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其启示

2009-08-17 09:53孔月红王凌艳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启示新加坡

孔月红 王凌艳

摘要:新加坡强调“精英治国”,在其几十年的崛起过程中,构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分析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有助于给我国以“示范校建设”为代表的高职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启示

2008年9~10月,我校选派部分示范校建设核心课程负责教师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共和理工、新加坡理工三所理工学院进行了为期21天的培训,笔者有幸参加了这次培训。通过学习,我们对课程建设有了更好的认识和建设思路,特别是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逐步形成了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面向工商业需要、与各类教育梯度式渐进互通的教育体系。

协调合理的结构层次与梯度式职业教育上升渠道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协调合理的结构层次与相互衔接、相互沟通的上升渠道,从而保证了职业教育不再是一种终结性教育,学生可以在不断选择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实现终身学习。同时,职业教育的办学形式灵活多样,有全日制、部分时间制、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菜单式”学习机会。各种类型高等教育形式的相互衔接与相互沟通,给每位立志于学习的学生提供了多种实现自身价值的通道,可以上升到高一级学校学习,而每一层次的合理分流也能“量体裁衣”,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身特长发挥的去处。值得一提的是,从工艺教育学院到理工学院再到大学,每一层次的上升比例都限制在5%~10%之内,从而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地位,避免了匮乏与过剩两种偏颇,使新加坡的职业教育结构层次较好地满足了社会经济发展各个层面的需要。

超前的办学理念,以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专业设置新加坡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其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惜巨额资金投入职业教育;二是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术,不断给职业教育与培训提供新信息。新加坡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更富于前瞻性,与经济发展预测和市场需求的联系程度更为紧密,更有针对性。新加坡的各理工学院非常注意观察和研究政府各种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策略,通过商议、参观、考察或参与工业项目等多种形式与企业保持联系,了解企业需求,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专业或对已有专业进行修订,同时积极跟踪科技发展,与世界著名学院保持联系,以确保课程的先进性。这样,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及企业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的规格从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现在的知识经济型,国家与企业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

产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机制产学结合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利益驱动的合作关系,合作双方存在着利益上的协调与相互制约,这种制约显然并非相互牵制与对抗,而是相互协作、共同分享成果。在新加坡,职业学校与企业找到了彼此利益的契合点,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共赢”。新加坡还创造了自己特有的教学形式——教学工厂。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学习、借鉴、消化、吸收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的结果。德国是以企业为主完成培训任务的,而新加坡的企业情况与德国有很大的差别:企业规模不大,没有专门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培训中心,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工作。根据这一国情特点,教学工厂应运而生。教学工厂是属于学院,而不是属于企业的,是在现有的教育系统(包括理论课、辅导课、试验课及工业项目等)的基础上建立的。教学工厂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善、更有效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群体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有关的培训与工业界的需求互相吻合。教学工厂不仅是专能开发与教职员工自身培训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促进学院与工业界联系的重要途径。

独具办学及教学特色的职业院校新加坡的各理工学院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在或长或短的办学过程中,各自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例如,南洋理工自上而下推行教学工厂理念,共和理工采取“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新加坡理工则大力推进“CDIO”教学模式,等等。

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启示

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的定位随着我国示范校建设项目的不断推进,两年多来,业界人士对高职教育所处的层次和所属的类型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应借此次改革的契机,对职业院校所处的教育类型和教育层次作出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所培养人才的类型。

先进理念的有效迁移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力主要源自其能够对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借鉴与改造,从而创造性地开拓适合本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而非简单地生搬硬套或盲目照搬。我国的高职教育正处在以“示范校建设”为标志的大力改革时期,应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怎样将其有效地迁移到我国,并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这是改革能否成功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原则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动态设置专业。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缺乏合理而严密的专业开发流程,甚至出现为增加专业而开发专业的现象。专业设置缺乏市场需求的引导,很难谈得上可持续性,对高职院校的建设与发展极为不利。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建立起一套完整而严谨的专业开发流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不断改革与完善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以教学工厂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障了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工学结合特色。由于国情不同,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我国的高职院校应力图开发并维护适合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以保障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与教学项目开发,使学生真正实现在做中学,掌握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各种能力。

参考文献:

[1]吴少红.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与启迪[J].中国成人教育,2001,(9).

[2]李莉.新加坡职业教育特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作者简介:

孔月红(1980—),女,山东滕州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

王凌艳(1979—),女,吉林德惠人,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统计。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启示新加坡
新加坡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球赛来了——原载新加坡《联合早报》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下)
在新加坡的兰兰姐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