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对策

2009-08-04 09:21袁小勃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成因体育教学对策

袁小勃

[摘要]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公认的正常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主动加强班主任及家长的联系,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入手,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良好场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问题行为 成因 对策

所谓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公认的正常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主要表现为行动散漫、心不在焉、逃避活动、上课插嘴、挑斗同学、顶撞教师、搞恶作剧、故意捣乱课堂纪律等。课堂教学中,除了后进生有问题行为外,优秀生有时也可能发生问题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了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情况严重时甚至会中断教学,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一、原因分析

课堂中发生的问题行为,看似学生的问题,但实际上与教师及家庭等其他一些因素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加分析地将发生的问题行为一概归咎于学生是不客观的,也是不公平的。

1.学生自身的因素

(1)挫折、过度焦虑与错误归因。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行为的各种要求,学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顺利地达到了教师提出的要求,频频成功;有的学生则连遭挫折,面临失败威胁。屡屡的失败、挫折使其丧失了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有的学生把失败的原因错误归结于教师教得不好、动作难度大、场地器材等外部因素,导致其从担心上体育课,到不喜欢上体育课,再发展到害怕上体育课,这种长期压抑的不良情绪最终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和破坏心理。

(2)盲目个人英雄主义作崇。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在学习上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故常以搞恶作剧、插嘴、口出怪音来哗众取宠,故意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扩大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影响。这种心理在异性同学面前表现会更为强烈。

(3)自我控制能力差。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问题行为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关。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管不住自己,易受课外其他因素的干扰,总是在造成后果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很快悔悟,保证决不再犯。然而,一旦遇到适宜的时机和场所,他们就忽略环境的客观性对其的制约作用,做出一些不符合课堂常规或违背教师教学意图的行为。

(4)性别及个性差异。性别因素也是产生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而言,男生发生问题行为的比例要远远超过女生。此外,遗传、家庭环境等其他因素决定了不同的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个性特点。攻击型问题行为多发于外向型的学生,退缩型问题行为多发于内向型的学生。

2.教师的因素

(1)纪律观上的认识误区。有的教师认为,“严师出高徒”,只有使学生产生畏惧感,才能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故而,当学生稍越雷池半步,轻则对其大声训斥、讽刺挖苦,重则体罚或变相体罚,以此来维护课堂纪律。殊不知,这种权威主义纪律观有可能诱发出学生的攻击性或退缩性问题行为。

(2)教师的不良言行。教师上课时的言行举止、教风教态对学生的心理、人格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要求学生穿运动鞋上课而自己却穿皮鞋进课堂、课上抽烟、举止失态、言语粗俗、态度粗暴等行为都对学生起到了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3)教学设计和组织欠妥。教师备课不充分,教法陈旧,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教学内容太难或太易都会让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易受周围其他刺激因素的干扰。此外,组织不得当如让学生面朝阳光、迎风沙等也易使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感到厌烦,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

二、对策与建议

1.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的课堂行为

课堂行为按其性质可分为,积极的、中性的和消极的三种行为。对于中性的课堂行为,如做动作过度紧张,上课时凝神发呆、东张西望、经常有意躲避动作练习等,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行为时不宜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干扰其他同学的学习,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解决;(1)信号暗示。如两眼凝视有问题行为的学生、突然暂停讲课等;(2)邻近控制。教师可利用巡视课堂的机会,一边讲课,一边走近有问题行为的学生,轻拍其肩,抚摸其头或轻声警告,及时加以制止;(3)向其发问。如当教师在讲解示范鱼跃前滚翻动作时,发现某生不注意听讲,转头看其他班级同学踢足球,此时,可以提问该生,要求他复述刚才所讲的内容;(4)排除或减轻外界干扰。体育课的开放性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易受课外其他因素的干扰,如相邻班级的教学比赛、强烈的阳光等刺激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及时排除或减轻这些干扰因素能起到抑制或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

2.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归因模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让孩子从小失去自信心,那么长大了我们对他还能抱希望吗?”体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只有努力才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同时,引导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内部因素,这样可以使他们体验到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感,进一步增强其今后学习的自信心。此外,应预防学生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的因素如能力等,因为这种归因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

(2)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评价习惯。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个人问题行为往往起因于外界因素对自我实现的阻挠以及个人缺乏正确的自我评价。”在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良好的自我意识。让学生正确估量自身的能力与水平,鼓励学生在自我纵向对比的基础上,再与班上其他同学比较。这样,学生会从自我纵比的进步中获得自信,激发其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从而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

(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要紧紧围绕一个“趣”字,通过灵活、新颖、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提倡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技术动作练习中乐此不疲,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持久性。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状况给学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和关注。问题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往往得不到满足,于是表现为调皮捣蛋,或者打退堂鼓。如果教师对他们关心爱护,多给表现欲强的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一些保护帮助和学习指导,学生则会从内心深处激起自尊、自强、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从思想情感上和教师亲近起来,师生间彼此开诚布公、真诚交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这样一种平等、和谐、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易消除偏见、隔阂和对立情绪。

总而言之,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因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客观分析,主动加强班主任及家长的联系,从学生的外在表现入手,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体育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良好场所。

猜你喜欢
成因体育教学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