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西
3月28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倡议实施的日子,這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至21:30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当天,很多人在MSN、QQ等聊天工具和各种论坛上询问:今天晚上你熄灯吗?当普通人还在为熄灯与否犹豫的时候,当晚20:30北京从鸟巢、水立方到长安街CBD区域,由银泰中心引领的最高建筑群相继熄灭灯光,在此后一小时内,这些平日里流光溢彩的建筑加入到以遏制全球变暖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中,为公益熄灯一小时。
在鸟巢熄灯的同时,记者特意在所住小区及周边观察,有的窗户等灭了,但大多数窗户并无变化。即便如此,从当天网友对这一个小时何去何从的讨论来看,“气候变化”这个名词的确已经从《京都议定书》的纸上走进了普通人视野。
节能接力棒
第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于2007年3月31日晚8点在澳大利亚悉尼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这次活动开始之前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当悉尼变得比往日黑暗时,当人们能看到比平时多几倍的星星时,更多的人才开始关注这项活动。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2008年3月29日,有35个国家多达5000YY民众参与其中,并证明了个人的行动凝聚在一起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2009年的活动声势更大。3月28日20:30,位于新西兰东岸查塔姆群岛上的柴油发电机准时关闭,标示着全世界迄今为止最壮观的集体活动“2009地球一小时”的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一小时”在新西兰的负责人Daime Poole认为,她的国家此举在这个牵动着全球10亿人,1000多个城市,横跨25个时区的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个接力棒从新西兰开始,继而传递到悉尼、首尔、上海、北京、保定、香港、吉隆坡、马尼拉、新加坡、曼谷、雅加达、孟买和新德里。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建筑,如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罗马斗兽场及时代广场上的可口可乐广告牌,英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世界上最高的酒店迪拜塔、多伦多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莫斯科的联邦大厦以及位于罗马的意大利共和国总统Giorg60 Napolitano的官邸奎里纳勒宫等都在60分钟内关闭灯光。
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也参与了接力,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表示,这一定会是一场“有史以来最大型的展示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的活动”,“‘地球一小时提供了一个方法,让全世界的人们共同传达一个讯息,那就是拿出实际行动,一起抵御气候变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别副主任那华也表示:“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是不分国界的,无论是富裕还是贫穷,我们每个人在气候变化面前都同样的脆弱。在同气候变化的斗争中,政府、个人和社会机构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是地球村的村民,只要关灯一个小时,我们都能为减少碳排放做出实际的贡献,改变地球的未来。”
2009年是“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来到中国,包括保定、北京、上海在内的十几个城市参与了这次活动。WWF(中国)首席代表欧达梦表示:“在中国,应对全球变暖的意愿和行动得到了强烈而清晰的体现,WWF‘地球一小时的活动说明,中国的政府和人民愿意行动起来,一起应对气候变化。WWF很高兴看到,‘地球一小时活动成为中国政府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普及环保知识的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中国公众对‘地球一小时的热情支持,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如何度过一小时
很多媒体对今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进行了报道,其中一副图片的标题非常发人深省——“这一个小时,你可以仰望星空”。你有多久没有仰望过星空了?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凤凰公园,爱尔兰天文学会为人们架起了硕大的望远镜,希望人们能利用城市灯光熄灭的时刻好好观赏“灿烂的星空”。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广场上,许多人抬头仰望天空看星星。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在丹麦的发言人说:“在城市里,你能看星星的日子恐怕不是很多。”
