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兰芬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往往是枯燥无味的,如果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不仅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求动机,引发学生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与探究精神,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
一、创设情境要遵循认知规律
多媒体创设情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信息量虽然大,但对数学教学干扰较多。在课堂上,如果让学生过多地对课内外重点的知识内容等进行长时间的探讨,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行为。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指导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数学知识。
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通过投影让学生把8个梨子分成两份,投影上会出现四种结果:一份是1个,另一份是7个;一份是2个,另一份是6个;一份是3个,另一份是5个;两份各是4个。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第四种分法与前三种分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讨论知道第四种分法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从而引出了“平均分”的概念。这样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投影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并形成数学概念。
二、创设情境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问题,然而小学生关心、易于探究的往往是那些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可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及知识的全面发展。因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应更多地关注他们所关心的内容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这样才能促使儿童的经验数学化,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诱发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兴奋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而有效的数学情境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因此,在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四、创设情境要着眼于培养数学思想
现代课堂已从简单传递知识的过程变为多角度地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呈现一定的具有挑战性的背景材料来引发新的数学问题,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同时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诱使学生经历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多种形式表现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的活动,以发展其创新意识和生活实践能力。无论创设哪种情境培养哪种能力,都要注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面下功夫。
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获取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真正转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能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学生在鲜活生动情境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在多媒体情境中激趣、诱思、悟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就会快速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