当一个国家的文化涵括服饰价值观,其政策亦推行他国认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那么由于建立了吸引力和责任感相连的关系,该国如愿以偿的可能性就得以增强”,“一个国家的文化具有全球性,它具有建立一套良好的规则和机制以约束国际行为的能力”,“如果它能够建立一种机制,鼓励其他国家按照它所希望的那样行动,它大概就不再需要过多使用代价高昂的胡萝卜和大棒”。
(二)软实力的作用。约瑟夫·奈认为:“政府的政策可增强或者减损国家的软力量。如内政外交显得虚伪、傲慢、一意孤行,或是基于狭隘的国家利益,都会损害软力量”,“政府所推行的价值观通过其在国内的行为、国际机构中的行为和外交政策能对其他政府的喜好施加强烈影响”。他还指出:软实力将在未来的21世纪将会变得更加重要。软实力在一国综合国力的构成比重中将会继续上涨。前苏联是世界第二超级大国,拥有巨大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但由于长期忽视软实力的提升,致使人心涣散、国家解体。与之相对,美国不仅追求军事力、经济力等硬实力,还特别重视发展软实力,通过制定国际规则、出口文化产品等手段,大力宣扬美国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巩固了其在国际社会的霸权地位。
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了对高管的限薪令,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仿效。此次限薪令的通过,不仅在美国国内对普通国民来说是件好事,也说明了美国此举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这不仅是美国软实力的体现,又一次地增长了美国的软实力。正如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所说的“比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思想实力、同情实力和希望实力”。
二、非政府组织概念的界定
非政府组织一词,最早出现在1945年6月签订的联合国宪章的第71款中。1952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在其决议中,将非政府组织定义为:“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均可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的本意只是指不属政府的组织,更多的是指“民间组织”。现今不仅包括联合国体系所认定和接纳的民间组织,还包括其他各种民间组织,特别是在国际场所活动以及有较多国际联系的民间组织。就服务受众体来说,非政府组织很多时候是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尽管他们公开宣称自己的工作是公益的。
三、非政府组织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一)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标志着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与西方市民社会思想发展和扩散相关联的。所谓市民社会,是相对于国家而存在的一种群体,是自由个体为满足自身需要和自治进行活动的舞台。它反映了这一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非政府组织的兴起反映了西方社会国家权力的相对衰落和民间权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市民社会思想的再度兴起。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市民社会理论提供了理论检验的实体;而市民社会理论也为理解和研究非政府组织提供了理论来源和思想支持。在二者的互动过程中,市民社会理论得到了验证和支持,非政府组织则从中得到了发展。
在中国,素来有自主和互助的传统,民间结社、公益活动也是由来已久。但是,中国同样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中央集权传统的国家。中国的权力格局属于“强国家,弱社会”类型,这极大地束缚了中国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对社会生活进行了全面干预和控制。中央政府担当了全能政府的角色,中央政府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上述的一切导致了在中国公民的思想中产生了“崇拜政府”的价值观;这还说明在中国公民的意识当中缺乏西方社会普遍的公民意识、法制观念、自治观念。
这样的全能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无论是在稳固新生的政府以及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都卓有成效。但是近三十年(1949-1978),被部分中国学者称为“整体型社会”的这段时期却阻碍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并且不断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开始意识到某些公共物品的供应职能由非政府组织承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因而开始有意识地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在制度上和物质扶持力度上都给予支持,并积极谋求与其合作。伴随着中央政府进行一股股政府体制改革的东风,中国非政府组织得到了发展。除了在1989-1993年由于政府颁布实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政部门对社会团体进行了一次清理整顿和重新登记这段时间以外,改革开放三十年间,非政府组织无论在数量、质量还是在涉及领域均发展迅速。
非政府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为中国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必要的准备和训练、必需的机会和手段,为公民自治和自我管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必需的组织和形式;正是通过非政府组织,市民社会获得了相对于国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权,进而成为抵御国家权力和职能过分扩张、防止商业市场系统过分侵蚀的根本保障,成为一块中国民主政治的牢固基石”。
