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生活实际 促成数学开放

2009-08-03 08:47陈爱军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期
关键词:三角形创设情境

陈爱军

开放的多元化的知识经济社会,使得基础教育的目的转变为要教会一切人学会学习,打开思路,大胆创新。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虽然相对显得枯燥单调,但数学“开放性”教学也是大势所趋。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开放性”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注重生活开放内容。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就能比较自觉、顺利地展开,从而自然地搜索到相应的图式,原有的知识块被激活,进而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数学“开放性”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发现数学现象,构建数学模型,体会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我在教学《简单统计图表的认识》时,课前先组织学生观察和记录了一个月天气变化的情况。这个活动如果单独来说是一个关于天气方面的、初步的科学实验,从学习统计来说又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活动,它应是学“统计”的准备课。上课时,我根据和学生一起收集的数据,分别数出了晴、雨、多云与阴天的天数,并引导学生概括了这一段时间变化的特点。显然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结合的活动已然对什么是统计工作,什么是统计表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当再学习图表时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创设情节开放过程。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因此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故情境教学是“开放教学”的最优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知,建立合理的情节,吸引学生参与学习。

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我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的概念。

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我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你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虽漂亮但踩不动),随即我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像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当我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方才满意了。

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自然,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就出来了。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概括而来的,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活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我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显示出: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也相等。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

关注情感开放评价。在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和制约作用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上,必须与学生的生活有机衔接,特别关注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通常,教师都喜欢用做对了多少习题来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这种方法虽然简便快捷,但显然并未包含学生学习评价的全部内容。实际教学中,我还很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现的创造火花及时鼓励,对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学生给予充分的甚至是“夸张”的肯定。在评价形式上,我不仅采用教师评价,还采用过学生自我评价(如“这节课我的收获是……”)和互评(如“通过XX同学的回答,我知道了……”)相结合的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数学教学的“开放”因其本质属性决定了有一定难度,但笔者相信只要教者“咬定生活不放松”,一定会打破以“课堂中心”的封闭性的教学时空,达成面向全体学生的终极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三角形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画一画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