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2009-08-02 06:37郑艳丽
理论观察 2009年5期
关键词:科学农业农村

郑艳丽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9)05-0164-01

当前我们的重要任务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在理论创新上取得新的突出性成果,这对于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尤为重要。

一、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认为,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同时,也重视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揭示了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一致性。

协调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明的认识日益深化,提出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新范畴。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人类文明的进步主要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指定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经过长期研究,于1987年发布的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我国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艰巨性、急迫性和长期性,并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中国已经在行动,尤其是勇于直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包括可持续发展在内的科学发展观,就是中国行动的重要内容。

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有机统一,就概括为新的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这是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理论贡献。新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经济发展与自然的发展、人和自然和谐等多重关系,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新中国经济发展史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启示我们: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体制改革不仅要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利于全面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正视农村存在的問题。农村基础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落后,农村经济增长缺乏活力、农民文化素质低、农民就业困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这些问题的持续存在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直接相关。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农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国家不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农村经济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政策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体现。表现有两点:一是遵照自然规律,考虑农业是弱质产业,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主要是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二是树立政策引导作用,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导向就是体现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当粮食产量下降时,农业综合开发要重点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面对国际市场和农民增收困难时,农业综合开发就要支持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出口农业和创汇农业。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其实质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

当前,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适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措施,从多方面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要根据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明确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方向,采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并带动社会资金进入农业和农村。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劳动力资本,服务于农村富裕劳动力资源转变为劳动力资本,服务于农村社会稳定。这样,才能促使农村走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扶持农业和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主要体现政府行为,是公共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多年来,党和国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科技措施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都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其实质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农业综合开发所体现的全面发展观,就是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了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切了干群关系,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所体现的协调发展观,就是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整治协调发展。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农业综合开发铺筑了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之路,再造了荒漠化地区大自然,发展了节水灌溉农业,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新阶段农业综合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真正涵义。科学发展观在不同的领域和行业有不同的内在涵义,不能照抄照搬,而应按照各自的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和发展运动的观点推进工作。今后,要以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首先,要深入研究农业综合开发重要理论,这是做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理论基础,这样才能确立在公共财政中的位置。第二,合理布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立健全监督管理责任制。第三,科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执行政策的水平。第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杜绝“形象工程”和形式主义,正确树立为农民服务的思想,用发展和运动的观点来深刻认识农业综合开发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

猜你喜欢
科学农业农村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科学拔牙
新农村 新一辈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