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朋飞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走进课堂,以其鲜明的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了新型的教学模式。下面就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谈谈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而数学本身单调抽象,很多学生因为数学课单调无味不喜欢上数学课。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以后,将音、形、像、色融入数学课堂使其变得丰富多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一堂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比作是一幕剧,它的序幕精彩,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未知“剧情”的渴望,以高涨的兴趣推动学生去探究知识。一节课如果有一个好的序幕就能够提高学生知识、能力建构的速度。例如:笔者在教学“同分母加减法”时,根据教材给出的生日蛋糕图做了一个“生日过关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提升上来。课上让学生边欣赏《祝你生日快乐》的歌曲,边看分蛋糕的动画,边思考问题。多媒体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能参与到学习之中,他们沉浸在过生日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这时课堂气氛活跃,从而顺利进入新课的学习。上课伊始,学生感到有目标、有方向,带着“我行,我能行”的心态来学习,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二、创设问题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
每节课重、难点的突破,应该是在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中进行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像并举的数字化信息,媒体的作用由演示工具转变为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所以,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研究探讨。在帮助低年级学生解决学习的重点、难点时,老师可以借助网络环境,创设一些童话故事、动作游戏、直观演示等情境。例如:在教学“数学1-5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森林中小动物运动会的场面,配上呐喊声、掌声、口哨声、擂鼓声,虚拟出一个热烈情境,将学生牢牢吸引住。在学生津津有味地观看可爱的小动物时,停止画面,提问:“想继续看吗?那么你必须说一说森林中有哪些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有多少个!”。接到老师布置的任务,为能继续观看动画,学生会兴奋地去解决问题,这种情境中的教学取代了教师的讲解,重点知识是由学生自己抓住、自己突破的。
三、创设活动情境,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其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革,巩固、应用知识的环节一定不能丢。以往知识的巩固、应用阶段缺乏趣味性、游戏性,教学过程单一、枯燥无味,这无疑是学生厌学的一大原因。但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这个环节变得形式多样,如:利用多媒体艳丽的色彩制作概念性习题,刺激学生的感官;编制闯关小游戏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创建多种媒体园地降低习题的乏味。这些手段的使用必将提升学生巩固知识的意识与兴趣,对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巩固练习时,笔者制作了一个有判断题、有选择题、有生活中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的练习课件,并创设了小组夺星竞赛的情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态度积极踊跃,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得好能给我们带来便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如果使用得不当也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分析其利弊,正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