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2009-08-13 06:18袁凤娟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团体班级家长

袁凤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家庭中学习的样子。因此,班主任在做班级工作时,需要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注意开发和利用对学生有深远影响的家长这一特殊的教育资源,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要想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恰当的沟通艺术必不可少,而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所以本文尝试探讨与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一、真诚待人,不说“虚伪之话”

家长对班主任的语言,是有选择地接受的,这种对沟通语言选择接受的程度,决定于家长对教师的接受程度。家长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到教师真诚的态度时,才愿意回应给教师同样的真诚和接纳。教师对家长的真诚是本身工作的职业道德,也是沟通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不管面对怎样的家长,教师都应该以诚相待,把学生在校的情况如实地向家长反映。只有通过真诚的语言沟通,家长才能真实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予教师相应的配合。

二、语气委婉,不说“训斥之语”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认识和情感有时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中,即使教师的话完全正确,但有些家长却可能会因为碍于情感而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就不太好。试想,假如孩子犯了错误,教师也不管家长是否正在上班干正事,一个电话就通知他马上到学校来,劈头盖脸一通训斥,历数孩子的过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既拉远了双方的心理距离,又对孩子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但当学生犯错误时,假如教师不向家长进“真言”,后果恐怕更不堪设想。

那么,教师如何既说真话,又让家长觉得容易接受呢?“委婉”便可在这时大显身手。如果把话磨去一些“棱角”,变得软化一些,使家长在听话时仍感到自己被尊重,他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教师的意见,这就是委婉的妙用。教师可以先对孩子的闪光点进行肯定,然后委婉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让家长感觉教师对自己的孩子没有偏见,只是就事论事,真心地帮助孩子。例如我班上的小捷古道热肠,哪里需要帮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但他生性调皮好动,上课时经常招惹其他同学跟他说悄悄话,既耽误了自己学习,也影响了他人听课。我在跟小捷的家长沟通时,先热情地说:“你家孩子呀,可热心了,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肯定是第一个冲出来帮忙的,可讨人喜欢啦。”等家长笑逐颜开给我讲述孩子自懂事以来就乐于助人的典型事迹后,我便把话锋一转,遗憾地叹息:“这小家伙,假如他能把这股热心用在学习上就好了,可是他上课时常把热心用在别的事情上,他身边的同学都察觉到这一点,向我诉苦呢。” 经过我真诚的表扬和委婉的“投诉”,小捷家长明白了我的用意,心悦诚服地表示一定会帮助孩子改正错误。

三、动之以情,不说“冷漠之语”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没有哪个家长不疼爱自己孩子的。如果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设身处地为家长考

虑,在细节当中表现出对学生的疼爱和关心,那么家校沟通的效果就会比较显著。

例如,有一学期,正值寒冬之时,部分孩子由于没带水瓶来学校喝水,嘴唇出现干裂的迹象。我见状马上给家长发去温馨提示:“最近天气干燥,而孩子却不带瓶子来校喝水,以致嘴唇干裂严重,请您记得提醒孩子出门前带水瓶哦。” 天气变冷,个别孩子因着凉生病而请假,我及时给家长发去问候的信息:“孩子好点了吗?请代我问候他。孩子生病,当妈的最操心,您也要多保重,别累着了。” 期末考试临近,我知道很多学生复习得相当用功,同时也会伴有紧张心理,于是给每个家长打去咨询电话,了解孩子的复习情况,同时对孩子进行一番鼓励:“只要以平常心对待,不紧张,不粗心,考试一定没问题,我对他很有信心。”一个温馨的提示,一声短短的问候,一次衷心的鼓励,于教师而言,根本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家长来说,却是最动人的话语。家长为教师的“良言”而感动,配合与支持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四、晓之以理,不说“敷衍之话”

美国的威连·华顿柏认为:“人在团体中所表现的行为可能和个人独处时不一样。班级团体能创造自己的团体动力,强烈地影响同学。” 既然团体动力是影响团体中个人行为的心理力量,那么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一原理,争取家长的力量强化孩子的正确行为。我曾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这一观点,并告诉家长:“班级团体的成就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反过来,学生的荣誉感强也能为班级增光添彩。我会与孩子们一起努力创建一个班风良好、积极向上的集体,请大家给予足够的关注,并时时给孩子们打气。”把道理讲清以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便特别到位。当孩子们在校运会上获得接力赛第一名时,我给家长们报喜,让家长们与孩子们共同分享团体成功的喜悦;当整个班级的学习取得进步时,我也会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力图使家长对班级所取得的成绩有所了解,并以此为契机来鼓励孩子在这个积极向上的集体中继续努力。时刻向家长汇报班级的团体情况,通过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实际上能间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从而强烈地影响学生个人的行为。这得益于家长会上说明的道理。当家长觉得教师说得有道理,从心理上接受,他们就会时时配合教师的工作,用这些道理来影响孩子的行为,成为孩子的“编外教师”,给家校合作带来许多帮助。

五、因人而异,不说“通用之言”

不同的学生个体在校有不同的表现,而同一个学生在校的表现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不同类型的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更是不尽相同的,这就需要班主任通过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家长的性格、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特点,把“良言”说得恰到好处,说到家长的心坎上。对于一些容易沟通、文化程度较高、比较配合教师工作的家长,沟通时,应尽可能将学生的表现如实向家长反映,使家长有力地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古怪、对自己的孩子比较袒护、对其他孩子要求却很高的家长,沟通时,要努力表现出自己对家长的真诚和对孩子的关心,先肯定孩子的优点,再委婉地提出其不足,同时强调溺爱孩子的不良后果,使家长在心理上能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于一些忙于工作、放任孩子不管的家长,沟通时,应该委婉地指出放任不管对孩子产生的不良后果,使家长明白,孩子没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对其一生造成多大的影响,从而增强家长对子女的关注程度,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提供一片合适的沃土。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团体班级家长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班级“四小怪”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不称心的新班级
家长请吃药Ⅱ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班级被扣分后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
和谐班子——团体活力的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