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空间正义理论

2017-04-01 02:46姚新立
科教导刊 2016年35期

姚新立

摘 要 社会批判理论的空间转向并没有改变西方马克思主义背离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倾向,这使其批判力大打折扣。空间正义理论要使自己获得深刻而长远的理论有效性,必须回到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要做到这一点,空间正义理论首先要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生产生产过程,其次要基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逻辑,最后还要注重理论建构的本土化。

关键词 空间正义 政治经济学批判 空间生产

Abstract The spatial turn of the social criticism theory has not changed the western Marx doctrine from the tendency of political economy criticism. The theory of spatial justice must be made to gain deep and long-term theoretical validity, which must be returned to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To do this, the theory of spatial justice must first be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second is to be based on Marx's critique of capital logic, and finally to focus o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oretical construction.

Keywords space justic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space production

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中国学术研究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空间转向更在近年来的中国学界引发了一波空间正义研究热潮。这些空间正义研究往往指向的是全球化问题和中国城镇化问题,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针对性。但是,空间正义批判和之前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日常生活批判一样,都有种背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倾向,这种背离实际上会影响批判理论的理论深度,也不能很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的核心部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理论遗产。”①唯物史观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剩余价值理论)作为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是一个整体,应予以同等的重视。

1 基于空间生产过程的空间正义

空间正义是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对某种空间关系进行价值评价的,而这些关系的建构是来自于现实的全球化、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等空间生产过程的。所以,空间正义首先是基于空间生产过程的,是源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空间生产可以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空间生产就是指自然的‘人化。在狭义的意义上,空间生产就是人创造符合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空间产品的活动过程。空间生产的实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物质资料在空间中重置或重构”。②空间生产可以看作是从空间层面对人类感性实践活动的理解。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历史领域,所以这里的空间主要指的是社会空间。广义的空间要从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角度来理解,这个层面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狭义的空间则主要是指空间产品,以及这些空间产品所承载和呈现出的空间关系。当然,空间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空间关系是以空间形式表现出来的社会关系。所以,空间正义本质上是属于社会关系层面的,是对某种空间关系进行价值评价,得出正义或不正义的结论。而社会关系建构源自社会实践过程,空间正义的建构则源自空间生產过程。

基于空间生产过程的空间正义同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过程的世界观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过程、实践过程或空间生产过程在这里是更为根本的,正如哈维所言,“过程并不在时间和空间中发挥作用,而是积极地建构它们,并且通过这种方式为它们的发展定义出与众不同的规模。”也就是说,有怎样的社会实践过程就有怎样的时空形式和时空观念,有怎样的空间生产过程就有怎样的空间关系及其空间正义诉求。在以上的理解中,辩证法是一种起基础作用的方法论,“辩证法就是要寻求一条通往某种本体论安全或还原主义的道路——不是把什么东西都还原为‘物而是还原为普通的生成过程和关系。”③这种辩证法主要不是指恩格斯所说的作为理论思维的辩证法,更多地是指马克思所推崇的历史辩证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将空间生产看成是一种不断生成和变迁的社会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不断创造着新的空间产品和空间关系。基于流变空间生产过程的的空间正义随着历史图景的转换必然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也是马克思拒斥普遍主义正义原则的原因。但这也并不必然走向相对主义,因为后者意味着取消了正义本身。我们所追求的空间正义作为社会建构的产物,要从具体的历史情境出发,反思具体的空间生产过程,从而开拓社会正义研究的新方向和新领域。

2 基于资本批判的空间正义

事实上,空间生产和空间正义问题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才被凸显出来,资本作为现代性的两大根基之一,是推动当代空间生产的根本力量和主导力量。所以,要真正的理解和真正的实现空间正义,必须回到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即资本批判的逻辑。就资本本身而言,它是一种形态不断创新的过程,虽然它也表现为某些物,占有和生产某种空间形态,但是它又是在不断地摧毁和改变自己的空间基础。在晚期资本主义阶段,金融资本、虚拟资本成为占据统治地位的资本形态,资本积累演变为世界规模的掠夺式积累,这些决定了当代社会全新的空间生产样态,同时也决定了相应空间正义诉求的状况。这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分析。

