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先勤与蒙顶山茶技

2009-08-04 09:21高富华
人物 2009年4期
关键词:蒙顶山铜壶李莉

高富华

阳春三月,正是春茶绽放芽头的时候,笔者走上了四川雅安蒙顶山。一路上,茶树吐绿,茶香扑鼻,在蒙顶山天盖寺,笔者更是大饱眼福,观看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茶技表演——一把六尺多长的长嘴壶,在“茶博士”手中滴溜旋转,斟茶倒水滴水不漏。

初识茶滋味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公元前53年,一个叫吴理真的人在蒙顶山上种下最初的七株茶树,开创了世界人工种植茶树的先河,史称茶祖,蒙顶山也因此而成为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从唐天宝元年开始,蒙顶山年年为皇家进贡茶叶,绵延1000多年。

蒙顶山的茶好,蒙顶山的长嘴铜壶茶技更是堪称一绝。据说,当年禅惠法师在蒙顶山结庐修行、潜心著述。一日,正在小憩的法师见蒙顶山一武僧手持长剑起舞,煞是洒脱。兴之所至,他也顺手抓过一把铜壶跟着舞了起来。舞着舞着,法师突发奇想:何不将铜壶嘴加长,演练成茶技?你有少林武术,我有蒙顶茶技!由此始,他首创了蒙顶山派“龙行天下”茶技。

后来,长嘴铜壶茶技从蒙顶山寺庙流入民间。由于茶技表演者不但要有武术基础,而且还要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难以练成。久而久之,长嘴壶流传下来,但茶技却失传了,只是成了茶博士掺茶的方式之一。

如今在蒙顶山上,蒙顶山派“龙行天下”茶技重放光彩,被马来西亚茶文化专家、作家许玉莲称为“蒙顶山茶文化的守望者”的成先勤功不可没。

成先勤是1963年从成都下放到蒙顶山的第一批知青中的一个,因为种茶生活艰苦,他还曾经当过“逃兵”。但是重回蒙顶山后,他却不知不觉与茶结了缘,从种茶、制茶、卖茶,再到捡拾起一度失落的蒙顶山茶文化,一路走来,一杯绿茶让成先勤品出了人生百味。

蒙顶仙山石芽茶,

九头狮子闹莲花。

谁人葬得真龙地,

世代皆为帝王家。

成先勤刚到蒙顶山不久就听到了这段顺口溜。这短短四句话,算是成先勤最早接触到的蒙顶山茶文化。

起初,成先勤并不相信这座荒山上有什么宝藏。后来他被调任蒙山茶场任副场长。那些年,到蒙顶山探寻茶踪的人也多了起来,张爱萍、谭启龙、杨汝岱、王兆国、安子文、谢世杰、黄宗英、李半黎等政界和文化界名流上山寻古访幽,大多是成先勤接待,向他们介绍蒙顶山的由来。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记载蒙顶山、述说蒙顶茶的多之又多。为了在接待的时候不出丑,成先勤找来很多书,一有空就读。后来,他读到了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李家光等茶文化专家对蒙顶山的考证论文,循着这条路走进去,竟无师自通地编写出了蒙顶山第一本完整的《蒙顶山导游词》,并与他人一起合编了一些介绍蒙顶山的书籍。

“品字有三口,第一口润肺,第二口润喉,第三口润胃。茶有三味,头道茶甘,二道茶苦,三道茶绵。喝茶品茗,就是要品出茶的茶外之味。人生也如三道茶,头道茶如稚童,少年不知愁滋味;二道如青春,壮志未酬雄心勃勃;三道如中年,宽厚豁达雄心犹存……”成先勤编写的亦庄亦谐的解说词,既让游客了解了蒙顶山蒙顶茶,也让游客把笑声留在了这个清净安闲之地。

那几年,蒙顶山成了旅游胜地,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人在云中走,雾在脚下飘。新时期诗人白航曾在蒙顶山上大声吟唱:“一千年岁月的甘苦,融进一杯茶水里;一千年云雾的变幻,凝在一缕茶色里;一千年春的芬芳,留在我的舌尖上。”

