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 破解中国式管理的终极困境

2009-08-12 10:00张瑞敏
东方企业文化 2009年7期
关键词:海尔库存客户

他研判了德鲁克、托夫勒、纳什等的趋势引导,他扫描了《长尾理论》、《基业长青》、《圣经》,甚至会计算……张瑞敏经历了一系列的中外交锋、新旧激荡、自我颠覆,他再次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格局和思考,直击中国企业家的管理软肋:如何做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创新?如何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中国现在有一个MBA悖论,一开始大家对MBA非常狂热,只要有了MBA的学生、受到MBA的教育,企业管理一定能够上去。当然有一个MBA“退烧”的问题,用了之后觉得不像期望的那么高。主要原因是MBA案例大部分是国外案例,很少有中国自己的,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模式、管理方式。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改革开放后中国主要是学习日本的管理方法,而不是管理模式,比如像丰田这种管理模式。引进MBA还有一个是不是水土相服的问题,我自己也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适应中国国情的管理

去年11月张瑞敏去美国波士顿和杰克韦尔奇专门有一个会谈,张瑞敏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韦尔奇如何能够把GE做到世界最大,但是又做到了世界最小。意思是说他把公司做到了世界第一,但是公司里每一个人又能够充分地发挥、体现自己的价值,其实这是非常不简单的,在中国很难做到这一点。韦尔奇说中国的企业文化和美国有非常大的不同,在美国很多方面可以放权,因为美国的财务制度非常非常完善,里面有非常复杂、非常详细的内容,但是可以帮助他把这个企业有系统地推进。在GE,让员工更多地创新,因为在这个制度下反而会觉得受到很多的束缚。GE在中国也有很多企业,在中国员工很愿意随意改动一些东西,中国没有一些非常完善的制度,这是两个国家在管理上非常大的差异。

其实海尔在国外设立工厂或者是和国外公司打交道后,也感觉到中国企业内部的文化和美国、日本都有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说海尔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设立了一个工厂,海尔的人告诉美国生产线的工人应该怎么去操作,但是过了几天,按照美国的条件可以再改动一下,美国工人就不干了。他认为前两天告诉他那样干,今天又告诉他这样干,到底哪个是对的。所以不能随便改。

中国的管理一定要适合中国自己的国情,这在国外可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但是怎么样来做又遇到了一个问题,现在金融危机来了,很多企业感觉到现在还谈什么管理,能过得去就行了。所以大家抱着能“过冬”的思想。

今年1月1号温家宝总理到海尔视察,我谈了这方面的想法,现在很多企业不考虑什么管理不管理的问题了,就是考虑能“过冬”就行了。海尔的想法不应该是“过冬”,应该是“冬泳”,金融危机过去后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所谓的“冬泳”是在金融危机中不但不能放弃管理,应该把管理提高一步。所有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两大问题:一个就是库存非常多,二是应收帐款收不回来。特别是江浙一带欠的非常多。一般企业采取的作法是库存只好再降价、再销售,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冬泳”就是把企业的管理提高到可以消除库存、消除应收帐款问题,这样可以把整个企业的管理进行提高。

要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要靠创新,佛教禅宗上有一句话“凡墙都是门”,只要创新,所有竖在你面前的墙都可以通过去。如果不能创新,在你跟前的一堵门也过不去

互联网时代的管理创新

当今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时代对企业提出来的挑战就两个字——速度,看谁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满足用户的需求。信息工业征服的是时间,所以对企业来讲时间是制胜的关键,能不能在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德鲁克有一句话,互联网消除了距离,这就是它最大的影响。对于企业来讲只要能做到和用户的零距离,如果和用户零距离你就赢了。

先要做企业信息化,然后再提升企业信息化。作为企业信息化来讲,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媒体报道中国企业ERP不能够成功的有93%,也就是说可以做到ERP的只有7%,而这7%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媒体上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和做ERP的咨询公司打官司,说你给我做ERP,给我承诺做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做到,我要求你索赔。这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做信息化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还没有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的需求,然后就要求做信息化,其实做不到的。

拿海尔来说,做信息化也废了很多周折,现在比较好地做起来了。举例来说库存问题,海尔在做信息化流程时库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海尔提出零库存下的信息化。海尔没有库存,但是用户要的话我可以马上送给你,用户不要就不会形成库存,实际上就是全流程的再造。比如研发,今天研发的产品必须是六个月后用户的需要。市场人员也应该了解到用户的需求,这样,一个企业的产品一定不会形成库存的。

最近我看到一个报道,丰田汽车说它在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之所以受到影响,就是因为它偏离了丰田之道。原来的丰田之道并不是表面所说的精益管理,而是生产的汽车一定是有用户要的。现在我们的零库存做到现在,也做到在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出来后不是放在仓库里,而是哪个商场、哪个用户已经定了,所以海尔生产线上生产的产品就是用户要的产品。而不是像很多中国企业为仓库采购、为仓库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海尔的企业信息化就是以用户为中心做的。