首先是生态空间正义。随着人化自然范围的不断扩张,深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对于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其根源于资本逻辑的过度扩张,因为资本主义是为了积累而积累,它必然导致一种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人们的奢侈浪费制造了太多的垃圾,这超出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和消化能力。不仅如此,由于资本所导致的不平衡地理发展,不同地区所享有的生态资源和承受的生态风险千差万别,而且往往一个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以另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为条件的,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向外输出产业资本的同时也向外输出着污染源与生态破坏。承受现代性风险的生态难民、生态移民们强烈呼唤生态正义。

其次是全球空间正义。全球化是资本全球扩张的空间表现,全球化本质上就是资本的全球化,而资本全球化的一个消极后果就是不平衡的地理发展。这种状况在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的时代已经非常明显,他们将其概括为三个从属于,即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东方从属于西方。④二战之后这种状况责备世界体系论和依附论归结为一种核心——边缘的空间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两级分化状况。时至今日,全球空间两极分化的趋向仍然难以遏制,以新自由主义和新帝国主义为代表的掠夺式积累不断地核心国家的危机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最终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相对贫困。

最后是城市空间正义。城市空间生产是资本主义解决过度积累危机的重要方式,它为相对过的剩资本和相对过剩的劳动力找到了生存空间,为剩余价值的實现和再生产找到了新的场所。虚拟资本和资产证券化为城市化提供了金融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对乡村的剥夺,在都市更新中出现了对下层民众的空间剥夺。正如哈维所言,“资本主义卷入了一个长期大量投资于征服空间的难以置信的阶段。”⑤但是,空间投资不是服务于市民的生活,而是服务于资本的生活,于是资本投机导致的高房价造成的空间排斥、空间区割使城市居住正义难以实现。又由于资本的强势地位,使普通市民无法控制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城市。

3 空间正义理论范式的贡献与局限

空间正义研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空间转向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理论贡献和价值。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指出了当代社会广泛存在的空间问题,并以空间正义理论来反思和批判这些问题。拿城市空间正义研究来说,就准确捕捉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城市社会时代这个大的时代背景。(2)为批判资本主义找到了新的视野和开辟了新的领域。学者们不仅从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社会学角度展开分析,而且开始从政治哲学角度进行批判,空间正义理论将空间问题上升为一个政治哲学问题。包括对全球化、生态危机等重大现实问题的分析,使社会批判理论更有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说服力。(3)对当前中国解决日益严重的空间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正在快速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来说,要以空间正义为指向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以居住正义和城市权利为指向防止城市中的二元化倾向,解决高房价导致的空间排斥问题。

空间正义理论也有自己的理论局限,很多学者更多地只是出于伦理和文化的要求来批判资本主义,并没有将其建构在更为根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上。哈维可以看作是空间正义理论方面的佼佼者,他深刻描述了资本主义的空间矛盾和创造性破坏:“资本主义永远试图在一段时间内,在一个地方建立一种地理学景观来便利其行为;而在另一段时间,资本主义又不得不将这一地理学景观破坏,并在另外一个地方建立一种完全不同的地理学景观,以此适应其追求资本无限积累的永恒渴求。”但哈维的问题在于,他过于重视空间矛盾而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予以应有的重视,他对于社会关系的理解也与马克思有差异。正如唐正东教授指出的那样,哈维“所理解的社会关系只是以物的生产或交换为中介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像马克思那样从人的劳动之社会性质的角度来理解的社会关系。”实际上空间关系、物化关系只是掩盖了人与人之间通过劳动的社会性质而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不能把前者当作是根本的关系和研究的出发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空间正义理论虽然在批判资本主义空间结构,但并没有彻底否定这种不平衡的结构,而是强调核心对边缘开放性。例如城市空间正义首先被看作是进入城市的正义,它并不是否定城乡的不均衡发展本身,反而在事实上强化这种不平衡、不平等。

总之,空间正义研究应回归到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当前中国而言,空间正义的理论建构既要立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现实,也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意味着既要利用资本又要防范资本逻辑的过度扩张,运用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来看待资本,而且后者的意义尤为重大。

€L躘成果]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社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空间正义研究”(2014SJB55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陈学明.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动态,2014.9.

② 庄友刚.何谓空间生产?南京社会科学,2012.5.

③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67.

⑤ 大卫·哈维.后现代的状况.阎嘉,译.商务印书馆,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