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抒情传统,体会古诗情感

2009-08-13 06:18
师道·教研 2009年7期
关键词:边关思乡抒情

吴 萍

在所有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富有灵气和美感的一种言说形式,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必背书目中古诗有160篇之多,这些诗意境优美,寓意深长,以抒情为主流,爱国情结,异乡情怀,亲情友情,人生哲理都是反复吟咏的主题,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能记忆理解诗句,还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提高审美的情趣和欣赏能力,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一、从战场体会爱国情

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诗人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往往在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中流露出来,王昌龄的《出塞》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画面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万里征程人末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达了诗人对于戍边士卒的深厚同情,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而战争一直持续不断,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末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后两句诗人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军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这句融抒情与议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整首诗由古至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充满着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二、从景物体会山水情

古诗中,一首吟咏山川景物的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中,获得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首句把香炉峰渲染得很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把视线移向瀑布,第二句“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水之间,“挂”字很妙。但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第三句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惊人魂魄,这一比喻,夸张而又自然,神奇而又真切,从而振奋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丰富多彩,雄奇魄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三、从月亮体会思乡情

“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明月总让漂泊他乡的诗人魂牵梦萦,教学时,教师不妨从对明月的描写为切入点解开诗

人的思乡情绪。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其诗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点出了时令是春天,其中一个“又”字深深地蕴含了诗人多年的企盼。春风吹过江南不知多少次,江南的田野山川不知绿了多少回,如今春风依旧,思乡之情也在,可是诗人自己又身在何处?“明月何时照我还”是由“春风又绿江南岸”触动诗人的思乡情怀自然引发而来。诗人满目新绿想起春风已经不止一次次绿遍大江南岸。可自己依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久别的故乡,不觉寄情于明月,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陪伴我回归故里呢?诗人思乡之情更进一步表达出来。

四、从惜别体会朋友情

古诗中浓浓友情是一份十分可贵的精神财富,送别之作一般都是对友情的抒写,如《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细雨绵绵,杨柳依依,在送别的宴席上,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让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友人再饮一杯,这里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也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字面上似乎是劝酒,实际上是衷心祝愿着好友在遥远的地方一切平安。而高适的《别董大》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虽是北风吹雁,长云暗日,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既表达了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

责任编辑龙建刚

猜你喜欢
边关思乡抒情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边关的雪
我在边关深爱着我的国,也深爱着我的家
简论抒情体
边关月(独唱)
边关巡逻路
『双阳』抒情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