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敏
内容提要:华侨华人投资在我国对外开放三十年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外资引进和人才引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华侨华人在开办企业和生活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与此同时,海外侨情发生了较大变化,华侨华人的分布、知识、结构和影响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要求我国在引进外资战略中调整过去对待华侨华人的做法。在建立对外联络华侨华人平台、建立华侨华人资料库、弘扬中华文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在保护侨商合法权益、引导侨企调整产业结构和投资地域等方面做文章,最大限度地发挥华侨华人在我国引进外资中的作用。
关键词:外资引进华侨华人海外侨情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09)4-0039-06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外商直接投资(FDI)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到目前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的外商投资格局,其中华侨华人在外商投资中的作用尤其显著。随着经济形式的变化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华侨华人在我国投资企业以及生活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加之海外侨情与过去相比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变化,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调整华侨华人在我国投资的政策,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适应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在我国外商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侨华人在我国外资引进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曾以“既无内债,又无外债”自豪,把利用外资视为禁区。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决定以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发展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从此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序幕。30年来,我国在利用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截至2007年底,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累计实际投资金额达到7 666.66亿美元。FDI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的投资格局,在国民经济总量,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增量中所占比重持续提高。其中,华侨华人在对外开放中的作用尤其显著,港、澳、台资本在早期开放中成为主力,21世纪初的前五年,香港、台湾、维尔京群岛、开曼和萨摩亚等华人资本集中地仍在中国FDI的比重中占据了50%以上的份额。
1.华侨华人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先锋部队
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华商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既支援了家乡建设,又使自身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华侨华人率先对大陆地区进行投资,成为外商投资的先锋部队。如深圳第001号合资企业是由泰国著名华商谢国民先生领导下的正大集团于1979年创办的;常州市第一家三资企业也是侨资企业;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都建在华侨华人分布最多的广东、福建等侨乡。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依靠华侨的优势,率先在侨乡起步并取得重大发展的。
2.华侨华人成为我国外商投资的主力部队
1979年以来,我国利用华人直接投资成效显著,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达到了最高峰(见图1)。从1992年至1997年的6年间,实际使用FDI金额达1967.94亿美元,其中华人投资占69.89%,约为1375.31亿美元。
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华人聚集的地区经济严重衰退,并导致海外华人对大陆投资逐年下降,再加上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欧美资本对华投资持续增长,使得海外华人实际直接投资由1997年的268.31亿美元下降为1998年的261.15亿美元、1999年的225.45亿美元和2000年的219.80亿美元,其中东南亚华人投资下降幅度更大。
但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华人资本构成了FDI在中国大陆的主体。1979-2004年问,在中国大陆实际使用FDI中,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华人资本的累计总额约3 296.08亿美元,其所占比重为58.63%。据统计,我国迄今累计登记注册的侨资企业约30多万家,约占三资企业总数的70%,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投入的资金达3300多亿美元,约占实际利用外资的60%。
3.华侨华人成为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引进的“桥梁”
对大陆的经济发展而言,海外华侨华人将企业延伸至国内经营是比单纯的资金投入更有意义的引进来过程。特别是香港、台湾及东南亚较大型的华人企业集团,虽然它们数量少,却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见表1)。通过在大陆建立新企业,或者将海外经营成熟的企业品牌延伸至大陆,不仅为我国带来了大量资金,而且将管理人才、管理经验等带入国内。通过投资创办企业,把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带入国内,对处于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来说,比直接的资金投入具有更大的意义。
4.华侨华人成为我国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侨资回流到侨企投资,再到侨智回流,体现了我国对海外华侨华人实施“引进来”战略的逐步升级。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体现为对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引进海外高学历的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成为“引进来”战略实施的重要步骤。
随着近20多年来新一代移居华人的崛起,海外“侨智”在继海外“侨资”后,逐步成为我国对侨引资战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据统计,在大约400万海外新移民中,知识分子居多,其中又以科技人员居多。
5.华侨华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沿海地区既是最先开放的地区,又是侨乡集中的地区,所以海外华侨华人企业对大陆的投资大多集中在这个区域。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华人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发展产业,从而大大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繁荣地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政策的实施,华人也开始逐步向中西部地区投资,现在武汉、西安、郑州、太原、包头、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等城市正成为华人投资新的热点,而且华人投资的数额不断增加,从而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并为中西部地区人民的脱贫致富注入了生机。
