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香
【中图分类号】G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36-3619(2009)01-14-0081
所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求知欲望入手。“求知欲望”我的浅识简单的一句话概述,就是学生的学习 “兴趣”。“兴趣”能转化学习的动力,促进智能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心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时期,对一些新鲜事物渴求欲望是非常强烈的,对感兴趣事物的记忆较持久准确。加强求知欲引入的趣味性,使其具有鲜明新奇的知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反应,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我们是有目的,而学生的感知选择强烈,但注意的分配未必直接教学内容,故趣味引入的同时还应贯彻目的,更何况目的本身也能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如何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根据上述,我在本学期的初一教学任务中,在第一堂中我制作了一副墙报,也就是《初中信息技术》第2册的模块3的墙报,我和同学一起欣赏这副作品,这时课堂上显的有点乱,只听见同学纷纷议论,这副图片怎么和报纸、杂志、书本一样吗?嗯,老师做的真好、是怎么做的、容易做吗?此时,我感觉时机来了,我收起屏幕的这副墙报,在屏幕上打出了一句话“同学们想知道这副作品是怎样做的吗?”同学们一口同声说“非常想知道!”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兴趣出现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模块3文字处理(Word2000)的基本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页内容。随后,要与学生讲明做墙报的步骤,做第一项任务启动Word2000与Word2000的窗口组成,只有把这些学习任务掌握了才能完成墙报的作业,也能给自己的亲人做一张贺卡等作品;同时布置录入文字的任务。这一副小小墙报图片就把第一堂课的文字处理(Word2000)的概念、功能都展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
2.从解决学生的绊脚石入手
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比较强烈,解决问题的渴求心理也是同样。哪,我们就从解决学生的绊脚石入手,也就是同学们在录入、整理“送小龟回家”这篇文章时,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入手 ,清除前进途中的“绊脚石”。学生在录入过程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环境反应,只要老师你留心不难发现学生在整个输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难题。此时,老师们要少少打断学生的输入过程,讲解怎样分段、什么是段落标记、怎样删除多余的文字、如何补上漏掉的文字、如何使用撤消按钮(恢复按钮)、如何调整段落的次序(也就是我们所学习的复制、移动、粘贴、删除等操作)、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改变文章中的相同内容(此为查找、替换)。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就自然而然的把我们所讲解枯燥乏味的知识点都逐步掌握了。
3.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
有了以上的经验,随着学生求知欲不断增强,操作能力一步步的提高,解决了前进中的绊脚石,那再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入手。利用“电子教室”中的“教学演示”,收起所有学生的桌面并一同展示教师桌面,学生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你现在不用讲,只管修饰文章。不一会儿,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的注意到显示器上来了,什么改变字体、大小、颜色、特殊效果、特殊字符、设置纸张大小、段落的对齐方式、行距、插入文本框等等一会儿就全部完成了。这时,老师你要问,“同学们都看清楚我刚才是怎样对文章进行修饰的吗?”会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回答“没有记清楚!”此时,你要再来一遍,要注意边讲解边操作,这一遍下来不会做的同学可能就不多了吧!但要记住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并要求学生多练习几遍,以防下节课忘记了。
4.增加学习的娱乐性、好奇感,再次勾起学生的兴趣
要增加学习的娱乐性、好奇感,再次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一些新鲜事物的情感反应是强烈的,我们就要抓住这一点来进行下面的学习目标任务。在文章中多插入图片如“奥运鸟巢”、“奥运圣火”、“福娃”、“奥运五环”“奥运火炬”等图片来增强娱乐,引发学习的兴趣,开阔了眼野。学生们会情不自禁的陷入我们设好的“陷阱”里面,我们要抓住机会,机不可失。把学生带入教材中学习图片、艺术字的插入学习任务中来,学生会主动学习图片与艺术字的插入学习,这样就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要你学转变为我要学、把不想学转变成我想学的心态。有了这三个转变学生在学习Word2000的操作会有一个质的飞越。同样老师们要多设计出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5.抓住学生的“自强、自尊”的心理,加强学习兴趣
学生们有了基础出了作品,老师可让小组分别评出本组中最好的作品与最差的作品,再与其它小组进行比较,加强了小组与小组、学生与学生间的竞争;哪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有待于改善。有了最好、最差的作品后,学生的自尊心会受到鼓舞或挫伤,老师要鼓励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帮互助来完成教学任务,即实现了自主互助教学,也完成了教学任务,同学们也找回了自尊和自信;同时加强了学习的竞争性。
从上述不同的解决对策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解决对策,都离不开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所以,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求知欲入手,而解决学生的求知欲问题,关键因素是老师的引导。这和文中的各个“手段”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