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雷 张艳萍
[摘要]生态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生态环境多样性孕育了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文化守护着多样性生态环境。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导致非西方文化的减少甚至消失,是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多样性文化。
[关键词]生态环境;多样性文化;费耶阿本德
[作者简介]张洪雷,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哲学博士,江苏南京210046;张艳萍,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46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6-0172-04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当今,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而造成的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实质就是西方传统文化的危机。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此加以研究。费耶阿本德作为当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四巨头”之一,他在批判西方科学沙文主义、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导致非西方文化的减少甚至消失,是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费耶阿本德从文化视角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解读,对于我们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扩张与生态环境问题
在费耶阿本德看来,当今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与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扩张是产生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费耶阿本德认为:当今“‘世界文化的基本现象是西方思想与技术的粗野扩张——是单调而不是多样,成为了时代的基本主题”“西方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现象……西方文化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和文化……现在,在地球最遥远的角落都能发现西方生活方式。在90年代前还不知道西方的一些人,他们的生活习惯也被改变,文化差异消失了,土著技术、习惯和组织被西方的所代替。”美国寄生学会的一篇主席演讲,就对此现象作了精辟的描述:“工业化时代前的土著社会的本质是它们的多样性和本土化。每一种都与特定的居民相联系,并且发展出自己的文化和行为模式……与此正相反,工业技术发展的特征是一个受控的、相对统一和高度简约的环境,它通常将物种的种类减少到一些教化的形式,包括人类、偶然定居的植物和动物……高度的环境恶化和广泛分散的均质化是世界上所有政治和经济系统工业化社会的特征。”弗朗科斯·雅各布的简明结论是:“我们受到单调性的威胁。西方文明自身丧失了太多的多样性,以致一位美国作家在国际先锋论坛中写道:‘像扩散的雾,同一性吞没了全国(指美国)。”
对此,费耶阿本德评论说:文化“同一化的趋势是无益的,即使通过那些至今仍鼓励它的人的价值观来判断。世界范围的生态学问题被人们广泛地描述和理解。许多人通过自身的经历了解它(河流、海洋、大气和地下水的化学和放射性污染;臭氧层的减少;动物和植物种类数量的急剧减少;森林的减少和土地的沙化)”。“第三世界的许多文化先是受到了殖民主义匪徒的破坏,部分被销毁。所谓的第三世界的大部分地区所形成的无助是外部干涉的一个结果,而不是外部干涉的一个理由。”
在费耶阿本德看来,西方文化已经像传统的传染病那样影响了整个世界,许许多多人将其带来的(精神和物质)产品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问题是:这些是证明的结果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西方文明或者是由外力推动的,而不是因为证明所显示出来的西方科学的内在真理性,或者是靠生产先进武器得来的,西方文明的进步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引起了无数的弊端,它不仅破坏了带给人类生活意义的精神价值,而且破坏了对物质环境的相应的优势,用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无法替换这种优势”。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有许多极端自负的表现,其中之一就是表现在“对自然与‘原始文化的毁灭中,而从来不会意识到这样是剥夺了他们的生活意义”。针对R斯普瑞“当前的世界状况要求对价值前景有一个统一的全球方式……那将关涉整个生物圈的福祉”的观点,费耶阿本德批驳说,它没有注意到因为生态上合理的和精神上满意的生活方式遭到破坏并被西方文明的虚伪行为取代而引发的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现在面临的问题,特别是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
其实,本来“自然多样性……被文化多样性所加强,这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多样的生活并更好地利用世界的资源”。然而伴随着资本主义扩张而扩张的西方文化导致了全球文化的趋同化、单一化。这种文化一元化的过程减少了非西方文化的快乐和财富,增加了其他文化的痛苦,破坏了全球的自然生态环境,从而威胁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果必定会以失败而告终。正如萨伊德所说:“文化是杂生的、多样的;各种文化和文明……如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任何对其进行一元化或简单化描述的企图都注定要落空。”
二、多样性生态环境与多样性文化
针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而导致非西方文化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费耶阿本德评论道:“对典型土著文化及其全球联系现象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有许多种。那些不同于我们的文化并不是一种错误,而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他们发现了而不是错过了美好生活的秘密。”这句话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世界上存在多样性文化,不同文化之间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不存在优劣对错之分;其次,每一种文化都与孕育它的特定环境相适应,文化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回顾人类文化发展史,我们可以说,费耶阿本德的见解是非常深刻的。
我们知道,自人类诞生以来,人类首先面对的就是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地貌和多样化的气候资源,为人类多种文明的产生提供了极为优越的环境条件。如世界几大文明古国的兴起与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和气候都有很大的关系。可以说,自然环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产生各种意识或精神的基础。环境的多样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内涵,同时也为人类特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供物质材料。
文化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集中表现。人类文化是在认识和利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正是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从空间或地理的背景来看,人类多元文化的产生主要受当地自然生态即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越是初始阶段的文化形态,受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如生活在草原地区的民族形成了与其草原环境相适应的草原文化;水上城市威尼斯河流纵横、港口密布、交通便利的自然环境形成了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商业文化;平原地区则