接下来再往上做就是“信息化的企业”,怎么做我们也正在探讨。我的意思是说“企业的信息化”相当于以企业为中心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信息化的企业”相当于把企业放到全球用户需求的链条中去,你只是这个链条中的一环,应该更快地在这个链条中进行运转。海尔要做的是怎样把我们从制造的企业转化成为服务型的企业。

高质量地帮助用户找到他需要的产品,现在用户面对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全球很多企业,要高质量地帮助用户找到他需要的产品要求你的产品在全球中非常有竞争力。这是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讲,从现在开始,通过金融危机来转型是非常大的挑战。

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海尔在商业模式创新上的探索,到底这个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所谓的商业模式其实就是一条,能不能创造客户价值,像丰田的精益管理、戴尔的直销模式。

海尔现在在做的事情是,怎么样能够统一一个目标来创造客户价值。海尔1984年开始创业时只有600人,原来是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工厂,现在是一个国际化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管理的东西都没有跟上,慢慢地就会有一种大企业病。所谓大企业病就是内部员工和部门相互间的博弈。就像1994年获得诺贝尔奖的纳什所说的,每个人都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最后形成一个博弈。这一点在海尔集团中也慢慢形成:部门间相互做一个防火墙,这样就形成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在我们所做的是怎样使大家的目标都集中到创造用户价值上,怎样能够协同起来。

第一步把各个组织结构颠覆了。按照职能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的,是一个中三角,企业最高领导在最上面,然后是次要领导,然后是一级级领导下来,到最下边一定是员工。但是员工面对的就是客户,客户所反映的问题员工要逐级反映上去,领导再做决策下来,这里面除了内部的消耗外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能够非常好地直面市场、快速做出决策。现在就把这个三角形倒过来,变成倒三角。客户在最上面,然后是一线经理、员工直面客户,最后一级级下来,最高领导成了最下面的了。这样企业的最高领导从原来的发号施令变成在最下端为一线经理提供资源。所有的部门在这当中都为了一线经理和客户提供资源,从发号施令者变成提供资源者。集团内部的各个部门因为都要面对客户,所以要打破各部门间的壁垒,我们叫做自主经营体,大家共同来达到客户的价值。

我们也考虑到这两个问题,现在在采取措施解决。一个企业可能很大,但是再大、再小的企业就是三张表,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现在我把损益表做到一个团队,在倒三角型最尖端的领导个人损益表是要关注这个企业在市场上的战略方向和战略目标,当然企业新的机会就是他损益表的任务。为了防止一线经理和客户承诺后还担心背后的资源没有共享,所有背后的这些人,比方说人力、财务等等都有各自的损益表,这个损益表和这个团队对客户的承诺内部要形成一个契约。我们也进行了一些试点,效果还不错。收到了一些效果,这完全颠覆了过去的思路,过去我到企业里来干,根据我的职务、能力、所做的工作给我开工资或者是奖金,现在完全变成了你到公司来干,你拿到的是公司的资产,你拿到的资产必须要增值,如果不增值的话就亏损了。你拿到资产后我给你时间划定,做到多少是保本,挣到多少是公司利润。一个是市场行业平均利润、一个是市场标杆企业的最高利润,第一步可以达到平均率,第二达到最高,把这个利润留下后,把所用的费用拿掉,剩下的进行分成。这样做了之后有三个好处:第一可以适应信息化时代多变、快速的市场。现在市场变化太快了,等到市场变化反馈回来企业再做决策肯定是不行的。就像托夫勒在商业新文明中说的一句话:现在的时代是金钱与光速的时代,信息需要比这个更快才行,信息要比光速还快。

解决内部博弈的问题,就是人单合一的文化。人就是员工,单就不是狭义上的定单,而是市场目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市场目标,要和市场目标协同起来变成双赢。他可以给用户创造价值,也可以从这个价值中得到新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一点我个人的体会,我在企业里干了30多年,我觉得作为企业领导人最难地是要不断地战胜自己。因为你不是神仙,不可能所有主观的判断总是会适应客观规律,因此不能够自以为是,要永远自以为非,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挑战自己。当国家领导人来海尔问我们金融危机什么目标时,就四个字:剩者为王,你能剩下的话就一定赢了。要剩下就不这么简单了,不是充分低水平的剩下,而一定要提高。怎么样创新、怎样提高呢?就像《基业长青》所说的,对于领导人的挑战,你不能做报时人,应该做造钟师。企业都靠一个人来做决策,再英明也会有失误的时候,做造钟师,能够把每个人都打造成为了体现自身价值而不断创造新价值的主体。这样企业就不是靠一个人来运转,而是像一部精密的时钟一样准确地运转,会克服所有的问题。

我的目标是希望把海尔这个企业打造成一个自组织、自运转,能够应对所有的挑战、所有的危机,真正能够做到基业长青。

(来源:价值中国网)

猜你喜欢
海尔库存客户
五招教会你做好客户转介绍
机会
新版《海尔兄弟》第一季有望暑假上线
你瞧人海尔
海尔自曝频上热门背后的运营秘密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