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加富
孟德尔对杂交试验的研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最初选用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结果一无所获。后来,他改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成功统计出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同一个实验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研究方法,由于所选择的生物材料的不同,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见,生物材料的选择在生物学实验中是多么地重要。
1选择生物材料在生物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1.1正确选择生物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前提
生物学实验的操作都是建立于所选生物材料之上的,因此,生物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实验的成败。孟德尔为何选用山柳菊会失败,而选用豌豆会成功呢?
原来,山柳菊在杂交实验上存在如下缺陷:
①山柳菊没有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
②当时没有人知道,山柳菊有时进行有性生殖,有时进行无性生殖;
③山柳菊的花小难以做人工杂交试验。
而豌豆在杂交实验上却存在如下优势:
①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用豌豆做人工杂交试验,可避免外菜花粉的干扰,使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
②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使实验结果很容易观察和统计。
孟德尔的成功首先在于他正确选择了实验材料。如果当初孟德尔仍然坚持用山柳菊作实验材料,恐怕“遗传学之父”的桂冠就另有其人了。
1.2正确选择生物材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材料的选择决定着实验方法、步骤的难易。在人教版《分子与细胞(必修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中,教材为何单选哺乳类动物的血呢?
原来,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选择动物细胞来制备细胞膜比用植物细胞更加容易。同时,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会与细胞膜混杂在一起,无法分离出纯净的细胞膜。如果选用鸟类血作实验材料,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分离问题将是一个在中学无法跨越的难题。如果洗用哺乳类动物的血作实验材料,这个问题便迎刃而解。因为在哺乳类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所以,选用哺乳类动物血来制备细胞膜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生物材料在生物学实验中的选择原则
2.1服务实验目的的原则
孟德尔曾经说过:“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决定于所使用材料对实验目的的适合性”,在此表明了选择的材料要符合实验目的。
在“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中,要选哺乳类动物血,不选鸟类血,但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却恰好相反,只能选鸟类血,不能选哺乳类动物血,原因是什么呢?
这是因为2个实验的目的不同。在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中,实验目的就是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为防止与细胞器膜的混杂,只能选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的哺乳类动物血。而在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实验目的就是要获取较为纯净的DNA,由于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因此要选含有细胞核的鸟类血,而不能选无细胞核的哺乳类动物血。可见,不同的实验目的要选择不同的生物材料,生物材料的选择必须为实验目的服务。
2.2简便实验步骤的原则
这个原则中包含了“简”和“便”两个方面。如果步骤过于繁多,实验成功的可能性反而越小,同时“简”也代表着效率。
在“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实验中,之所以选用黑藻叶作实验材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黑藻叶薄而透明,用黑藻叶作实验材料,不需任何加工即可在显微镜上进行观察员。如果选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就要额外增加—个撕取叶下表皮并稍带叶肉的步骤。
另外,选取的材料还要“便”于操作、切实可行。
如“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实验,选用花生子叶作实验材料,除花生种子含脂肪量高外,还在于花生子叶大小适宜,便于徒手切片。
又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选择幼嫩浓绿的绿色叶片就是为了便于将叶研磨成匀浆,从中提取出色素,如果选用“厚硬似革质”的绿色叶片,则很难将叶磨碎。
2.3最优实验结果的原则
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实验者的初衷。要获得最优实验结果,就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选择最容易成功的生物材料和最佳的取材部位。不同的材料对于实验成功而言差异很大,这时应选择最容易成功的生物材料。
如在“植物组织培养”实验中,选择胡萝卜、菊花等无性繁殖力强的材料进行培养,则实验很容易成功。如果选择枸杞组织进行培养,则愈伤组织很难形成,所以教材选用胡萝卜、菊花作实验材料。即使是同一种植物材料,还会因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取材的不同部位而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实验操作时要选择最容易成功的实验材料和最佳的取材部位。
选择便于观察、现象明显的生物材料。许多生物学实验都要根据实验现象来得出结论,因此,材料是否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选材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紫色洋葱作实验材料,就是因为细胞里含有紫色大液泡,便于观察分离、复原现象。如果选择无色洋葱作实验材料,则会因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都呈无色而不便观察。除便于观察外,还要选择变化明显的材料。
如“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选蝌蚪作实验材料,不仅因为蝌蚪容易饲养、生长发育快,而且因为蝌蚪是变态发育:蝌蚪四肢的出现,鳃的消失,尾部的消失,都是很明显的生理现象。
选择对实验现象无干扰、实验结果利于分析的生物材料。如果材料对实验现象有干扰,那么这种材料一般不宜做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就不能选用西瓜瓤作实验材料,因为西瓜汁的红色会与反应生成的砖红色相混淆。教材中选用苹果作实验材料,除因为里面含有较高还原糖外,还因为苹果汁为白色,不会对实验现象造成干扰。
另外,选取的材料应利于结果分析。如“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中,选用T2噬菌体就比用肺炎双球菌容易分析,因为T2噬菌体中只有DNA和蛋白质,并且侵入细菌中的是DNA,蛋白质留在细菌外部。而肺炎双球菌中含有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在S型、R型的转化实验中,不但要增加DNA提纯步骤,而且实验结果受DNA纯度的影响,实验结论让人质疑。
3对生物材料自身的选择要求
选择的生物材料应是当地较常见、易于获得的材料。如果材料不易得,即使用该材料做实验效果再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无实际意义。
选择的生物材料有时应具有代表性。如原生动物门以草履虫为代表,环节动物门以环毛蚓为代表。藻类植物以衣藻为代表,苔藓植物以葫芦藓为代表等。材料具有代表性,实验结果才具有普遍性。
选择的生物材料应健壮、新鲜。健壮的生物材料新陈代谢才旺盛,生物学特征才明显,用作实验效果才好。同时,实验材料还必须保持新鲜,否则,材料特征可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实验结果。事实上,在中学生物实验里,生物材料都明确要求是新鲜的。
选择的生物材料应价格便宜、成本低廉。这是做任何实验都必需考虑的经济因素,新课改也提倡实验的低成本。
4生物材料的具体选择方法
面对一个具体实验,该如何选择生物材料呢?首先应考虑满足实验的要求,其次考虑对生物材料自身的要求,最后综合考虑,权衡利弊,选出最理想的实验材料。
以“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实验为例,实验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在有叶绿体时能进行,没有叶绿体时不能进行,而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主要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以淀粉形式存在)来判定。根据“服务实验目的”及“最优实验结果”原则,应选在光合作用中能较多地制造淀粉的植物。实验设计时可选两片叶,一片:绿色(含叶绿体),一片其他色(无叶绿体),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最后检验二者是否产生了淀粉。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可以看见同一片树叶上既有绿色也有其他色,如银边天竺葵、金心黄杨、银边吊兰、彩叶草等植物根据“简便实验步骤”的原则,应选这类叶作实验材料。由于金心黄杨叶用酒精不易褪去绿色,对实验现象有颜色干扰,所以不宜选用。银边吊兰叶呈条状至披针形,含叶绿体部位少,也不宜选用。而天竺葵叶片较大,呈圆肾形,易操作,并且形成淀粉较多,效果明显,加之天竺葵扦插极易成活,在南方随处可见,因此应选生长旺盛的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
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有考究,要求实验者具备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广泛的日常生活经验。只要教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从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就能找出理想的实验材料,获取科学实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