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静芳 马 娟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成人交往活动中表现出的和谐、文明的态度、行为或品格。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
幼儿礼仪教育,如果一味填鸭式的说教灌输,会使孩子感到乏味,甚至产生抗拒心理。如同栽培植物,幼儿礼仪教育必须有一个自然的过程,自然才和谐,师幼关系和谐,教与学和谐,课内与课外和谐,教学目标、内容与方法、手段和谐,教育与教学和谐等等。怎样让幼儿的礼仪在和谐中自然地养成我们需要准备土壤、肥料,充分利用阳光和水分,顺应内在的生长规律,激发种子的内在力量,让种子在肥沃的土壤与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呼吸,快乐自主地发芽、开花、结果。
一、优化礼仪环境,营造礼仪氛围
首先,注重礼仪环境的创设。从园门到走廊,从外墙到室内的版块,环境布置中处处体现礼仪教育痕迹,一日活动中时时融入礼仪教育氛围。如礼仪小天使们甜甜的声音滋润着每一位孩子和家长的心:“您好”、“请进”、“再见”;老师们用和蔼的笑脸迎来又送去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早上好”、“小朋友再见”。从不开口说话的孩子也能主动打招呼,再不文明的家长也能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们徜徉在这个和谐、文明的大家庭中,快乐地呼吸着生态礼仪的自然气息,开放出一朵朵礼仪之花。
其次,强化家长的礼仪指导。对家长的礼仪指导可以形式多样,如利用家长会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利用“家长开放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是怎样在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礼仪渗透的,在“家长园地”中每期向家长推荐一句礼仪格言。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家庭小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每月的幼儿发展汇报单,让家长了解并督促孩子的礼仪行为,通过幼儿成长档案,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记录孩子的礼仪点滴。
二、重视榜样示范,巩固礼仪行为
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子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在与幼儿、家长、甚至同事的交往中,老师把“请”、“谢谢”等礼貌言行进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正己化人。我们的“为师卡”、“为友卡”,正是每一位教师礼仪修养的体现。其次,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游戏中,小雨晴抱着娃娃到邻班的娃娃家去作客,她礼貌地敲门:“请问我可以进来吗?”主人招待她,她说:“谢谢”!临走说声“再见!欢迎你到我们家来玩。”这一切,老师尽收眼底,游戏讲评时,及时给予表扬,使其他孩子“看有形象,学有榜样”。无形中,这些生动的事例无不体现出生态礼仪教育的实效性。
三、注重活动渗透,内化礼仪品质
充分挖掘幼儿园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的礼仪教育内容,制定幼儿一日活动行为标准,使幼儿礼仪教育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和需要。我们还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编排成琅琅上口的“三字谣”,结合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的进餐、盥洗、午睡、饮水、入厕等生活活动,教育幼儿学习如何排队等待、怎样节约用水、正确洗手和大小便后的卫生习惯和要求、进餐中不大声喧哗、不影响别人进餐、用餐后主动收拾餐具、注意个人进餐卫生等,养成时时处处讲文明的好习惯。我们还把礼仪教育渗透到各教育领域之中,如社会教育活动中,《去野餐》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语言活动《孔融让梨》教幼儿懂得谦让;节日活动《爱妈妈》等,使幼儿知道爱父母、爱长辈,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
当然,进行礼仪教育如果只是体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是远远不够的,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的感染与熏陶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许多的家长在孩子面前与别人争抢座位,与同事谎称自己有事不能参加会议,这一切对于还不能明辨是非、懵懵懂懂却以成人为榜样的孩子来说,却可能当作一种理所当然而铭刻于心。这种现象,很容易造成一种“5+2=0”的现象的出现。教师教育五天,而家长却可以在不经意的环境中将努力化为泡影。所以,我们加强家园联系,与家长多交流与沟通,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家庭之中,重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