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林武 苏明中
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真正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战略方针和根本着力点,努力增加有效需求,加强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经营带来一定压力。但综观国际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这种信心和力量,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从相关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正在出现积极变化,今年以来投资大幅增加,消费稳定增长。从投资需求看,据统计,今年1至2月,全国新开工项目1 8533个,同比增加4056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437亿元,同比增长87.5%。新开工项目高增长,预计今后我国投资将保持平稳向上的基本态势。从消费需求看,今年1至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0.4亿元,同比增长15.2%。虽然增长率从去年12月份的17.6%下降至15.2%,但如果扣除春节和价格因素,15.2%的增幅和去年同期相差不大,这一数据表现依然强劲。这反映出我国的消费依然存在坚实的基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近日公布,一季度我国汽车总销最达到267.88万辆,位居全球汽车销最第一;据商务部家电下乡信息系统统计,3月份全国家电下乡产品实现销售数量148.5万台、销售额22.4亿元,分别比2月份增长70%、72%。
国内外的实践都证明,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没有需求,就没何生产。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在现实生活中,需求分为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内部需求包括投资和消费两个部分。就其性质而言,投资是一种中间需求,消费则是最终需求,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必须以相应的消费需求的存在或扩张为前提。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是决定经济能否正常循环或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如果最终消费需求下降,作为中间需求的投资乃至生产就会下降。而反过来看,如果最终消费需求得以保持和稳定扩张,就能为投资提供前提,保证生产部门产品的销路,从而提高生产部门的收入,而生产部门收入的增长则会带动消费者收入增加,推动最终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张,进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就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努力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通过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带动中间需求,有效吸收和消化国内生产能力,形成发展新优势。要通过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等措施,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最终消费不断扩大。与此同时,要多方着手,着力培育消费热点,拓展消费空间,比如,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加快发展二手车市场和汽车租赁市场,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进一步挖掘汽车消费潜力;又如,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扩大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积极发展网络动漫等新型消费。
二是努力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抓紧研究出台鼓励消费的财税、金融等政策,制定鼓励消费升级的税收政策,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要保持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增强投资者信心,强化有利于扩大居民消费的“财富效应”。要加快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商品质量监督,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净化市场环境,让群众放心消费、方便消费。要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的参保工作,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保障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从而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为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创造条件,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加消费意愿,让老百姓敢于消费。
三是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充分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必须与调结构、上水平结合起来,与优化投资结构,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是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而我们谋求的发展,必须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因此,越是在加大力度保增长的时候,越要重视提高发展质量,重视加快发展方式转变,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结构,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的竞争优势。要使投资用在应对危机最关键的地方,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用于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建设,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农田水利、铁路、高速公路等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要通过发布信息、加强引导,支持社会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鼓励企业增加研发和技改投资。要认真实施汽车、钢铁、造船、石化、轻工,纺织、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解决这些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要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要积极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适应市场变化,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推进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经营水平。要促进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咨询、软件和创意产业发展,拓展新兴服务领域。要选择一些带动力强、影响面大、见效快的项目抓紧开展工作,争取尽快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带动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要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第一线,推广技术、研发产品、创办科技型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与此同时,要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在这一背景下,进一步做好节能工作,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广高效节能产品,既是扩内需、保增长的重要内容,也是调结构、上水平的重要抓手。要突出抓好工业、交通、建筑领域节能,继续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国家标准,加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健全节能环保各项政策,按照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监测体系,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