形成了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农耕文化等。正如费耶阿本德所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轮廓、气候。植物和动物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居住的地球上有不同观点的不同种族和使这种观点变为似乎合理的不同方法。整个世界由有特殊气候和特别法律为特征的每一个地域或领域所组成……人们的洞察力随(物理的和社会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们认识到即使最奇怪的风俗和信仰也是那些风俗和信仰的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辅助他们。”
自然生态环境作用于文化仅是环境与文化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文化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自然环境的塑造。相反,文化一经形成。就以各种方式影响着孕育自己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对于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守护作用。例如,我国少数民族——傣族具有近水而居、从事稻作等独特文化习惯,其生态观宛如一首水与森林、水稻、孔雀、大象相融汇的交响诗。“傣族生态观认为:有了森林才有水,有了水才有田,有了田才有人。”因此,傣族先民们认为对自然要适度开发。傣族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即人类跟随金马鹿寻找乐土,金鹿看中的地方,一定富饶肥沃。因此人类要爱护自然,爱护动物。”我国另一个少数民族——普米族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森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森林是本民族的命根子,是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他们像敬重祖先一样敬重大树,像守护神明那样守护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正是敬树如神的普米族传统文化。才保护了普米族人居住的自然环境,才使普米族人保存下一片古老的原始森林。学者李红杰认为:“各民族通过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特殊文化,即与自然对话的特殊方式和模式,维护和改善其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自然环境。”
三、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必须保护多样性文化
保护全球生态环境首先从保护文化多样性开始,因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元凶或前提往往是人类文化多样性遭到破坏。正如学者雅各布所说:“‘在人类中,自然多样性……被文化多样性所加强。这使人类更好地适应多样的生活并更好地利用世界的资源。然而现在我们受到单调性的威胁。人类在信仰、风俗习惯和组织上非同寻常的多样性正在日益减少。不管是人们生理死亡,或是在工业文明提供模型影响下被同化,许多文化正在消失。如果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无聊的世界上,那里只有一种技术,洋泾浜式的说话,同一性的生活,那么我们必须小心。我们必须更好地使用想像力。”在费耶阿本德看来,墨西哥人、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祖先“发展了他们自己的文化、丰富的语言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观念,他们所留下来的是对分离、分析和西方思想中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的一个生动的批评”。
其实,“文化与文明是由数百万通过生活与做事来学习的人创造的,并由他们来丰富与改变,对他们而言,生活与学习是一回事,因为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习任何对他们和他们所属的社会有意义的东西”。“非西方文明和所谓的原始部落所拥有的知识确实是令人吃惊的。它在它们特有的社会和地理条件下帮助开拓者,并包括了一些要素,这些要素超出了西方文明的相应要素所能帮助我们的。”费耶阿本德认为:“‘原始部落知道如何处理诸如瘟疫、洪水、旱灾这样的自然灾难——他们有一种‘免疫系统,使他们能够克服很多种危及社会组织的威胁,在平时,用有关植物、动物、气候变化特性,以及我们正在让它慢慢恢复的生态相互作用特殊性的知识。他们没有破坏地开发周围环境。”人类学家E·斯密斯·波温写到她采访的一个非洲部落时说:“对他们来说,植物和人一样重要和熟悉……我自己发现这个地方每一棵植物,野生的或者栽种的,都有自己的名字和用处,这里每个男人、女人、儿童都毫不夸张地知道上百种植物。”E·斯密斯·波温承认,正是该部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保护着该部落居住的生态环境。
列维一施特劳斯通过对土著居民详细研究后也得出结论说:“土著对那些对他们没有直接用处的植物感兴趣,是因为它们与动物界和昆虫界的重要关联……甚至儿童也能时常从树的性别的概念和观察木头的外观、树皮、气味、硬度和类似特征来确定树的种类……几千个印第安人从未用尽南加利福尼亚州沙漠地带的自然资源,在那里如今只有很少的白人家庭设法生存。”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对于长期居住在这里的原著民——印第安人来说,由于他们采用了适合自己生存、适应当地环境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文化知识与其特殊的环境相适应,导致“他们熟悉不少于60种可食用的植物和另外28种有麻醉、刺激或药用性质的植物”。所以,尽管在白人眼里是贫瘠的沙漠地带,但对当地印第安人来讲,这里却是一个充裕的地方,他们从未用尽当地的自然资源。
其实,不同时间、不同地域文化的形成都经历了成千上万年的发展历史,都是与其环境经过长期互动升华的结果,在其背后都有一个内容丰富的信息库,每一种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性,它们都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文化多样性中的任何文化都是对特定环境的适应性,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如果多元的传统文化一旦消亡,那么社会将永久失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巨大知识宝库。这些以保护自然为目的的传统文化应当受到承认和尊重。保护多样性文化就是保护多样性的生态环境。所以,费耶阿本德主张:“我们不能凭它们(非西方文化)与‘科学或与‘现代形式有冲突就对它们的观点加以拒斥。事实上,有许多‘古老的文化,荷马史诗、中国的道教文化,它们对这种创造性奇迹的诚挚尊崇使我们自叹弗如。”
四、结语
当前,人们对文化多样性保护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自然环境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关系的理解也有待深入。事实上,自然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生态环境危机与文化多样性危机是人类在经历了许多惨痛的历史教训、经过深刻的反思之后共同提出的课题。人人都要充分认识自然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相互渗透与交融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充分尊重、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生态环境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一方面要使多样性生态环境、多样性文化造福于人类,另一方面要使多样性生态环境与多样性文化和谐协调发展。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多样性文化就是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共同的生态家园,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人类社会未来的繁荣和稳定依赖于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多样性的文化。
[参考文献]
[1]费耶阿本德.告别理性[M].陈健,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2]萨伊德.东方学[M].王宇根,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3]黄泽.试论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J].广西民族研究,1998,(2).
[4]李红杰.尊重民族文化多样性与雏护自然生态平衡的辩证关系[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2).
责任编辑:胡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