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命题

2009-08-11 09:01侯英奇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命题中学生题目

侯英奇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出人的各种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要起到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突出文章的中心的作用。人们看文章,首先就是看文章的题目。一篇好的文章有好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使人产生阅读的欲望。因此,认真研究作文命题,是中学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命题是否得当,它直接关系到作文效果的好坏。题目出得好,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思路畅通,文从字顺,得心应手。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没有东西可写,或者命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即使学生冥思苦想,也不得要领,难以提高表达能力。恰当的命题,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

一、作文命题要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教师在命题时经常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诸如《寒假见闻》、《我的家庭》、《记一次野游》之类的题目,这当然好。但是,这些几十年“一贯制”的老题目,没有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事实上,学生们一看到这些从小学就开始做的老题目,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调动起他们做作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依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命题。例如:初一、初二的学生,这个时期他们处于一种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抽象思维能力虽有发展但仍较薄弱,思考问题仍需大量感性的材料的支持,形象的直观思维仍占主导地位,因而命题时角度宜小不宜大。如写《妈妈的微笑》、《老师的爱》、《我在花季》、《我的一个秘密》、《压岁钱》、《我在奶奶的眼睛里》等待。角度越小,越易把握,有话可说,写起来顺手,内容具体,言之有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为一到十年级的学生设计五百道作文题,这五百道题体现了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思维特点方面,由具体到抽象;在思维水平方面,由浅显到纵深;在思维情感方面,由幼稚到成熟。因此,作文命题要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使题目适合中学生写作。

二、作文命题要从中学生生活实际出发

许多学生视作文为苦事,一见题目就头痛,不知所云,虽冥思苦想,还是无从下手,其症结就在于教师命题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他们不熟悉的东西,让他们写远离学校生活的社会风貌,写他们根本不熟悉的新人新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作文没什么可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才会在作文时有事可论,有事可写。因此,教师命题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选择到最适合学生作文的命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只有对周围的生活感兴趣,才能把作文写好。那么,一个社会阅历不深的中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认识生活中对其发生兴趣呢?我想首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观察能力。人的认识是有差异的,年龄、环境、教养、气质不同,认识也不同,初中学生生活圈子比较狭小,因而教师命题时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他们的生活。比如说,让初中学生写一个先进人物,不如让他们写《我的家里人》,或《我们班主任老师》更能引起他们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写一座电影院,不如让他们写《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那样得心应手。

命题时必须考虑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文化渊源和不同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那么,如何把题目出在学生的身边,关键是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细心的观察生活,锐意的捕捉生活和深入的思考生活,而且教师还要观察、思考、研究学生的生活及学生对生活观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三、作文命题必须结合中学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经过专家反复筛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因此,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是传播章法的范本,认识生活的桥梁,揣摩写作的范文,征引事例的宝库,激发想象的触媒,学习语言的佳境。作文命题如能与教材相结合,有利于学生读写结合,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学习了《一件珍贵的衬衫》,可以写《一件珍贵的礼物》;学习了《荷塘月色》,可以写《校园即景》;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后,可以写《新风赞》。这样结合教材的学习,模仿文章的写法,不仅掌握了所学课文的内容和条理,而且也使自己写的文章有一条比较好的思路了。同时从观察、取材、立意谋篇、安排结构乃至于语言特色都得到了学习和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命题作文,不仅练笔,实为训练脑盘,使其就某一事物详细思之,思之即明,取舍自定,条理自见。”命题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命题中学生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追根求源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