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分层考试制度研究

2009-08-17 09:53顾爱春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8期
关键词:基础会计工作过程

摘要:探讨了通过改革考试制度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去除传统考试办法的诸多弊端,从而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工作过程;基础会计;分层考试制度

所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改革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将课堂上学习和工作学习结合起来,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从而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使学生看到在学校中学习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学习理论的积极性。

《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框架

提高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是高职办学之特色,是高职教育生存的立足点。在《会计基础》课程中,主要是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技能操作。这些是从事会计职业最基本的业务操作能力,也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

基于上述认识,可以把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基础会计》课程授课框架按照会计业务流程重构体系,如表1。

分层考试制度的设计

(一)《基础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困惑

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精神,还是高职教育理论研究,都表明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增强学生就业能力或者说“零距离”就业。然而,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却有困惑:一是没有现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二是从事多年教学的教师已经习惯于传统学科式讲课方式;三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对教师的多方面能力提出了挑战,包括专业知识面、实际动手能力、社会实践经验等方面。正是出于上述多方面原因,工学结合专业培养模式一直以来难以大面积铺开。因此,高职院校要逐步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从考试办法改革出发,以考促教,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传统考试办法的弊端

《基础会计》传统考试方法是重终结性考试、轻阶段性考试;重考试的鉴定作用、轻考试的激励引导作用。如当前我院《基础会计》的考试办法是: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期中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平时的观察、作业完成情况等,在学期末给出评价;但学生并不能及时了解自己平时能得到多少分数。因此,可以看出这种考试办法是采用了阶段性测试与终结性测试相结合的形式,但从阶段性测试的实际操作方式来看,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其诊断、反馈和矫正的本质作用。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不良的学生也不能及时交流,及时调整学习办法,使学生的知识漏缺日积月累而积重难返。因此,有必要重构学生学业考评办法,从考试办法改革出发,以考促学,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分层考试制度的设计

本文所称分层考试制度也可称“卷帘式”考试办法。即把《基础会计》教材的教学内容,按基于会计实际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工作任务,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的教学后,就要进行阶段性测试,而且采用“卷帘式”测试。例如,完成第一个工作任务的学习后要测试,完成第二个工作任务后也要进行测试,而且测试内容包括第一个工作任务和第二个工作任务两部分内容。以后依此类推。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本考试方案拟采取“三七比例”的设计思路。所谓“三七比例”是指学生的本课程毕业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平时阶段性评价占30分,期末考试占70分;其中,平时的阶段性测试,是把本课程授课内容根据会计实务操作任务划分为五个阶段,按照各阶段分层进行五次阶段测试;平时阶段性评价中的另外一部分,由任课教师采用测试方法以外的其他方式进行考评,包括完成作业、随堂测验、课堂问答等情况。具体方案见图1:

(四)相关说明

第一,阶段性评价结果的分析。评价结果是分数,而评价目的是要知道学生对某方面技能的掌握程度。教师要根据所测的分数进行分析,推测出该生某方面技能的掌握程度。因此,按照标准参照测验,凡是符合预定标准的皆认为是掌握了某方面的技能,否则,就是掌握得不够好。另外,课堂提问(口试)一次都没通过的减最终考试分数1分。

第二,如果没能通过阶段性评价中的测试,学生必须补考通过,否则该门课程不能毕业。如果学生不满意自己的成绩,也可以申请再测,以高分为最终评定分数。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励学生更加发奋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如前所述,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是为了获取学习过程的反馈信息,矫正、补救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偏差,不是为了比较、排队、选拔,对学习结果的形成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最重要的教学评价。学习过程比学习结果更为重要,没有学习过程的努力,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更不会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一次全面测评,要求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业务题、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终结性评价是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及程度,是水平较高的考试和评定,是对学生的学业做出整体的价值判断。因此,阶段性测试的意义并不否认终结性考试的重要性。

第四,“分层考试制度”方案中涉及的相关术语:评价、考试、测试、测验,其中考试指期末对学生进行的考评;测试指平时分阶段对学生进行的考评;测验指课堂上的随堂测评;评价包括了上述三个方面,也包括口试、作业等所有对学生的测评。

考试办法改革的意义

督促学校及教师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凡是讲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师,都要按事先设计好的学生学业测试办法进行测试,从而促使讲课教师放弃原来的学科性讲课模式,研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授课方式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发展。

促进学生发展(1)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通过学习、反馈、矫正等不断学习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我调控、独立判断能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2)提高了学生的会计职业技能。通过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实践技能测试,并与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挂钩,加大了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测试力度,使学生的实践技能有很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教育部人事司组织编写.教育研究专题[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士杰.中职“2+2”教学活动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8).

[4]黄亚妮.论高职院校学生的评价和考核[J]. 职业技术教育, 2006,(19).

[5]蒋晓燕.突显实践能力考核的高职试题库建设与应用[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1).

[6]许元.关于高职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改革的研究[J].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3).

[7]范林.对高职学院实践教学考核与评价方法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08,(4).

作者简介:

顾爱春(1969—),男,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财贸分院会计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会计。

猜你喜欢
基础会计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MOOC的激励性原则
探究式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实践类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类课程开发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