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缘何薄县尉?

2009-08-07 01:51岑燮钧
百家讲坛 2009年13期
关键词:起码河西功名

岑燮钧

县尉,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公安局长。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那也是炙手可热的位置。可是,唐代的不少诗人却对此不以为意。

在唐代,县尉从九品,级别是低了些。但是,对于正在寻求功名的诗人们来说,起码也是进入仕途的一个入口。即使不算是肥缺,也该将就一下吧。可是,杜甫却偏不。本来,他来长安,从3 5岁等到44岁,说白了,就是为求官。可是,杜甫却轻易地拒绝了河西尉的任命——都等了这么多年,还挑肥拣瘦的,莫非诗人太难伺候?

老实说,杜甫确实难以胜任此职。县尉不是随便什么人能当的,尤其不适合有良知的人来担任。此前,高适就曾当过封丘尉。他原先以为,一个小县不会有那么多公事,为了禄米就屈就一下吧。没想到,县尉的杂事特多,而且都要限期完成。这倒也罢了,毕竟吃了这口饭,就得干实事!可是,“拜迎官长心欲碎”,诗人有点受不了。不过,要做官就免不了要拜迎长官,不只县尉是这样,即使做再大的官也逃不脱官场的掣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能说诗人的自尊心太强,清高错了地方。但是,“鞭挞黎庶令人悲”,要诗人去鞭打老百姓,这倒是一个考验:不心狠手辣,怕难完成任务;心狠手辣吧,良心上又过不去,难道白受“诗书之训”了?如催钱粮、拉壮丁,上面有期限,你能不完成吗?正因为如此,高适送完新募的士兵去守边后。就辞职不干了。

或许,杜甫干脆地拒绝河西尉多少也受了高适的影响,因为高适随后就到了长安,杜甫与他一起宴集游玩,写有不少唱和诗,应该会知道高适辞官的原因吧。

人人都说陶令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可是,诗人的真性情与官场的潜规则又是多么难以调和啊。在我们的印象中,李商隐也算是一个身段柔软的人了,可是他任弘农尉不久就与上司闹翻了。因为他减免了对冤屈囚徒的处罚,触怒了顶头上司,于是就愤而“乞假归京”。为此,他还写了一首非常激烈的诗呈献州刺史:“黄昏封印点刑徒,愧负荆山入座隅。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

古人说,男儿膝下有黄金。而李商隐逢迎的却是这样的上司,难怪他要羡慕被砍去双脚的卞和了。诗人们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愿,可自己职掌内的典狱事务都办不好,那岂不是光说不练,自相矛盾吗?与他纯粹的政治理想是格格不入的。如此,倒不如挂冠而去,诗人这一点骨气还是有的。儒家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既然不能“兼济天下”,起码应该“独善其身”吧。

是的,我们很难想象,杜甫倘若担任了河西尉,他怎样去面对自己的职责。他后来所写的《新安吏》、《石壕吏》,描述的不就是县尉的工作吗?诗人对百姓抱有深深的同情,可是,抓不到壮丁,难道诗人自己去“急应河阳役”吗?看来,县尉一职,实在是太难为诗人们了。

如今的县尉们,躬逢盛世,又不做诗人,大概是没有这样的顾虑吧。

编辑/高丹

猜你喜欢
起码河西功名
明在“知不足”
河西玉米分级卖
河西玉米分级卖
剪纸大师齐秀芳
吟诗误功名的孟浩然
病后弃政从文
前世
坚强点
回乡是一种疼(组诗)
吃油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