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锡哲 马艳丽
【摘要】国际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并由此引发世界经济危机,正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中国也难以幸免,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措施予以应对,我国政府则大规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内需。该政策的出台及时果断,方向正确,但我国当前内需复杂,拉动内需需要从消费的深层次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拉动内需 扩大内消 消费信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依存度较高,处于全球产业链的底端,被称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和加工厂,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低附加值产品供应着全世界,如今金融危机导致的国外市场的低靡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外向型加工企业,减产、减员、降薪已经成了它们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手段,连内地最大玩具加工企业合俊也倒闭,农民工返乡潮,股市、房市的低靡,CPI涨幅回落,甚至部分商品物价下跌……。
这些负面消息不断的出现在已经公开透明的中国新闻主流媒体上,进一步削弱了国人的消费信心。企业的裁员减薪使得人们的收入减少,再加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预期,人们自发地采取节衣缩食的行为,尤其对全球最善储蓄的中国人来说,尽管几次降息,但更要储蓄,这样进一步减少了消费,反过来又影响到了企业产品的销售,如果这种趋势蔓延下去形成恶性循环,后果是可想而之的。
一、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政府及时果断地提出了拉动内需的口号来保持经济的稳定,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首先在投资方面,最让人们震惊的是中央政府的制定出四万亿投资计划,投资范围涉及到民生工程、基础设施、教育、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方面,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次就是刺激国内消费,政府采用了降息、提高个人所得税门槛、提高离退休人员及公务员的工资、成都等部分地区发放消费券或红包等措施,尽可能的增加百姓手中的资金,保证人们有钱花,增加百姓消费的可能性。
通过政策也可以看出政府的投资已经做到了最大努力,效果如何?这就要看广大百姓是否愿意掏腰包消费了,如果没有百姓的配合,再大的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对各个产业的投资导致生产能力扩张,最终要求通过消费需求的增加来吸收,没有大众消费的相应增长,投资的孤军深入就很难持久,从而使经济增长失去动力。所以,现在的关键点是否应该落实到如何扩大内消上来?
二、消费信心是关键
面对政府这么大的努力,百姓的反映如何?有没有消费的热情和信心敞开腰包慷慨消费?照目前的形势来看百姓还没有给政府面子,依然缩紧口袋观望。那现在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政府拉动内需的努力?百姓的消费信心是关键。
首先,也许政府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能给百姓带来一些对未来经济的美好预期,但由于政策的滞后性,投资的带动作用需要一个过程,目前还没有发挥出来,百姓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只能持观望的态度。
其次,这次金融海啸导致的经济危机是全球性的,我国对外依存度很高(1/3),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解决的,尤其是在信息化的今天,民众对本次危机的影响程度并不清楚,只能凭自己的判断,美国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因此,对危机的恐惧不会因为政府的努力而很快消除。
再次,大家对经济危机的影响程度只能凭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各种负面信息不断冲击着百姓的耳膜,百姓哪有信心消费呢?即使按照蒙代尔的建议,政府发放购物卷也不会明显增加消费,因为在金融危机不见底、民众消费信心不高的背景下,民众往往只会花掉消费券,而替代原本必须自掏腰包的日常开支,消费并没有被拉动起来,尤其是善于储蓄的中国中低消费人群,至少蒙代尔的办法不适合中国国情。
这也可以用一个通用的指标来说明,那就是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是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的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的,它是反映消费者信心强弱的指标,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的主观感受,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根据我国财政部从2007年9月到2008年10月的消费信心指数的走势变化可以看出,消费者的信心是趋于下降的,尤其是从2008年7月份开始到10月份是递减的(如图1所示)。
数据也许更有说服力,这些指标更能反映当前经济形势下百姓的消费者心理,要想拉动国内消费,挽救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应该是当务之急,如果消费者仍然没有勇气没有信心,那么再大的投资努力也只能付之东流了。但是否所有的百姓都没有消费信心?也不完全是,这就需要看我国的百姓可以划分为几个社会阶层了,因为处在不同的阶层经济危机对其影响程度是不同的。
三、谁是消费主体
拉动国内消费需要注意的另一个关键点是必须找准对象(即目标群体),明确哪些消费者才是消费的主力,需要重点拉动哪部分人的消费信心。通过对中国消费者深度分析,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和从事的职业,把中国的百姓划分为四个消费阶层(见表1)。
