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创新教育应构建的三个方面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贺 超

摘 要: 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将数学创新教育作为重要的数学教育的一个方面加以开展,构建一个全面的创新教育系统,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而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创新活动,优化创新评估,真正做到想、做、评三方面创新,从而构建全新、全面的数学创新教育系统。

关键词: 教学创新教育 构建创新意识 创新活动 创新评估

创新,就是产生新价值;教育,就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而达到培养人的目标的社会活动。创新教育,即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的教育。数学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各种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对事物进行想象、分析、判断、推理、综合来获得实现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思维活动,其显著的特征是新颖性和独创性。创新教育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科技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创新性人才所必有的思维品质。培养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

普通的教育模式未必都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未必都有新价值的产生,有的甚至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新价值的产生。当今社会发展对新价值和创新人才产生了巨大的要求,所以创新教育是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弄清创新教育运行的机制是构建创新教育的前提。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活动和用创新的价值尺度对这一活动的评估是构建数学创新教育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

一、培养创新意识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教师应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改提倡探究教育,提倡创新的学习方法,要求教师能正视自己的主导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其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行为观念,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未在广大数学教师的思想中确立,因而“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学生按照某种定势思维,养成特定规律,继而形成观念,便是创新,或培养学生脱离教材,自主搞一些如小制作、小发明等;有的教师贪多求全,一味讲解,拼命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展开,知识僵化,依赖性强。这种教学方式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相悖,严重阻碍了创造思维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教师当好引导者,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问题。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创造民主课堂,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哪怕是错误的,并要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互相争论,互相启迪,这样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此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养成善于探究、提问质疑的习惯。

因此教师首先应具有创新意识,然后以创新的理念引发学生的创新动机,维持学生的创新意志。学生有了创新性的观察思维,教师再给学生一些空间去探索,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师生双边主体都具有创新意识,就能实现数学创新教育的最大价值目标。

二、丰富创新活动

主体性是创新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最显著、最根本的特征,而活动性是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只有在活动中,学生的创新特征才得以形成和发展,人格的各种要素才得以产生并结合成一个整体。活动越丰富,发展越充分、越全面;活动越深入,创新意识就越强,越有创造力。创新教育依赖学生对再创造过程的深层次参与,因此活动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灵魂。那么数学创新教育该开展什么样类型的创新性活动呢?

创新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学习,但不限于课堂上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一个开放性的活动环境中学习;可以是看书,但不仅仅是看书,可以让学生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动手、动脑、动口;可以是思维,但不仅仅是思维,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分析,得出有创意的判断或结论;可以是符合兴趣的小制作,但又不只是小制作,可以鼓励和激发学生讨论,自己决定要进行操作步骤,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所以创新活动是根据具体的创新目的确定创新内容、方式、方法、活动范围及工具,在创新活动中认知、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都可能直接参与活动,但不是这些活动的简单堆砌,而是以创新目的为核心组成的自发组织的有序活动系统。

因此,数学创新教育应重视应用,拓宽知识面,突出“数学建模”,引入“问题解决”,在教学方面要加强实践环节,不能一味强调创新活动中的某一理论方面,而忽视其它的实践方面。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形成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创新评估

数学上的创新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但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估方式。用一种创新的价值尺度对活动和学生个体的能力进行评估是对创新的激励和导向,是对学生个体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激发。那么这个评估方式应如何优化创新呢?

学生在不断创新的活动过程中,自身认知、思维、想象水平不断地提高,而这一过程包含着不断的自我评估。但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不仅仅是自我评估,还应反映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历程,因此评估方式也应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目前,数学教学安排和数学考试评估过多地考虑了那些容易用纸笔测验的简单的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智能结构差异的多面性和客观性,给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留下太多的阴霾,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想、敢说、敢干,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可行的方法就是赞扬、激励,如果想让学生表现出某一方面的特质,就在那一方面赞扬他、激励他,将他的优点放大、升华。总之,面对学生的各种各样的创新活动,教师应该精心呵护他、善待他、尊重他,只有这样,学生的瞬间的思维闪光才能凝聚成智慧的光芒。另外评估方式也可以采用口试、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调查、撰写小论文和项目活动报告、建立数学个人成长记录等开放的及多样化的方法,全面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论是什么样的评估方式,都必须以意识为向导,同时它还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对象,因为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无从评估。

意识是创新的先导,活动是创新的实践过程,评估是创新的激励机制。意识引导活动,并要以活动来充实;活动是意识的深化和现实化的体现,也是进行评估的前提;评估是对活动的激活,又使意识得以落实。

数学创新教育的关键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培养创新意识,丰富创新活动,优化创新评估,真正做到想、做、评三方面创新,从而构建全新、全面的数学创新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