华侨华人企业在我国进一步发展
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纷纷入驻中国,侨资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与日俱增。侨资企业原有的规模和投资布局已经很难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它们的进一步发展面临不少问题。
1.侨资企业受规模和投资传统产业的影响,竞争压力日趋增大
早期的侨资企业规模大多较小,很多仍然是家族企业,投资的对象仍然是传统产业,如服装、纺织等。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进一步对外开放,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它们纷纷在华设厂,甚至将研发中心设到中国。这些跨国公司既
在传统产业上有所涉及,但更多地将目光聚焦到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无疑给侨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此外,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民营企业的迅速崛起,对以经营传统行业为主的侨资企业的生存空间形成很大的挤压,中小侨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面临很大的压力。
2.经济结构的转型和沿海城市商务成本的提高,使侨资企业面临产业升级和高成本的压力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日趋突出,我国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愈加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强环保,节约能源。此外,由于近年来中国对外国际贸易争端日趋增多,出口退税政策也有所调整,国家在政策层面更强调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而侨资企业,特别是中小侨资企业,由于投资传统产业,并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含量也较低,面临的产业升级压力特别大。此外,侨资集中的侨乡,很多位于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很多城市的商业成本正不断提高,劳动力价格也呈上升趋势,企业的经营负担大大加重。因而,侨资企业在地域布局上的调整势在必行。
3.地方政府过分重视跨国大企业,对一些中小规模侨资企业的服务不到位
部分地方政府对侨资企业的服务不够到位。他们热衷于吸引大型跨国企业,对中小规模的侨资企业关注不够,将中小规模的侨资企业拒于享有优惠政策的工业园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外。部分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优惠也未能做到及时宣传和传递,许多侨资企业很难得到全面、准确的信息。较为严重的是,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政策方面逐步收紧对侨资企业的优惠,甚至在城建规划中排斥已有的侨资企业,要求侨资企业搬迁而又不给予合理的补偿。由于地方政府服务不到位,侨资企业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21世纪以来我国海外侨情的新特点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努力奋斗,海外侨情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海外华侨的分布、构成和知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尽管东南亚仍然是海外侨胞的传统聚居地,但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从中国大陆移居海外的新华侨华人大量涌现,加之香港、台湾地区的移民,北美、欧洲、中南美洲及澳大利亚、日本、南非等国家,也成为华侨华人大量聚居的国家。如最新的统计表明,美国华人已达336万之多,在日华人也突破了62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老一代华侨华人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当地出生的新生代和新华侨华人的作用将日益凸显,成为华侨华人社会日益活跃的力量。海外社团侨领也从老一辈华侨为主向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中的杰出代表转变,新华侨华人和新生代已成为21世纪华侨华人社会的主体。如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的40余万华侨华人、港澳同胞中有30万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出国的;浙江省青田县在海外的18万华侨华人中,绝大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国的。随着新华侨华人和专业人士的增多,各种新华侨华人专业协会、商会和科技社团也大量应运而生。
从目前的表现来看,老华侨文化程度偏低,而新移民则大多具高学历。从1978年至2006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超过100万,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近25万人回国工作,其余大部分仍留居海外,成为“新华侨华人”。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中的各类专业人士约有60万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其中大多数是近30年来走出国门的留学人员。他们发起成立的数以百计的华侨华人专业团体,已逐渐成为海外华侨华人中一支新的力量。这些专业团体最突出的特点是成员拥有较高学历和社会地位,事业稳定并有所成就。
2.华侨华人参政议政势头日渐强劲
随着华人经济、科技实力的增长,精英队伍的更加壮大,海外华侨们逐渐摆脱“只重事业、不问政治”的思维模式,开始以多种形式参政议政。特别是新一代的华侨华人,有要求进入当地主流社会、积极参政的愿望强烈。华人政治性、权益性社团呈现较大的发展势头,许多华人加入住在国的各种党派,有些国家的华人还组织政党,以多种形式参与政治、参与选举。华人参政虽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势头日渐强劲。如欧洲十几个国家的侨团成立了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要骨干是浙江籍侨领,为旅欧侨胞积极争取平等权益。2003年,在意大利省市两级议员选举中,有5名中国侨民当选为佛罗伦萨省、市议会外籍议员。
3.华侨华人社团联合的趋势进一步加强
海外华人社团在19世纪主要表现为地域或家族联系的、个别的、孤立的传统社会组织,多以侨领个人作为居住国整个华人群体的社会代言人。随着各国华侨华人的不断增多,华侨国籍的变化,华人与居住国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海外华人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正朝着本地化、权益化、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除世界性华侨华人同乡、宗亲社团日益活跃外,“世界华商大会”、“全球反独促统大会”等以经济、科技合作交流为主要内容和以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为目的的世界性、区域性华侨华人组织和活动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要求加强跨地域、跨国家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
4.华侨华人社会对华文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对广大华侨华人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大大增强。近年来学华语热在海外华人社会持续不退,华文教育作为维系华侨华人社会与中国联系的重要纽带,作为提升华侨华人生存发展竞争力和促进所在国与中国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广大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和华文教育的需求大量增长。
进一步发挥我国外资引进中华侨华人
作用的对策建议
