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帆
摘 要: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体态动作过程,演奏者既要有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还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和对音乐的表现能力。《黄河愤》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三乐章,也是整曲中音乐形式及音乐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乐章,本文从演奏者的角度对乐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演奏设计,以使演奏者能更深刻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关键词: 钢琴演奏 《黄河愤》 音乐设计 演奏提示
《黄河钢琴协奏曲》是由殷承宗、刘庄、石书城等人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集体创作而成的。是中国作曲家创作的钢琴协奏曲中的代表作。全曲由四个乐章组成: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保卫黄河》。它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胜利的优秀作品。
《黄河愤》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三乐章,也是整曲中音乐形式及音乐内涵最为丰富的一个乐章,旋律是由《黄河大合唱》中家喻户晓的两首歌曲:合唱曲《黄水谣》、女声独唱曲《黄河怨》主题音调改编而成,运用钢琴演奏技术手段戏剧性表现了革命根据地阳光灿烂,人民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的新景象和在日寇铁蹄下敌占区人民惨遭凌辱的悲惨生活。改编后的协奏曲又增加了引子、间奏和尾奏部分,较之合唱形式更加完整,全面地表达了题材的深厚内容,深刻地揭示音乐所描绘的人物的内心世界。
演奏者在演奏这一乐章时要特别注重钢琴丰富的表现手法,运用音响效果唤起听众思维上的共鸣。当我们演奏一首作品时,如果脑海中没有形成完整的音乐形象,就很难使抽象的音乐具有生命感,更谈不上意境的表现。所以在演奏过程中技术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能够使钢琴的演奏效果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黄河愤》具体音乐设计与演奏提示如下:
引子:1—4乐段,乐段(1):
乐曲一开始先由乐队中的长笛奏出一段引子,清脆的竹笛声吹出了陕北高原质朴宽阔旋律。悠扬的笛声,明亮流畅,回荡在山野渠旁。麦田茵茵,菜花黄黄,温暖的阳光照耀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上。高原黄土那凝重的赭黄,野草春禾在阳光下涌动的绿亮,片片菜花在山野上烁烁的明黄,这是本曲音乐色彩的基调,沉厚而不涩纳,轻盈而不浅薄。[联想性情节构思]
两小节长笛吹奏的引子结束在降E大调的5级上,钢琴部分进入,一段连续的轮指琶音,渲染了黄河之水突兀而来,滔滔滚滚、奔流不息的场景。
这时我们的弹奏要注意层次和气势,第一个音符要放力量下去,肩、肘、腕放松,整个手掌在此时牢牢架住,手指立住,通过掉臂的动作,迅速让整个臂力送到指尖,手掌肌肉帮助手指弹到键底,凸显其沉厚凝重,让人马上从引子的旋律中转换过来。[音乐音响与触键提示]每个音组要连贯,从强到弱,音要均匀,随着音区的越来越高,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更要显出来。下行是八音一组,音乐要层层相叠,引子到最后结束处要慢慢减弱,为后面主题旋律的出现作铺垫。
乐段(2):主题《黄水谣》的旋律,2/4拍的单拍子,很欢快,音乐要弹得流畅,如歌唱般。
这段旋律有很多6连音、5连音,它模仿了拨弦乐器古筝、扬琴的效果,所以弹奏时这些音要轻盈连贯,颗粒感均匀,音色清新明亮,手腕要有方向性地运动,配合手指积极并有准备地快速跑动,充分展现未遭日寇践踏前中国大好河山的秀丽壮美。(此处注意踏板的使用,长音保持短音换)[音色与触键提示]。
乐段(3):第三段一开始,钢琴演奏一串琶音。
这是乐队此时如歌中唱的“开河渠筑提防”旋律的伴奏,[联想性情节设计]表现的是一条条河渠顺流而下,灌溉着黄河两岸那肥沃的土地。钢琴的演奏要形象,前八小结一直是这种音型。演奏时每个音都要弹得清楚均匀,声音要集中通透,不能给人以模糊不清的感觉。我们要追求那种在均衡中凸显层次,在舒缓中犹见波澜的音响演奏效果,这是钢琴演奏的最高意境,也是“墨分五色,琴分七音”的精义所在。[音色提示]音色上要明亮、轻盈,旋律要流畅,如水般流动。八至十六小节的音乐情绪要与前面八小节有对比,随着前面几小节波浪式的音型,将赞美祖国的激情推进到f,形成高潮。
乐段(4):
