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丽
精品课以其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在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打造专家型教师、推广教学方法、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几年来的精品课的实践已经充分验证了其示范性课程所具有的特殊意义。
然而,精品课的关键在于实施精品课。各学校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精品课这一珍稀的资源值得我们深思。精品课无疑是比较完美的课程,一些教师在欣赏精品课的同时,很直接的反应就是:终于有可供模仿的范本了,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加思考,简单模仿。
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
在客观上,将拿来主义视为改革创新的捷径。虽然现在创新一词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到和最常见之于文献的词汇,但是,具体落实到操作层面,无论在哪一个领域,创新都是一件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教育界,需要厚积薄发。
教师在教学、教研一线工作多年积蕴的经验,也许只是创新的萌芽与起始,每一个理论和实践上的小小突破都可能需要教师长期的艰苦劳动。人的创造力要想摆脱固有的惰性而有效地发挥出来并持之以恒,确实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泛化的精品课缺乏自己的特色与风格,难以做到普遍受学生欢迎,有悖于精品课的特质属性。
在主观上,崇尚权威的现代迷信心理作祟。精品课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是高水平、前沿性、特色化的课程体系,有着“名牌课”效应。很多教师面对精品课都是赞赏、接受、模仿。这种心理的产生会将教师自己的思想淹没在“无超越的可能性”的假设里,精品课的“桥段”被移植到教师的教案设计,并实施到课堂教学中去。无疑,这促使了优质教育更公开、公平地传播,但是这对教师和学校来说,却产生了难以超越的心理,从而失去了推行精品课的初衷,不利于精品课的纵深发展。
那么,如何创造性地打造和运用精品课?
首先,在打造精品课时要树立创新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精品课的新境界。诚然,精品课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是高水平、前沿性、特色化课程体系,精品课有许多优势,体现了基础学科的最佳教学成果和最新科学进展,但是,创新是永无止境的,它仍然有发展的空间和余地,所以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精品课,打破固有框架的束缚,突破既定模式的羁绊,运用创新思维去探寻。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将这些问题反馈到精品课的研发中,在教学和科研的互动中促进精品课的充实和完善。
其次,在利用精品课时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特色,要结合学校独特的人才培养定位。精品课有其自身的内容与要求,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学校定位变化的实际。精品课分国家、省、学校三级展开,其目的正是让各层次的学校积极选取适合自身特色的课程,充分利用区域中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地变革和创新,推动精品课建设在“精”的一般原则下,以“品”为突破口,提升精品课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在学习和借鉴精品课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教师的专业所长。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学校要依据人的发展规律办学。学生的基础不同,对精品课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始终是精品课运用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同时,教师要对精品课进行深入研究,结合自身专业所长,积极反馈,实现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互动,甚至于更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从个体智慧的挖掘,扩展到教师团队的合作,以育人为中心,推进精品课的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
总之,精品课建设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应该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和适用性的辅助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以推进教学资源共享为原则,集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育技术、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于一身。精品课评选出来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如何更好地推广,发挥其辐射、传播作用,促进精品课的深入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和探索。
(责编 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