欧达梦鼓励人们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在这熄灯的一小时之外,展开更深入的思考。WWF也为参与这次活动的人们提供了十种减少碳排放、度过一小时的方式:参加当地举行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或者自己开一个“地球一小时”派对,邀请邻居参加;召集亲朋好友,在公园里享受夜幕下的野餐,欣赏星空;在家享受烛光晚餐;组织一次黑暗中的寻宝之旅;晚上出门遛狗去;在烛光下放松沐浴;大家围坐在黑暗中,一起讲故事;组织一次家庭之夜,下棋或者玩游戏;同爱人来一次浪漫之夜;用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这一个小时发生的故事。
熄灯时刻,泰国曼谷一家饭店虽然暂时中断提供热食和需加热的饮料,但前去参加烛光宴会的人还是让餐厅爆满。芝加哥喜来登饭店熄灭灯光后,在大堂中为客人们提供发光的冰块,别有风情。美国伊利诺伊州皮奥里亚一家钢铁公司的顾问斯蒂芬妮·韦里克利用熄灯一小时为朋友们办了一场派对,主题是“B YOC”,即“带着你的蜡烛来”。42岁的斯蒂芬妮·韦里克有了这次经验后,决定以后每个月都在自己家中搞一次“地球一小时”活动,甚至打算为自己办“绿色葬礼”。有网友甚至教大家如何利用这次机会测试所在城市的光污染:你把照相机(最好是望远镜)对准城市的上空,在8:30分前拍一张照片,在8:30分后拍一张照片,爆光时间相同,后面一张照片比前面一张照片多了多少颗星,两张照片的最暗星等差就是污染的情度,一个星等是2.5倍,2个星等便是6.25倍。
“短短60分钟,其实可以为地球做大贡献,因为每节约1度电,就减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一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志愿者说。
据统计,2007年,“地球一小时”启动的第一年,澳大利亚悉尼设定了降低5%能耗的目标;去年3月31日仅悉尼节省的电能,就足够20万台电视机使用1个小时,相当于一小时内路上少跑了48613辆汽车,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在非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少的今天,如果越来越多的城市、企业、个人参与到“地球一小时”等环保节能活动中来,积极采取措施,投身其中,承担应尽的责任,将有助于促进节约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进一步减轻全球气候变暖所导致的环境问题。“地球一小时”不只是一个熄灯仪式。在中国,该活动也是对国家2010年前实现节能减排20%的能效目标提供最大的支持,旨在鼓励个人和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欧达梦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很喜欢黑夜的感觉,
那就没有必要用这一个小时来限定自己,不必9点30分就开灯。“地球一小时”作为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一项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对于一个履行了“地球一小时”承诺的城市,熄灯之后提倡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意义所在。
一小时反思
“地球一小时”带给人们的更多是反思。
一小时不开灯,当然也省不了多少电,但“熄灯”的意义,恰恰是用一种最直接的方式,体验能源紧缺对生活的影响,或者说是感受能源危机。拒绝这“一小时”,更提醒我们反思,平常时节,还有多少本不该开的灯总在灯光璀璨?
比如许多大中城市,甚至小小城镇,都在争先恐后地“亮化”,搞“不夜城”。某地甚至把通往邻市40公里长的城际公路也弄成了“不夜路”,有人计算,“不夜路”一晚上大约要耗电8000度。如此“亮化”,可谓登峰造极。除了不该开的灯,还有颠倒季节的穿衣。夏天披毛衣、冬天穿衬衣,这样的着装模式这些年似乎已成为不少地方党政机关办公大楼中的常态。之所以会有这种怪象,乃是因为办公室内的空调不是夏天打得太冷就是冬天打得太熱。太冷受不了自然要披毛衣,太热受不了自然要穿衬衣。
有业内人士说,这一活动让北京地区的照明用电节省下7万千瓦。可是马上有人指出:我国电网以煤电为主,机组熄火和启动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旦全国都停电一小时不仅不会节约能源,可能反而会增加正常的煤耗。其实这样的讨论都偏题了,仅仅依靠在某个晚上“集体熄灯一小时”来节约用电,肯定是非常荒谬的。用活动组织者的话说,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家的意识:一是节约能源的意识;二是对地球的责任意识。然而,与其让人们为了地球家园而节约能源,倒不如让他们为自己的钱包而节约能源。要让每个人都对地球负责更为实际的方式,其实是让他们首先都对自己负责。这个意义上,“地球一小时”真要有价值,不仅是要示范给社会公众去感受,更是要提醒给制度设计者们去反思。
“地球一小时”并非一场环保秀,它带给每个人更多的心灵触动。NolaRoyce是美国东北部纽约州奥尔巴尼市的一名雪山攀登者以及私人教练。她注意到,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从事雪山攀登以来,冰雪覆盖层有了显著的减少。Royce说:“我旅行的时候绝对不会查看电子邮件。我不用关心我所在地区之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这是非常好的经历,熄灯也是如此。仅用蜡烛来照亮是一件非常愉快和浪漫的事情——前提是,在你身边的是一位合适的对象。我觉得,一年中如果能够不止一次地关掉灯光将会更好。也许我们应该时常这样做,想象一下我们在黑暗中愉快度过一小时,想象能够做些什么有趣的事。”
一位网友也在帖子中说:“全世界熄灯一小时,那一刻没有了噪音、没有了光亮,一切只剩下天空的点点星光,这时仿佛回到亿万年前,空气是那么的安静,夜色是那么的清纯,土壤散发着自己的气息,水还是那么的静静的流淌着。你说这个时候除了看那璀璨的星空和体会昼夜外,还能做什么?还有什么比这更值得做的?”
(责编丛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