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激情”流淌于学生的心灵对话中

2009-08-02 06:59
考试周刊 2009年12期
关键词:激情心灵师生

钱 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有两种对话: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一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前者是学生以“文本”为凭借与作者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契合;后者是师生双方敞开心灵、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心灵对话”,昭示民主、平等,从“情”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与教师一样,有独立的人格,有自由的意志,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舒展生命、表达自己的空间;“心灵对话”,张扬个性,生发灵性,让对话过程中每一个场景都成为积极的生命流程中的驿站;彼此交往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悟,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

一、“心灵对话”,变受动方式为互动交流

阅读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读者和读物及读物所反映的客观世界敞开心扉的过程。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类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充实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的对话,是与作者心灵的对话。教师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反复而有层次地与文本进行着激情的对话。在阅读过程中,与其说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进入了学生的头脑,倒不如说是学生的思想感情进入了作者的作品;与其说是文本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倒不如说文本激活了学生的思想感情。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就像读《船长》一样,让学生钻进这位让人尊敬的船长的灵魂里面,并且同自己的灵魂融合在一起,以无穷的感动与爱,娓娓道出灵魂深处所包含的一切感受。因此,他所要歌颂的人,就非常清晰,亲切地贴在人心上,使人兴起,使人上进,使人愿意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提高一些,向着这些最可爱的人们靠近。阅读教学过程应成为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真正的以生命参与其中,并真切地再现生命的交流与碰撞。

二、“心灵对话”,闪耀创造火花

对话是处于平等地位的教师、学生以文本为依托,进行互动的精神敞开,从而使对话各方思维碰撞、心灵交融、心智启迪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对话的发起者、组织者、引导者。在对话中,教师对文本的解释,并不存在最多或最终的权威,这为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提供了一个开阔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教师应该是尽可能地掀起情感波澜,唤醒已有经验,撩拨学生读书欲望,保证学生“对话”时像种子一样获得膏腴土地,就能生长出“灵动的表象”;像“火星”一样,遇有足够的原料,就能“引爆”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像乐声一样遇到共鸣的弦索,就能“引发”情思和理趣的共鸣。作为“对话”的阅读教学,走出了预期目标计划的限制,关注教学情境进行过程本身的教学价值,使之促进而不是抑制人的创造性的发挥。这个过程是感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的本身犹如历险,是引人入胜的,它能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弘扬,生命的意义得以实现。

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

师:读这一节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作李白跟孟浩然告别。

生:朗读课文。

师:我不想听大家朗读,我想看大家表演,为了表演好,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的语气,尽量把他们的话语记在心里。

生:练读课文,有的开始练习表演。

师:(出示李白跟孟浩然告别的图片)

师指名两男生上台共同表演这段催人泪下的对话。

师:看了表演,再读这一段,会把课文读得更好。

生:激情朗读。

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跨越时空,进入自己无法亲历的感人场景,尽情地进行精神遨游。我想,此时,学生的心中涌动着生命的交流,每时每刻都有创造,每一个撞击的火花都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课堂的曲折与不顺利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而课堂已幻化成学生情感飞泻的茫茫太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掘学生潜能,随时迸发思维的火花。

三、“心灵对话”,彰显动态生成

师生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封闭的心态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僵化,而开放则易于发展和搞活,师生自由开放的心态可以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机制得以形成,从而显示出生态平衡的生机与活力。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真正的“读者”地位。学生阅读“文本”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也是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创设有利于学生阅读的情绪化的“场”,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四因素在“对话”的视域中就有可能构成持续交互作用的动态的语境,变成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系统”,这样,鲜活的“对话”才会成为可能。文本原是“死”的,只有通过读者的读才能“活”起来,阅读是由“潜在的文本”转化为“现实的文本”的关键,并不是先验地客观地存在于文本之中,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由读者自己生成的。

如教学《赠汪伦》一课:

师:如果我就是李白,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我会永远记住老朋友。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我的朋友遍天下。

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别忘了我这位朋友,我思念你们呢?

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下课了,我要走了。我们成为好朋友了吗?知道该怎样送我吗?

生:老师,祝您一路顺风。

师:谢谢你,谢谢大家。

生:我想唱《朋友》这首歌为你送行。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全体学生打着拍子,齐唱。)

生:我也唱。“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

师:我们真的成为好朋友了。

在这样的对话课堂里,教师是一个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富有教育机智、充满教育智慧的人,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的心灵对话,是师生精神敞开后的互动交流。心灵对话是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悟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彰显动态生成的过程。

师生关系平等,共同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从而创生出一种激情撞击后心灵的阔大和开放。有了心灵的体验,思想的碰撞,精神的对话,会心的微笑,感动的泪水,激情才会穿行其间,汩汩流淌。“心灵对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心灵成长的愉悦;“心灵对话”,创生出一种师生互动,心灵倾听的分享方式,创生着一种“激情”流淌的自然和奔放。

猜你喜欢
激情心灵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扩充心灵的“兼容性”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唤醒心灵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