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卫华 李 亮
摘要: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如何处理工业文明给人类留下的遗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由于工业遗产所昭示的特殊意义以及它占据了相当大的历史空间,对工业遗产选择性地保留并加以重新利用,既可以留住它的历史意义,又能赋予它新的内涵。文章从空间生产的角度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进行探讨。以期能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工业遗产;空间生产;级差地租
中图分类号:F4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06-0016-02
18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人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工业革命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引导人类社会从古老的农业文明时代进人到崭新的工业文明时代。它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和整个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也给现在的人们留下了巨大的遗产。早先的蒸汽机、火车、工厂、矿山等等,在当代文明面前已经显得十分落后了,但是它们所代表的工业文明的先河和历史的沉淀,对我们来说却是独一无二、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一、问题的提出
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在他1974年出版的《空间生产》一书中,详细论述了“空间辩证法”的展开过程,
“空间生产”的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社会空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产品,每一种特定的社会都历史地生产属于自己的特定空间模式。社会生产的主导实践方式决定着空间生产的方式。他认为,所谓“新空间”的增长,不过是对空间的重复破坏的结果,并且深刻地破坏了人的生存环境本身。这种认识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他将破坏的程度夸大了,并且忽略了“新空间”的增长,带有强烈的悲观主义色彩。要对旧有的空间进行重新的开发利用,就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破坏,只是这种破坏一定要以科学的规划为基础,不能盲目地进行。
工业遗产从它作为遗产存在的那一刻起,其原本的价值已经基本消耗殆尽。工业文明时期的机器化大生产规模庞大,占据了巨大的地理空间。由于工业遗产所昭示的特殊意义以及它占据了相当大的历史空间,对工业遗产选择性地保留并加以重新利用,既可以留住它的历史意义,又能赋予它新的内涵。
二、文献综述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在2003年发表的《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中对工业遗产进行了界定,工业遗产由工业文化的遗留物组成,这些遗留物拥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建筑的或者是科学上的价值。这些遗留物具体由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车间、制造厂和工厂、矿山和处理精炼遗址、仓库和储藏室、能源生产、传送、使用和运输,以及所有的地下构造所在的场所组成。与工业相联系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住宅、宗教朝拜或者是教育机构都包含在工业遗产的范畴之内。2006年4月18日,中国工业遗产保护论坛通过了《无锡建议注重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工业遗产保护》(以下简称《无锡建议》),对工业遗产采用了类似的定义。
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利用,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邢怀滨认为,工业遗产作为记载工业文明历史的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它具有历史、科技、美学、经济、教育和精神等价值。李蕾蕾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从旅游的角度,探讨了在全面振兴和调整鲁尔区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和形象转变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特别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观念的起源、形成与接受过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李林、魏卫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综述,通过比较,指出了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不足。本文试图从空间生产的视角,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及其利用,希望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三、工业遗产的空间生产及其价值利用
(一)空间的重新利用
将工业遗产所占据的巨大空间移做他用,既可以保留经典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工业遗产实体,又可以实现“空问”这种商品的交换价值。
“苏荷”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下城的一个工业区,20世纪30年代起,众多艺术家移居纽约,租用苏荷区闲置的厂房、仓库,从而形成了一个文化艺术中心。苏荷因此成为“厂房文化艺术区”的代名词。苏荷模式已被国内许多地区借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有这种对工业遗产的利用模式。
