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成因的经济学分析

2009-08-17 09:53刘春梅
中国市场 2009年18期
关键词:经济学腐败分析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腐败问题越来越严重。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去分析腐败,为腐败给出了一个经济学定义。文章从权力的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来分析腐败,从官员腐败的成本角度来分析官员为何选择腐败。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给腐败的治理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腐败;经济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18-0093-01

什么是腐败?从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角度人们对于腐败都给出了定义,这些结论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官员拿人民赋予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从经济学的角度,公共权力与个人私利之间是一种交换行为,腐败可以看做是一种经济活动,那么腐败的经济学定义是: 腐败就是官员或官僚集团利用公共权力谋求私利的一种经济活动,在此过程中遵循的基本经济原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

1 从权力的需求与供给角度分析

腐败是官员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和其他的个人和利益集团进行交换,权力是交换的客体,权力意味着一种对其他人的一定强制、支配和控制,也就是说权力意味着特权,意味着利益。所以权力就成为了稀缺资源,使得人们向往权力,追求权力,对权力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这是对权力的需求。权力作为一种外在型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权力主体的更换而发生转换。就是说某位官员所拥有的权力是有时限的。当他拥有权力时,他就能“一呼百应”;当他离开这一职务时,则会丧失权力,就会“风光不在”。 这会让权力主体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官员作为“经济人”要力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就拿手中的权力去交换,这就是权力的供给。

2 从腐败的成本角度分析

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腐败,因为官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权力时有不同的选择:一是公共决策与官员自身利益的选择,二是腐败与廉洁的选择。公共决策与官员的私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一方面,公共决策越正确、越及时,组织的利益越大,组织的掌权人所分享的收益也越大,不仅如此,官员还可从中获得比一般成员更大的收益,如对官员政绩的物质奖励、职位的晋升等。相反,公共决策的效果越差,官员的损失也许比组织内的其他成员更大。另一方面,公共决策与官员的私人利益之间又存在着冲突:并非每一公共决策都能同时实现组织的收益和具体决策人的收益最大化,因此便存在组织与官员两个不同的目标,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形下,官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来做公共政策抉择,表现为决策人利用职权之便直接为自己谋私利,其方式包括侵吞公共财产以及收受贿赂等,这便是腐败了。

当公共利益与官员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官员通常有两种选择:腐败或是廉洁。如果代理人选择廉洁,他将得到相应的报酬,包括即期收入和未来的预期收入,加上作为一个廉洁官员的道德满足感。即期收入包括官员的工资、津贴和奖金等收入,预期收入包括住房、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如果官员选择腐败,他获得直接贿赂收入,但是他将为此付出各种成本。腐败的成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中进行的。官员们选择腐败,因为腐败的收益大大高于成本。

(1)显性成本:腐败的直接成本很小。腐败者在实施腐败活动中,往往只要付出很少一点精力,如打个电话、当面交办、批个字条等。

(2)隐性成本:包括法律处置成本、经济处罚程度、精神或名誉损失、未来收益损失,以及贪污受贿所付出的道德代价。目前,我国腐败的隐性成本是不高的。首先是财产罚很少,其次是生命刑、自由刑偏轻,最后是名誉和精神上的处罚过轻。对腐败行为者的揭露和曝光一般都要经过有关部门许可。所以,在我国,虽然对少数腐败者而言,付出的成本是很高的,如有的不但被追回了腐败所得,而且失去了自由,被判刑,甚至失去了生命,被处决。但也有更多的腐败者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说从事腐败活动的风险是比较小的。

参考文献:

[1] 林吕建.驾驭权力烈马——公共权力的腐败与监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2] 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收稿日期] 2009-04-08

[作者简介]刘春梅,廊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学腐败分析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经济学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