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军
[摘要]笔者在对新乡幼师学生语文学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地阐述了影响幼师生语文学习进步的三大原因,进而找出改革目前幼师语文学习效率低的对策:即把洋思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幼师语文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幼师生 语文学情 调查分析 对策
2002年,新乡一师由专门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中师转为专门培养幼儿教师的幼儿师范学校。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照搬以前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如何改革我们的幼师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幼师语文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根据对我校学生的调查,可以了解到目前多数幼师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是:
1.缺乏学习动机。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对学习都有“被逼无奈”的感觉,他迫于家长的压力上学,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缺乏自我提高的要求。
2.缺乏学习兴趣。作为初中阶段基础教育淘汰出来的学生,大多数都不能接受语文素养再教育,在语文学习方面普遍存在智力或心理障碍。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到这里来学习专业的,语文和专业是两码事,学不学无所谓,对语文课程缺乏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从不主动学,更谈不上刻苦努力。
3.语文基础薄弱。多数新生语文基础极为薄弱,表现为“听说读写”几乎无一过关,听话不得要领,说话辞不达意,阅读障碍重重,写作言之无物,错别字连篇,不会写请假条……此类情况相当普遍。
具体而言,我校学生在语文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字词句掌握情况差。以笔者所任教的班为例,不少学生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用字写成错字或别字,不少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作文几乎都用口语并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也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
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语文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在上课时很多人不听课,即使想听也不一定听得懂,他们无法静下心来仔细读一遍课文,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讲,无法很好地理解老师的讲课,无法用完整的句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只会机械地做一些抄写作业,少数学生甚至还不具备基本的听说能力。
阅读能力低下。从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自读一篇1000字~2000字的较浅显的文章,如果全部理解,多数人需要半小时以上,少数在教师讲解后仍然不能完全理解。
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幼师学生的语文知识只局限在课堂上,走出教室就不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他们联系对比的能力差,实践能力差,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差,缺乏想象和创意。
作为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洋思中学倡导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具有广泛的实用性,把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灵活地引入到幼师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笔者的具体实践如下:
1.运用洋思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在幼师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可能完全照搬洋思模式,但针对学生的实际,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其对幼师语文课堂教学有用的东西。我们原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往往只是老师的“一言堂”,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对这种“一言堂”讲授法最反感,对他们来说有许多切身之苦:听不懂之苦,跟不上之苦,陪坐之苦。由于老师讲课的调子高,而学生本身的基础差,以及学生没有自觉性,最终导致听不懂或不想听,这样也就自然没有好的教学效果。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合理地运用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我认为在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中体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学中的每一环节都能让学生有事做。应该说,洋思课堂教学模式既有一个总的课堂目标定向,在学、教、练的每一环节又都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如具体的看书范围,思考的内容,要用多少时间,达到什么目标,教师根据目标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下去,以至最终完成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总是有事做,整体参与,积极性高,所以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借鉴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笔者认为,洋思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在这过程中,课堂激励机制得到了较好的运用,老师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让每一个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失时机给学生的学习以肯定和褒扬。语文课上,看谁在最短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预习任务,同学的提问谁能给予准确的回答,看谁对文章的内容记忆得快,较长的小说、故事等谁能在快速阅读后准确地复述出来,如此等等。教师都是由学生来解决一切问题,老师给表现好的同学加课堂表现分给以鼓励,总之,老师是在不失时机让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成功。而这种课堂上的成功教育对我们幼师学生语文学习尤其重要,进入我校学习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大多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很少体味过语文课堂上成功的喜悦,关键是他们的语文能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笼罩下大多数人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语文老师应在语文课堂上积极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这些学生尝试成功,避短扬长,努力开展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应该说,人人都成功,而我校的学生在成功方面的体验实在是太少,他们较其他学生来说,承受的失败太多太多。当然,这样的失败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继续在失败的阴影下度过幼师的三年,如果这样的话,会重创他们的上进心,而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在学习语文的道路上被越甩越运,这显然不是我们语文老师所希望的。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更应像洋思人那样,努力让学生尝试一下语文学习成功的欢乐。其实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都是一无是处,在很多学生身上存在着学习语文的潜力,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是不难发现的。平时不善课堂作文的学生,偶尔在作文中写到体育明星是那样的“下笔如有神”,写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复杂多变,写到自己的亲情甚至爱情时,又是如此地缠绵悱恻,有的善于朗读,有的思维活跃,这些都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潜心观察,不失时机地肯定和鼓励,激活其思维,激发其兴趣,使每一个学生在语文学科上学有所成,为将来从事的工作打下基础。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将洋思经验作为我们改革幼师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是极具必要性与可能性的。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4]曹明海.语文学科教育学[M].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