798厂,原本是北京国营电子工业的老厂区,现在正在成为北京城内最流行的艺术文化新区。工厂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苏联援建,东德的技师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项目,是典型的现代主义“包豪斯(Bauhaus)”风格,整个厂区规划有序,建筑风格简练朴实,巨大的铸浇机构和明亮的天窗为其他建筑少见。2002年,一批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这里,开始了集体的LOFT生活方式,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式艺术新区。
(二)空间的转移、重组
1、博物馆模式
现代化的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空间,而工业遗产占据了大量的空间,这二者显然是一对矛盾。由于工业遗产本身的价值决定了我们不能把它们像垃圾一样处理,博物馆模式是一个合理的保护利用方案。
德国鲁尔区以“亨利”钢铁厂、“关税同盟”煤炭一焦化厂最为典型。亨利钢铁厂,位于保留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与文化景观的历史古城哈廷根。此厂建于1854年,1987年倒闭关门。目前该废弃钢铁厂改建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并设计了一个儿童可以参与的游乐场,在其中废弃的工业设施中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吸引了大量的亲子家庭旅游者。此外,导游人员由原厂工人志愿者承担,使旅游区具备了较强的真实感和历史感,促进了工人的再就业,同时也激发了社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将整个旅游区的完整空间建成了一座“生态博物馆(e—eo-museum)”。
“关税同盟”是埃森市历史上最重要的煤炭—焦化厂,曾经是欧洲最大的煤井,世界第二大的钢铁公司。1986年12月煤井停产,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纪念地,2001年9月成为德国第三个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现在。“关税同盟”煤矿区已变成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截止到2000年,约有3万多游客访问此地。该矿区内部空间的废弃铁路和旧火车车皮,被用作举办当地社区儿童艺术学校的表演场地。
“关税同盟”的建筑具有典型的包豪斯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具有很强的现代艺术感染力。焦炭厂基本保留下来,部分空间被改造成餐厅、儿童游泳池,同时也可举办会议和节事活动。这里除了吸引游客,还吸引了众多的艺术和创意、设计产业的公司、协会、社团、机构等,成为它们的办公场所和作品展览场地。通过对空间的整合利用,这个地方已经发展为德国的工业艺术、现代设计产业中心。
德国鲁尔工业区,对空间的重新定位、利用,一些旧厂房被重新整修变为工业展览馆,一些钢铁厂的鼓风机车间被改装为音乐厅和会议厅,一些仓库被用来开饭馆等等。对空间进行组合,将各处工业遗产开发出一条“工业遗产旅游之路”,这是
一条区域性的专题旅游线路。从零星景点的独立开发,走向了一个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开发。
2、级差地租的利用
工业遗产的分布集中,这是产业集群效应的结果。对于价值独特却又破旧不堪的工业遗产,修修补补无济于事。同时,并不是所有的工业遗存都称得上是遗产,遗产是人类社会对遗存选择性保留的产物。城市化建设使得城市地价不断上升,可以将没有价值的工业遗存进行合理的处理,利用出让空间的资金修缮与保护有价值的工业遗产。
有着70多年历史的沈阳市铁西区,素有“东方鲁尔”之称,鼎盛时期,全市99家大中型国有企业有90家在这里落户。这里按照“南宅北厂”的空间布局,建设大路以北为企业聚集地区,工业遗存非常丰富,工业建筑摩肩接踵,跨越了日伪统治、解放战争、国家“一五”、“二五”等近百年的历史时期,承载了沈阳工业很大部分的历史记忆。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效率低下,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2002年,铁西区政府开始组织实施企业重组、“东搬西建”工程。到2007年底,共从市区内搬迁企业239户,整合土地7.4平方公里,产生了巨大的可用空间。随着老工业街区改造步伐的加快,工业企业的遗迹在老城区的空间中零星分布。沈阳铁西区在改革的过程中,对区内空间进行了重新整合,实施了“东搬西建”的战略。铁西区共有20万平方公里土地,与新区相比每平方米可产生1500元的差价,经营土地收入可达300亿元。同时,将重要的工业遗产进行集中保护,建立了铸造博物馆。不但使工业遗产得到了保存,也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并能够支援城市建设。
3、城市空间的符号
在“后工业化时期”,商品要么是真正属于符号的商品,例如文化产业或广告业生产的商品,要么遭受了符号的嵌入。工业遗产属于后者。正如工业化时期人们出于对自然的怀念,在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中种植花草树木;进人后工业化时期,人们将会对工业时期的文明产生怀旧情结,工业遗产则可以填补这方面的空白。在城市的规划中加人工业遗产的元素,使其作为城市地标存在,展示其符号价值。
中山岐江公园将工业用地改造成城市开放空间,供市民休闲游憩活动。改造过程中利用厂区遗存,例如烟囱、龙门吊等工业遗产元素,穿插于现代景观环境之中,运用景观设计学的处理手法,展现了产业美学特征。设计保留了场地原有的榕树,驳岸处理、植物栽植等方面也体现自然、生态的原则。工业遗产作为城市景观,具有双重意义,既体现了其自身的美学价值,为城市增添了靓丽的风景,双因为其自身的价值,增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了城市的独特性。
四、结语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时代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正确地认识其价值并合理地对其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后工业化时期,对商品的生产实质上都是对空间和符号的生产。从空间生产的角度考虑工业遗产价值的利用问题,将有助于保护工业遗产,解决工业遗产对空间的占用和现代化城市建设对空间需求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