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元
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历史。关于新中国的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指出过:“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不行,不坚持社会主义不行。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不搞改革开放,就呜呼哀哉了,哪里有现在的中国?”这是对中国命运前途的根本所在和对新中国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道路的深刻总结。
一、历史证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点,新中国的60年大体可以分为前后两个30年。前30年主要是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社会主义建设;后30年则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60年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奋斗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我们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国际地住提高,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这些都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就经济建设的成就看,这60年,我国生产力增长超过以往千年的总和,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有了一定发展的工业——农业国,经济效益高于世界上的多数国家。广大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初步小康。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如果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发展变化,历史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应该说,后30年的发展速度比前30年要快得多,这主要是总结了前30年的经验教训,实行了改革开放,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是有起点的。后30年的飞跃发展,是离不开前30年的发展基础的。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地位,人民翻身做主,为走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前提。实行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虽然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存在缺点,但改造是完全必要的、是成功的,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用很少的代价,在中国消灭了最后一个剥削阶级,顺利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无论如何也是一件大事。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总结苏联模式的教训,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这就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的认识和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理论。它们对后来邓小平同志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有重要基础意义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对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道路的决心,坚持从国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作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主体观,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国方针,关于调查研究、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理论,等等,对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并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当然,应该承认,我们党特别是毛泽东同志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过程中是犯过错误的,这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由党外扩大到党内,最后导致造成十年动乱的“文化大革命”的发生,酿成灾难性的后果,这个教训是极其严重的。但经过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拔乱反正和深刻总结。使坏事变好事,使教训为全党所接受,变成宝贵财富,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党在前30年中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所作的努力,以及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过程中所取得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第二个30年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很有基础性、借鉴性价值的。
二、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从总结前30年实践的经验教训中认识这条“必由之路”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始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我们从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中,从国际上社会主义国家的挫折失败中,从借鉴国际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中,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是优越的,但许多具体制度、体制存在阻碍发展的问题。不改革。社会主义就不能发展。因此,决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以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的发展,走一条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就是邓小平同志说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把30年创造性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这就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
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这“十个结合”的经验说明,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和实践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归结到一点,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胡锦涛同志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对改革开放30年的总结,这在对新中国成立60年进行总结中同样适用。
三、坚持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结晶,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思想理论指导。今天,我们说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主要是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开创的,源于邓小平理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容越来越丰富、越深刻、越完备,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两大成果——实践成果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的实践成果就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的成功,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成功经验的理论总结,它的第一个伟大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第二个伟大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形成的,所以,它与马克思主义的“脉”是相通的,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基础的,所以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地位,可以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从它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二是从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理论贡献。从第一个方面来看,是不证自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它的科学性,是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第二个方面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又是对它的重大发展。因为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这前无古人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科学总结,因此这个理论体系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宝库,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平和发展的世界主题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等重要思想理论,都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重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品位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质:坚持实事求是的精髓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坚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突破和超越前人的品格;坚持立足全球、放眼世界、全方位开放的视野;坚持以人为本和人民主体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坚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朴实生动、简约好记的大众化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内容到形式的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它的活力和吸引力。
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是正确的,指导其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但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模式。我们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发展理论也一定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四、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
新中国60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三位一体,共存共荣。在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党的正确领导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的保证。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动员和组织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新探索,艰苦奋斗,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人民由衷喜悦,令世界惊叹佩服。对于前30年,我们可以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对于后30年,我们可以说: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的历史转折,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由传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进入改革开放的崭新发展模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在国际上社会主义处于低潮、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的大背景下进行的,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以大政治家、大改革家的胆略和智慧,领导中国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以改革开放拓展中国的前途、焕发社会主义的生机:同时以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勇气,在充满挑战的国际环境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进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
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获得了新的生命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巨大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证明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深得人心的、广大人民是衷心拥护的。中国共产党具有坚实的执政基础和深厚的执政资源,这就是人民的支持。
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但我们党又是曾经犯过错误的党,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犯过一些错误甚至严重错误。我们党有一个很大的优点,这就是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的立场,依靠自己的力量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使教训变成党的宝贵财富,使党的事业有更大的飞跃和发展。这是我们党的优点,是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体现。
我们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实践证明,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与此同时,我们党自身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世界和中国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对党的领导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需要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党中央强调要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中央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既是针对党内的实际状况、也是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是何等清醒,何等深刻啊!完全可以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在领导生机勃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之阔步前进的同时,也一定能把自身建设得更有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60年的历史说明一个真理:新中国的命运是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是高度统一的: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坚持社会主义就必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党所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因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应当成为每个共产党人的自觉追求。这是从新中国60年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得出的结论。
责任编辑:丁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