通过非政府组织不仅仅让中国公民进一步对中国政治文明有了切身体会,对长久以来对中国政治文明颇有异议的西方国家提供了最好的证明,并且给予了最有力的回击。通过中国国内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让世界人民重新认识了中国,使其对中国高度的政治文明重新做出公正的评价;改变了中国在一些国家公民中的形象,使中国政治文明得到了认可,从而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二)非政府组织在国际社会为中国提升软实力。长期以来,很多外国人认为,由于政治体制,中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其精力主要集中在社会问题和生态问题上。其实,在很多的国际事务上,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
中国的软实力。
1、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其他国家的援助。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愿意帮助其他有困难国家的民族,中国的对外人道主义援助始终将受灾人民放在第一位,不掺杂政治因素。但是,一些西方国家却指责中国的援助政策“不利于受援国改善人权”。而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不仅实现了对受灾人民的援助,并让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哑口。2001年1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向印度捐赠人民币10万元,用于帮助受地震影响的古吉拉特邦的灾民;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向加蓬政府提供3万美元紧急援助,以帮助加蓬政府收容、安置和治疗在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精神病人;2005年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各界青年向灾区青年捐款100万元人民币、中华全国总工会向受灾国家的工会组织捐款300万元人民币。中国佛教名刹嵩山少林寺还通过中国佛教协会向海啸灾区捐款40万元人民币:2006年菲律宾南莱特省二月中旬发生严重泥石流灾难,造成1,000多人死亡。中国红十字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分别向菲律宾灾区人民捐款5万美元和1万美元,用于灾后重建;2006年12月28日,中国红十字会向印度尼西亚洪水灾区捐赠3万美元;2008年初肯尼亚爆发了大选危机,在危机中肯尼亚政府获得的第一笔捐款就是来自旅肯华人社团的捐赠;2008年5月2日,强热带风暴“纳尔吉斯”登陆缅甸,造成数万人死亡、百万人无家可归,中国人民对外友协和中国东盟协会通过缅甸联邦巩固与发展协会,向缅甸灾区捐款1万美元。中国红十字会向缅甸红十字会提供3万美元现汇援助,用于缅甸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国非政府组织的援助在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受灾民众以帮助,非政府组织的种种善行通过各方媒体频频亮相,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在当地人心中的印象,从而使妖魔化中国的行为逐步丧失了市场。
2、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对外宣传活动。中国长期背负着一个不佳的国际形象,这是历史遗留的问题,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妖魔化”的结果。中国重视自身的形象建设,也非常重视非政府组织在其中的作用。通过非政府组织开展对外宣传,让全世界人民对当代中国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积极鼓励中国的媒体人以节目内容提供的方式逐渐进入全球媒体市场。通过一些可以准确反映当代中国物质精神文化的影视、书籍、报刊作品,让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民了解真正的中国。以下这两个非政府组织就是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代表。
(1)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下属的电影进出口分公司担负着国产影片的输出使命。它与国内各制片厂、制片单位以及国外的片商保持着良好的业务关系,将一批批优秀的国产影片送出国门、推向世界。该公司为了方便海外片商、电影节认识选购中国影片,还创办了“北京放映”国产影片展映活动。通过“北京放映”使《云水谣》、《东京审判》、《吴清源》、《太阳照常升起》等一系列反映当代中国现状的、优秀的,又极富艺术性的影片走向了世界。让世界人民通过电影重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2)中国新闻社海外中心是中新社旗下向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新闻供版服务的专业机构。“发挥外宣实效,服务国家形象堤该中心的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经过十余载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华文外宣领域一支具有影响力的队伍。自2002年底以来,海外中心开始提供原刨评论和新闻专电以供各报刊登,特别是其时事评论专栏受到海外关注,迄今已发表近2,000篇,这些评论除在纽约和洛杉矶的华文报纸全部采用,还在圣保罗、巴黎、温哥华等地被选用,在当地树立了“正确引导舆论,客观评价中国”的形象,受到了海外读者的充分肯定。2005年12月1日起,开通了周日对美国纽约的报纸同步供版,中心编辑部正式实现跨越两大时区、每天16小时、每周7天、全年无休的全天候供版服务。截至2007年底,已经达到全年供版13,400版,日均供版量接近40个。
正是这些从事宣传工作的非政府组织的大力宣传,中国发展的点滴才能够第一时间地传播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才能够让世界人民认识最真实的中国。中国的形象就伴随着每一部短片、每一篇报道、每一张图片的传播而渐渐高大。
四、结语
非政府组织是一个不受国界的限制,从事跨国界活动的行为体。非政府组织已经涉及国际活动的各个领域。对于一些政府部门不便出面解决问题的场合,如果由非政府组织出面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就像水,流到政府力量顾及不到的每一个细微角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国家——中国已经不能单单注重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软实力的作用也应受到重视。非政府组织本身及其从事的国际活动,为中华民族的意愿表现和利益实现提供了一个具有潜在重大影响力的场所。因此,大力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使其在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