有一次,成先勤在蒙顶山上邂逅一知名酒厂的老总,最初他俩一个是游客一个是导游,后来渐渐变成一个论酒一个谈茶,可谓“三句话不离本行”。说酒的自然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何等的豪放;谈茶的则是“午后昏然人欲眠,清茶一口正香甜”——多么的惬意。这两位一路上说酒谈茶各执一词,一时难分高下输赢。情急之下,成先勤说道:“喝酒的人是酒鬼,品茶的人是茶仙;请客送酒是行贿,待客赠茶是高雅;饮酒伤肝,喝茶健身;送你烟酒,送你一把自杀刀,赠你香茶,祝你活到九十九……”这一席话,终于令对方连连打躬作揖,“老成,算我服了你。二两酒不要也罢,且跟你喝一杯蒙顶茶去!”

偶拾失传茶技

随着蒙顶山的声名鹊起,名山县开始对蒙顶山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开发。成先勤所供职的蒙山茶场不再“兼营”旅游,他便转到成都市九眼桥开了家蒙顶山茶庄。然而好景不长,1998年后随着泡沫经济后果的逐渐显现,尽管蒙顶茶依然畅销,但是成先勤的蒙顶山茶庄的欠债却越来越多。这边购茶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边货款收不回来,成先勤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蒙顶山茶庄几十万的账面“收益”顷刻间化为乌有。

那些日子,心情苦闷的成先勤经常独自一人到成都望江公园喝茶。一天,他正闷坐品茗,恍惚中忽见一个手持三尺铜壶的茶博士从他旁边走过。晚上回到茶庄,似曾相识的铜壶依然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躺在床上睡不着的成先勤干脆爬起来看书。突然间,书中一行毫不起眼的字映入他的眼帘,令他高兴得直拍脑门:“怪不得似曾相识,原来是你在作怪!”

书中只有寥寥几个字:“禅惠法师龙行茶技。”他还在书中看到了自己以前的眉批:“茶技?中国自古禅茶一体,莫非僧人除了武术还有茶技?”书中的只言片语,令成先勤仿佛看到天机。自此他潜心研读古籍,一心追寻禅惠法师的龙行茶技之踪迹,久而久之终于整理出了一套茶技招式。这套古已有之然而却失传多年的茶技虽然被重新挖掘出来,但是否还有传承下去的可能呢?成先勤年龄大了手脚不灵活,加之没有演练茶技的基础,要翻转腾挪自然不行。就在他寻觅表演人选时,那天从他身旁走过的手持长嘴铜壶的茶博士又倏忽进了他的视线,为他指引一人。这个人,就是成先勤儿子成波的朋友,叫何正鸿。于是,成波把何正鸿带到了成先勤面前,请他演练长嘴铜壶茶技。

“成叔叔,我只会掺茶,不会表演。”的确,“耍”长嘴铜壶的何正鸿除了腕关节略有变化外,并不会难度较高的茶技。何正鸿告诉成先勤,茶馆里用长嘴壶掺茶,是满足茶博士远距离加水的需要,既可避免茶客多时加水不便的困难,也可给茶客摆龙门阵提供一个隐私的空间,似乎告诉客人,“我远远地给你加水,你摆什么龙门阵,我可没有听见。”

见何正鸿如此细心研究掺茶技巧,成先勤非常高兴:“我有一套茶技教你,你愿不愿意学?”他试探性地问。何正鸿是个有追求有悟性的小伙子,当然愿意学习,当即拜成先勤为师。

此后在成都望江公园的一个角落,每天都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手持三尺铜茶壶在那里着了魔般地比划、演练。

“龙行凤舞”成就“茶痴”

2000年9月,成先勤又回到了名山县蒙顶山。此时,蒙顶山作为四川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已度过了“全盛期”,旅游开始滑坡——毕竟蒙顶山太小了,可圈可点的景区并不多。