华侨华人投资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海外侨情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外资的进一步引进,表现在海外人才引进、海外投资吸引以及引资政策调整等方面。如果不注重对这些变化的及时把握,忽视它们对对外开放战略的影响,就会使我们的对侨工作和“以侨引资”、“以侨为‘桥”工作受到影响。面对新情况,我国也要与时俱进地调整引资政策以适应海外华侨的新特点。特别是在华侨要素回流过程中,应注重从资金回流到侨企回流,再到人才等要素的综合回流。侨情的不断变化对我们吸引外资的平台构建、服务方式以及政策配合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外资引进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华侨华人的桥梁作用,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组织,通过积极的海内外联络和交流,发挥华侨华人在我国外资引进中的积极作用。
1.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成立服务侨胞和对外联络的统一平台
2005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全国侨务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关
心侨务工作。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上,侨务工作承担着凝聚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力量的重要任务。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凝聚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培育好、保护好、发展好,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把侨务工作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加强和海内外侨胞的联络。
为此,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在各级政府的侨办建立由市人大领导牵头,由市政府侨办、外经贸委、工商、税务、司法、海关、生产安全监督、劳动与社会保障、环保等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统一平台,负责侨资企业的发展和服务,以及海外侨胞的联谊。平台不仅应该有对内、对外宣传的刊物或杂志,还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宣传对侨胞的各种优惠政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情况。
在建立统一平台的条件下,着手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华人华侨资料库、加强与华人华侨的联系、依法保护侨商的合法权益等。
2.掌握侨资企业具体情况,建立华人华侨的相关资料库
侨资企业属于外资企业管理范畴,有关部门在审计和企业登记中没有明确区分外资、侨资属性,因此,很难对侨资企业的数量、资金和规模等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在建立统一组织平台的情况下,应使外经贸部门、工商部门和统计部门加强与该平台的交流,详细统计侨资企业情况,加强对侨资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并做好对它们的服务。
统一的组织平台应成立华人华侨的资料库。资料库应包括国内华人华侨的各种情况,比如重要华人华侨的住址、联系方式、家庭背景等。对于没有回国的华人华侨,应建立他们有关的国籍、职业、专长等详细的资料。有了这样的资料,便能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华人华侨的特点和需求,便于更好地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能够在我国境内安心创业。
3.策划各种联谊活动,加强与华侨华人重点人士的联络
海外华侨华人与大陆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侨务工作当中要充分利用华侨特有的五缘文化(物缘、地缘、业缘、人缘、亲缘)资源,进一步拓展海外联谊,了解侨情,争取侨心。进而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海外侨胞商业网络发达、科技水平突出、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为我国引进外资战略服务。
在统一的组织平台下,积极策划各种联谊活动,如重要节日的茶话会、研究活动的论坛、区域发展的研讨等等。政府重要领导应积极参与重要的联谊活动,从而加强和华人华侨的沟通和联系。在联络过程中,应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和全方位,即和各个地区、各方面、各个领域的华人华侨接触,无论贫富、无论职业都要了解,更重要的是应加强和港澳台及国外各社会团体的联系,而且要全过程跟踪、联系。
同时,应加强与华侨华人重点人士的沟通和联络。重点人士在国外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团体中影响较大,他们的辐射能力较广,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联系,可以影响一批人。可以聘请他们担任政府组织、社会团体或学术机构的顾问,建立较为长期的密切往来关系。逢重要节日,相关政府领导应通过探访、书信、卡片等多种问候形式表示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
4.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依法保护侨商的合法权益
政府各级部门应关心侨资企业的发展,在建立统一组织平台的情况下,应加强政府行政权力的透明度,减少办事程序,依法行政。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加强调研,切实了解侨资企业的所思、所急、所需、所求,对于侨商反映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涉侨侵权案件,政府有关部门应督促、协调解决。此外,政府各级部门应通过完善立法和制订政策,合理、合法地保护侨商的各种权益。
了解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及其含义是侨商合法权益的一部分。政府有关部门不仅应在广播电视、公开刊物和网络上公布信息,也应该通过座谈和密切沟通,帮助侨商了解实际情况。此外,在土地、资金等要素的获取上对侨商予以帮助,通过提供风险资金、建立融资渠道、建立侨商工业园等方式给予侨商在中国发展的便利条件。
另外,对广大华侨关注的回国创业所引发的双重国籍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应该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的框架下,逐步加以解决,使得国籍问题不再是影响海外华侨归国创业的障碍。
5.将侨商投资与我国区域平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结合起来,引导侨资企业投资中西部地区
积极利用侨资,应注意处理好两方面问题:一是关于国内中小企业规模的侨资企业的调整,二是吸引海外大规模或先进技术企业投资中国。对于目前已经投资中国的中小规模企业,由于有些企业属于传统产业,大多以加工贸易方式存在,部分甚至是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对这部分企业应加以引导,鼓励它们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升级或产业转换,以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创业的商务成本在不断提高,对于以盈利为目的的侨资企业来说,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提高给侨资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中西部地区是国家鼓励外资投资的地区,并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进入。侨资企业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的调整,在地域布局上进行调整,以侨乡为依托,但不拘泥于侨乡,积极投资中西部地区,并享受为此带来的各种优惠政策。
6.大力吸引拥有高学历、高技术的华侨华人回国工作
在吸引“侨智”方面,应对拥有高学历、高技术的华侨华人予以关注。新生代的华人大多具有较高的素质,很多具有专业技术,或者自创企业,从事高技术工作,对于这类人才,我国应以优厚的条件加以吸引,以弥补我国高技术人才的不足。此外,我国留学国外的学生,毕业后很多在高技术公司工作,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对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应高度重视,加强和他们的联系,并积极吸引他们归国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