这里需要注意几点:①左手连贯速度要快。手指从掌关节处就要积极运动,可以贴键弹,但手指下键要敏捷而有力。②经过和弦的推动,到此段第13小节又回到原速,情绪需平静下来。③高潮部分要紧凑,可稍渐快然后渐慢,形成对比。④结束在一个双音上,及时更换踏板形成一种别样情绪,作者把这个双音单独作为第(4)段部分,是为了起到一个收的作用,这也符合了我国古代唐诗中“起承转和”的架构规律,同时也为后边第五段的衔接作了铺垫。
乐段(5):
这一段音乐震撼地描述了敌人在祖国土地上肆意践踏、奸淫掠杀,百姓痛苦万分、四处逃难的凄惨场面,整段音乐情绪部处在这种悲愤痛苦之中。此时的演奏要凝眉锁目,肌肉收缩,积蓄力量,有一种黄河在胸,压抑许久,急需奔腾宣泄的感觉。这种感觉的把握很重要,它既不是那种万马奔腾、宣泄无度的释放,也不是块垒在胸、欲吐难出的抑郁,这时内心的感觉要恰如其分,收张适度,否则将会影响到后边高潮部分的升华和显现。[音响演奏效果提示]声音要铿锵有力,力量放到键底,一定注意力量运送指尖,手掌之中像握住一团气息,掌根立住,肩部、肘部放松,运用重量弹奏法,这样才能够表达音乐的愤怒之情。
[联想性情节构思]这一段落是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琵琶的声音演奏效果,为的是表现人民深陷苦难的遭遇,“滴滴血,声声泪”的哭诉把我们内心的悲愤几乎推倒了极致,大好的河山、肥沃的土地、善良勤劳的人民惨遭蹂躏,这是什么样的感受啊,但此时的演奏要保持冷静,要弱中见刚、轻中见力、柔中出恨,用轮奏的手法,且勿手腕动作过大,要运用指尖的力量,手指离开琴键要快,声音清楚均匀,旋律处理要细腻,要有哭诉的起伏和语气的泣声感,注意分句的呼吸。
乐段(7):此段是伴奏部分,要注意音乐情绪的转换。
乐段(8):从这段开始,就是以《黄河怨》旋律为主题,在乐队伴奏的衬托下,全曲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音乐情绪转变为被压迫的人民愤起反抗。《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曲,其中讲述了一个中国国妇女在自己与家人遭受了日寇的欺辱之后,面对滚滚黄河,控诉自己的仇怨。
此段是一节高潮部分,弹奏时要注意节奏的紧凑和强音的控制,在力度上要分别设计几个层次,不能一味地强,要注意速度和力度间转换的过渡。在此段的前七小节中有一处技术难点,快速和弦的进行,内外声部的交叉,这段技术难点在练习时要反复弹奏,直到主次旋律弹得层次分明、纯净流畅为止。
乐段(9):第一个和弦在前一小节的推动下,注意不要太突出。
这个和弦声音要非常集中,手掌要有力,附点的节奏要注意语气的感觉,这一小节一开始力度就要达到“f”,要有黄河怒吼的气势,整个肩膀及身体要把力量送到底,指尖站牢,一直到此段第十六小节才恢复到原速,但力度没有变化。(这一段的技术性较强,是以技术烘托气氛,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练习,演奏时才能达到演奏水平与演奏技巧的统一)。
乐段(10):此段主要以歌唱旋律为主,在弹奏中注意左右手的旋律配合,左手旋律要连贯,如滚滚黄河之水,右手旋律要起伏如诉。
乐段(11):
右手的旋律要有紧张感,左手要有一气呵成的连贯,左右手的配合很重要,要收放自如,哪里控制,哪里强上去,脑海里要有音乐的储备,弹奏的旋律要有—种内在的、从心底里发出的痛恨感,要把妇女的那种无奈和怨恨表现出来,所以每个音都要沉,每一个小分句都要有一种力量,气息要稳且连贯。
乐段(12):此段从第五小节开始,左手要注意三连音的和弦弹奏,它衬托着右手的旋律,还要注意和声的融合。
乐段(13):这是乐章的最后一段,主题思想已经标出,伴奏旋律又回到《黄水遥》的主题。
钢琴主奏的音乐表现了怒涛汹涌的黄河水,人民的满腔愤怒及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决心。此时演奏采用大幅的双手琶音,每组音都有强弱的弧度感,要求每个音组手掌放一次力量,从每组的第一个音开始,就要把大指力量送到键底,之后用腕、臂,将手指的力量快速地转移。同时节奏要准确,因为主旋律在乐队伴奏部分,钢琴的弹奏不仅仅是对黄河水奔流不息的模仿。这里有几点需要注意:上行的渐强处理要有设计,不能马上强到ff,要逐渐把力量加大和声变化在移位上的处理,要指指到位,不能缺漏。最后的尾声是连续的7和弦上行,大臂要放松,指尖站牢,力量通过腰背,肩臂向前送,手掌撑住,保持到最后一个音弹完,结束,放松。
我们在弹奏全曲时,一定要注意整个情绪的前后起伏,仔细处理乐句的划分,强调乐句的呼吸;要始终在心中歌唱,保持良好的内心听觉感;要注重把握曲子的架构对“起承转和”之间的过渡关系;要衔接得自然流畅,注意安排好高潮华彩乐段的速度与力度的定位。只要我们认真充分地做好钢琴演奏前的音乐设计,我们在演奏时就会成竹在胸,得心应手。
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和体态动作过程,演奏者不仅要有各种各样的演奏技术,还要深刻理解音乐的内涵这是作为我们钢琴演奏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通过演奏和乐曲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使我们的演奏更趋向理性和成熟,同时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钢琴技术能力和音乐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