国庆节刚过,在蒙顶山的瑟瑟秋风中,蒙山茶艺馆在风中亮出了自己的旗帜,馆主正是成先勤。开茶馆,垒起三星灶,铜壶煮三江,摆的是茶龙门阵;茶艺馆,舞起三尺壶,剑挑天下客,耍的是茶技茶艺。

“老成,蒙顶山旅游红火的时候,你跑到成都卖茶叶。现在走下坡路了,你跑过来开什么茶艺馆、推广什么茶技,怕是走错路了。”友人看见成先勤已是60来岁的人了,竟“沦落”到玩铜壶的地步,有些替他惋惜。

成先勤笑而不言。他知道,蒙顶山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区,远不是峨眉山、青城山的对手,毕竟景区太小,但作为茶文化故里,蒙顶山别有洞天,随手在地上抓一把泥土,都能感受到茶的气息。蒙顶山要重振雄风,蒙顶山茶文化要走向世界,需要一种有底蕴的表演技艺来开路,在他眼里,最好的底蕴就是手中的这把三尺铜壶。

回到蒙顶山后成先勤立即开讲茶文化课,弟子何正鸿则教学员演练三尺铜壶。蒙顶山风景管理处职工很快也被吸引来听讲座、练茶技。2001年底,雅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前到蒙顶山检查工作时,被蒙顶山风景管理处职工表演的茶技吸引住了。名山县旅游局局长马昭云告诉他:“这是蒙顶山失传已久的茶技。”孙前惊讶之余很觉珍贵,此后还参与了茶技的整理发掘工作。随着发掘整理出的招式越来越多,“龙行十八式”、“中国禅茶”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并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注册登记。

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重出江湖后,立即震惊世人。2002年4月,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表演人员随雅安市政府代表团参加南京旅交会,首次出川表演就一炮打响。随后,国内外媒体纷纷到蒙顶山采访,迅速把蒙顶山派茶技“龙行十八式”推向了海内外。不久,何正鸿应邀到新加坡做巡回表演,蒙顶山茶技跨出了国门。

“成老师,我也要学蒙顶山茶技。”2001年12月,一个秀秀气气的女子慕名跑到蒙顶山,执意要跟成先勤学茶技。她是成都人,名叫李莉。在成都偶然看到蒙顶山茶技表演后立即迷上,追到名山投入“茶痴”成先勤门下学艺。经过两年多的刻苦训练,李莉掌握了女子碎步茶——凤舞十八式的全套招式,女子柔韧的身姿和优美的舞台动作揉入到茶艺中后,显得颇为柔美飘逸。从此,广州、南京、成都等地的茶艺表演中,有了李莉的身影,并引来了央视新闻频道、《人民日报》海外版和成都众多媒体的报道,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茶艺界也向李莉发出了邀请,请她到国外表演。

随着“凤舞十八式”的成熟,成先勤又组织起了由李莉领衔的中国第一支女子茶技表演队。这支与众不同的茶艺队甫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眼球。成都有一孪生兄弟廖大双廖小双表演茶技,号称“茶艺双骄”。经新闻媒体牵线,李莉率一支“山花队”到成都挑战“双骄”,一时间,“山花”战“双骄”令蓉城市民大饱眼福。女子茶技队自此名声大振,不但奔走神州大地四处表演,还跨出国门先后赴韩国、美国、奥地利等国进行茶技表演,弘扬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水有源,山有峰,茶树遍天下,发源蒙山中……”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蒙顶山下的雅安市举行。开幕式上,当600多人合唱的《龙行十八式》歌声铿锵响起,108名少男少女在舞台上龙飞凤舞之时,成先勤的眼睛湿润了。他知道,一度被岁月湮没的蒙顶山茶技终于在他的执著之下被找回来了。

猜你喜欢
蒙顶山铜壶李莉
高铁穿过蒙顶山
蒙顶山乡愁
蒙顶山一梦
李莉作品(一)
李莉作品(二)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蒙顶山茶经
一刻钟为什么是15分
Non-Markovianity Measure Based on Brukner–Zeilinger Invariant Information for Unital Quantum Dynamical Maps∗
铜壶:千锤百炼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