经济危机对不同阶层造成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启动百姓的消费信心时要识别不同阶层的消费特点,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对于富人阶层来说,他们已经拥有的财富足够他们消费两辈子以上,他们拥有稳定的赚钱机器,经济危机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收入,他们可能投资谨慎或寻找新的商机但对他们的日常消费没有任何影响。对于中产阶层来说,住宅、汽车、股票、教育、旅游、名牌、奢侈品等是他们的消费主题,他们处于从讲求消费品质向投资与资产增殖转变的阶段。该阶层在这次经济波动中损失比较严重,股市和房市的崩溃让他们的资产大幅缩水,他们的消费欲望降低,这个过去中高档商品的消费主力,也因为经济波动的影响消费热情与信心大大降低,一旦他们对经济有了积极的预期,就会释放巨大的消费热情。对于工薪阶层,从数量、消费能力、收入稳定性来看,他们是中国的消费主力军。对于该阶层中的年龄偏大者来说,他们绝大部分经过多年的积蓄已经完成购房与子女教育,开始大胆消费,并逐步提升生活品质;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多是刚工作不久,买房是该群体支出中的重头戏,一部分已经在父母帮助下完成购房,即使正在筹资、积累准备购房,但由于受现代消费观念的影响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他们也会进行奢侈品的消费,更是消费的主力。对于大部分温饱阶层来说,他们已经在温饱线上了,经济危机对他们没有大的影响。最主要的是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旦他们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了,自然也会逐步释放出很大的消费热情,从而成为拉动内需的主力中的一部分。中国的富人阶层毕竟是极少数的,真正的消费主力是后三个阶层,他们的消费生活其实是今日中国最为真实的写照,因此,启动国内消费,关键要启动这部分百姓的消费信心。
四、拉动内消重于拉动内需
拉动内需的关键是扩大国内消费,而扩大消费的关键是增加主力消费群体的消费热情与信心。增加人们的消费热情与信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应该最终落实于改善民生,建立全覆盖的教育、医疗和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尤其是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上。财政投资和货币政策导向,都应该对准这一目标。具体措施有如下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不断完善福利住房保障体系,解决低收入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即期消费。二是加快提高工资水平。这是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提高人们的工资收入(中国人多数是依靠工资性收入),尤其是普通工人的工资收入,可以启动很大的高档和耐用消费品市场,因为许多中产阶级已经完成了这部分消费,而普通百姓又没有能力进行这方面的消费,通过提高工资水平可以提高工薪阶层的消费热情。三是提高人们的投资收益水平。激活股市和房市,股市的回暖和房价的稳定都会增强人们的消费信心,人们就会消除恐慌,消费的心情也就会有了,该措施可以提高中产阶层的消费热情。四是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这样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也可启动农村的消费品市场。五是引导人们对未来经济的积极预期。鼓励人们消费,多宣传国内经济发展积极的信息,引导人们对国内经济的朝着好的的方向预期,减少他们心理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的信心。六是增加就业岗位。针对目前企业减员、民工返乡潮、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一定要高度重视就业,否则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要通过稳定就业,制定落实工薪阶层加薪计划,提高居民对持久收入的预期,鼓励大学生和下岗职工自主创业。七是振兴民族工业。我国民族工业应该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觉醒,在经济发展中应该以提升我国民族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为重点,建设我们的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摆脱依靠资源的大量消耗、依靠廉价劳动力、依靠海外市场的“三依”增长模式。同时应该以这次经济危机为契机,踏踏实实地做好技术创新与产品创造,民族品牌的培育,自我营销网络建设。要加强国内资源的整合,并发挥内部经济协同效应,首先立足于泱泱大国的自我循环,才能整合海外资源。八是增强民族意识。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开始强化民族性,在经济危机当中,我们首要的义务是自保,中国发展起来了才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无论媒体、政府,还是教育机构,都应该帮助我们国家渡过这次经济难关,尽量购买民族品牌与产品,尤其是汽车行业,更需要我们政府和国民的支持,我们的政府应该带头使用我们的民族汽车,因为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
总之,拉动内需扩大内消,政府一方面减少人们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在两者的基础上,努力增加国民的消费信心,引导百姓对经济发展的美好预期,只要全民参与到抵抗经济危机的大潮中,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扛过去!
【参考文献】
[1] 刘金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与宏观经济政策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 李金华:如何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J].人民论坛,2006(4).
[3] 熊俊:消费需求:我国需求不足的主导方面[J].商业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