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教学难点新探

2009-08-17 03:34缪爱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不幸者金钱鸡蛋

缪爱明

《老王》一课的教学侧重点是在“那是一个幸运者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的讨论和理解上,难点是体会老王与杨绛及钱钟书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一、细研课文,体会细节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车。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这句话有什么作用?②“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只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为什么说“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③“他哑着嗓子悄悄地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第6段)为什么要“哑着嗓子悄悄问”?拿了钱还不放心什么?④“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第8段),“镶嵌”一词好在哪里?⑤“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第8段),这段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⑥“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第10段)老王送来的鸡蛋再多,总也有个数量,为什么说多得数不清?⑦“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第11段)为什么要“强笑”?⑧老王说“我不是要钱”(第13段),为什么最后还是收了钱呢?你是怎样理解的?⑨“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第16段)“攥”“滞笨”“直着脚”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说明:学生对第③、⑤、⑦、⑧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争论得最热烈。答案略。在这个阶段,作为教者,可以要求学生想象老王最后一次无奈地把钱拿回去的心理活动。答案很丰富,有难过、委屈、坦然、不安、羞愧、恼怒、释然等等。经过辩论,觉得恼怒、释然、坦然均与人物善良纯朴的性格不相吻合。安排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下面分析“我”的愧怍之因服务的。

二、深入探究,理解内涵

①老王是不幸的人,那请问作者是个幸运者吗?为什么?(“文革”时,作者一家当时受到了冲击,下干校劳动改造,被批斗,所以他们也是不幸的。)②作者明明处境不好,为什么还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人?(因为他知足常乐,他们的幸运也是相对于老王的不幸而言,这反映了作者对老王这样的不幸者的同情,也反映了作者的善良。)③作者对老王的同情和关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坐他的车,照顾他的生意。我女儿知道他有夜盲症,便送他大瓶鱼肝油。老王再客气也给他应得的报酬。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计。老王送来香油、大鸡蛋,不能让他白给,也给了他钱。)④可是作者仍然觉得对老王愧怍,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先把最后一小节齐读一下,看能不能体会出作者的言外之意。

大家讨论一下,用“愧怍的是……”这样的句式来表达。参考答案:

愧怍的是与老王的交往一直是以金钱来衡量,没有体会到老王一贯对自己的好,总以为用金钱就能表示不欠人家的情了。(太看重金钱)

愧怍的是关心老王不够,人家临死之前拖着病残之躯还要来感恩,可是我没有想到人家的病情那么重了,也不知道老王姓什么,他的眼睛到底是怎么瞎的。(关心不够)

愧怍的是与老王交往还缺少一颗平等之心,总以为老王是个车夫,我是顾客,他有求于我,我不欠他的。他把我们当作了朋友,可是,我一直是用怜悯的心来看他。(欠平等之心)

愧怍的是没想到老王这么快就离开了人间,想报答他的情和他的恩,可是已经晚了。(报恩情已晚)

⑤现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从老王和我相处上,可以给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人与人之间交往应该以平等、友爱、互助为前提。)

⑦这些愧怍、这些反思,作者为什么不把它写明白?这不是更有利于点明主旨吗?(让读者去体会,去想象,去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才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⑧从本文来看,你觉得在“平等、友爱、互助”上,作者认为哪点做得最“愧怍”?什么原因?(此题为开放题,只要言之成理,均应给予肯定。但这三个词是有层次排列的,平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和前提,友爱是实现交往的目标和境界,互助则是具体的行动和措施。其实,作者自认为“平等”方面做得最缺失,这也正是作者愧怍的本意和内核。)

(责编 李 晔)

猜你喜欢
不幸者金钱鸡蛋
二则(金钱下的木偶)
语丝画痕
不幸者、拯救者、反抗者
二则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金钱的人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