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瑞丽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对战略管理的推崇促使中国企业的管理观念和经营模式必然发生一系列变革。仅仅局限于本土市场这一单一的市场主体,已不能完全适应全球市场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增强了国力,但正是在这种爆炸式的增长中,在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中,中国企业又面临着新的竞争力挑战。已经处于全球化的最前沿的中国企业,一举一动都深受世界瞩目。打好国外市场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成为最具全球竞争性企业的重要因素。
在由《环球企业家》杂志与国际领先的战略管理咨询公司罗兰_贝格联合主办的2009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启动仪式上,本刊记者采访了罗兰贝格公司大中国区总裁常博逸先生,讨论在国际化的背景下怎样打造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
随着人们对经济总量的关注逐渐转为对竞争力的关注,如何更好地理解竞争力和竞争力评价,常博逸先生向本刊记者介绍道,“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评选运用了罗兰_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制订的三大维度、八大标准等具有国际化指针的评选制度来执行评选。三大维度即经营业绩表现、持续竞争能力、国际企业文化;以及八大标准(整体经营业绩、海外拓展表现、生产采购能力、全球营销能力、国际人力资源、创新研发能力、品牌塑造能力、当地文化融合)这一科学严谨的评价方法。记者获悉颁奖盛典将于9月在京举办。
先成为本地冠军
常博逸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企业要做到国际化、全球化,首先要做本地冠军,没有做本地冠军是不可能做全球冠军的。”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一定要注重自身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必须要在本土有一个非常扎实的业务基础;国际化需要时间,有的公司用了五十甚至一百年才走完这个历程,国际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企业需要进行周密的规划、准备才能成功。
他同时指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国际化潜在的障碍就是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因为中国市场太大了,这个市场本身就有足够的空间供很多企业来生存,所以如何在保留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势头和国际化之间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平衡,这是对很多中国企业的挑战。
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出口是一个很大的驱动因素。这次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简单的这种出口模式因为出口失衡,中国的出口和美国的借债,这个游戏已经结束了,中国企业要想再发展,必须找到发展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内需的拓展,但是需要企业用新的商业模式来进行经营:包括把原来的一些简单的销售产品,向销售产品和服务进行转型,包括以前在大城市集中进行价格战的竞争,向更广泛的中小城市以及农村进行拓展,所有的这些可能都要求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的各个部分发生变化。
企业要具备可持续竞争力,商业模式也要随机而变,中国有很多企业,他们往往有一种惰性,在习惯了一定的商业模式之后,他们往往就不再进行非常积极的改变。对此常博逸先生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商业模式就像人的健身一样,要不断地做检查、做体验,在这个基础上持续不断地进行锻炼。企业要实现真正可持续的竞争力,也需要根据市场竞争的情况,随时对企业进行体检。在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非常灵活、非常积极地对自己进行体检、进行调整,成功地从一个出口型企业向内销型企业进行了转型,但是也有企业没有能够灵活地转型,在金融危机中就倒下了。
建设国际企业文化
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扩张、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但常博逸先生表示,不能因为东西便宜,就可以把商业萎缩的东西买回来,对企业来讲,一是要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国内的业务基础,二是要有一个非常扎实的商业逻辑,到底为什么要收购这家公司;三是要确保不能支付过高的议价,而且在收购后能够成功地对收购对象进行整合。基于以上三个因素,企业应该首先还是聚焦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同时应该积极审慎地来寻找国际潜在的并购目标,但是头脑一定要冷静。罗兰贝格也在积极帮助中国的很多客户作战略调整,帮助他们避免犯这些错误的同时,也不要丢失潜在的机会。
全球化日益加深,既有外国公司来到中国收购中国的企业,同时也有中国的公司走出去收购国外的企业和品牌,如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并且取得了成功。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兼并收购,不能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作为代价。有某些公司的收购兼并,在市场造成了垄断性的力量,造成了持续的竞争优势,导致了消费者的利益受损。在这方面各地的监管机构要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评判每一项兼并收购案例时,应该从公平性和是否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随着中国企业逐渐地国际化,中国式的国际化管理也会逐渐地成型,它可能会汲取很多中国式管理的优良传统,又融入一些国际的因素。在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会面临很多截然不同的经营环境,也会增加公司内部文化的多元性,以更加多元的方式来看待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上,很关键的挑战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开放的企业文化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做到尊重、沟通、融合,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和风俗,要和当地的政府、人民达到充分有效地沟通,以达到企业文化的融合。
常博逸先生建议,在金融危机下,最根本的管理者的文化其实也不应该随着危机有所改变,因为这种管理的文化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企业的DNA,是随着企业与生俱来的,应该保持在企业的管理文化中。
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企业的创新发展,一个企业唯有不断的创新变革,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形势,企业只有以更加宽广的眼光、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灵活的策略,才能在竞争中抓住机遇,才能在挑战中争取主动,才能在实现全球化发展的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伴随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踏上国际化的征程。借助于此次评选,《环球企业家》杂志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希望可以推动关于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更深层次的探讨,分享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或教训,从而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之路提供更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