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激趣方法

2009-08-13 09:47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9年8期
关键词:导人一堂课课文

覃 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最重要的途径。如何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呢?我觉得要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要特别注重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教学,尤其是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来教学,抓好导入、课中、课尾三个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课堂导入,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开始,也是关系到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能否顺利地进行整个教学的关键性因素。课堂导人在一堂课中所占的教学时间很短,却是一个重要环节。那么语文课堂导入有哪些激趣方法呢?

1、故事导入法。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课文实际,从作者生平、趣闻轶事、寓言典故等方面导入。如:《报任安书》可从司马迁的奇耻大辱导入,《兰亭集序》可从墨池学书导入。但故事宜短忌长,教师要从故事本身引导分析出新意,和课文内容、学生品格相关联,而不能仅仅局限于故事本身,不能把课堂导入变成故事会。

2、直观导入法。教师可适当运用教具或多媒体来导人新课,这样能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既有助于理解,又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登泰山记》的导入就可以用多媒体把泰山日出等图片打出来,给学生以具体深刻的印象。

3、设疑导入法。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开讲时巧设疑问,能制造悬念,吸引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妙。教师可就文章内容,语言特色,结构特征,写作背景等多方面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渐入佳境。

4、情境导入法。创设一定的情境,可触发学生的情感、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的内涵。如《赞美》可由教师抒情导入:当时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国,硝烟弥漫,哀鸿遍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我们华厦儿女同仇敌忾,用血肉铸就钢铁长城,高唱“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

5、名言、诗歌导入法。名言、诗歌语言精练,想象丰富,含义深刻,表现力强。这种导人法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思想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如《春》的导人:学生齐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韩愈的《初春小雨》,让学生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然后从诗中描绘的春的画面中,引入对课文的学习。

总之,课文导人的方法灵活多样,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这是激趣的关键。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开头如果不得法,往往使整个课堂教学杂乱无章,教学效果很差。教师在开讲时,应根据个人特长、学识,精心设计课堂导人,为课堂教学添彩。

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发展,就只有顺应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疏其障碍,导其志趣,畅其情流,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那么,在语文课中有哪些激趣方法呢?

1、创设情境。语文应该是中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有很强的人文性。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偏重语言文字训练,而忽视其人文精神,就会使其索然无味,导致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其实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这二者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再现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某一角色,再现当时情景,让学生经历情感的体验,产生真切的感受。也可以打破常规,让学生充任教师的角色,以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也可以老师范读或让诵读水平高的学生分角色朗读,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描述的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可以保持学习兴趣,又可以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鼓励创新。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语文教师不应制定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并把它灌给学生,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答案不求唯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鼓励创新,让学生在探讨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找到自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适时地点燃讨论的“导火线”,多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并尽好一个引导者的职责。

3、民主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中心意识,真诚地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学习面前人人平等,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提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成功。教师更应该具备良好的思想素养,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不轻易指责批评学生,常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尤其是关爱那些差生,要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保持、提高了学习兴趣,学生就会觉得语文老师可敬可亲,教学就会收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4、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比起单一的“灌注式”的教学就丰富多了。如在课堂上可开展诗歌朗诵、成语接龙、演讲比赛、学做对联等活动,既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又可提高学生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活动,并不是追求形式的生动,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丰富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乐中学,趣中学,达成三维目标,从而提高学生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活动,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到无限快乐,感到自己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增长。活动为学生开拓了宽广的创造空间,一种更高的追求,希望自己能表现得更完善的渴望,随着活动的开展日益增强。

5、重点突破。上一堂课,好比写一篇文章,如果课堂内容丰富,老师提问不断,却没有重点。没有详略,不符合人的思维习惯,就会让学生疲劳且印象不够深刻,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迷惑而少有所得,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不够透,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一堂课除了要有明晰的思路、老师的连贯导引之外,还需要有突出的重点。一堂课安排一到两个重点就足够了,教师需对重点进行分析,设计突破重点的方式方法,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促成知识目标的生成,也使学生始终能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

6、巧设疑问。一直以来,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课堂教学手段,它旨在通过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的定向思考,从而有序、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时一问一答,问题提得很多,提问面也很广,看上去热热闹闹,以为这样就算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了。其实,如果问题缺少疑虑度,缺乏科学性,学生的思维仍不能真正调动起来。我们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一则可以藉此知道学生是否在思考、思考什么,二则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发现自己教学设计上的不足,实现教学相长。

如果说飘逸生动的导人是一堂课的“凤头”,那么有力的收束便是“豹尾”了,一堂课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有“凤头”,还需要有“豹尾”。语文课堂如能设计出具有余音绕梁效果的精妙的收尾,就可以改变学生课堂疲软心理,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收尾激趣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学生情况的不同而富于变化。

总之,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兴趣是学习之师”,只要我们教师重视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在兴趣中强化,学习效果就能在兴趣中显现,语文能力也能在兴趣中逐渐提高。

猜你喜欢
导人一堂课课文
进行课堂导入的三个方法
优化导入方式,让英语课堂多姿多彩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沉迷钱色,何以“导人”
背课文的小偷
英语课导入方法的探讨
有趣的一堂课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溜走的一堂课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