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激起千层浪

2009-07-31 06:59李永扬
中学生物学 2009年6期
关键词:讲授教学内容细胞

李永扬

摘要叙述从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导入着手,初步探讨了有效导入的作用、各种导入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有效导入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1课堂教学中导入的作用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解决此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如同戏曲与乐曲的“引子”、影剧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人情景的作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导入在于教师的灵活运用和精心设计。有效的导入,能在课堂开始的10 min内迅速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促进学生情绪高涨,使他们步入求知欲的振奋状态,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增强教师的自信心。

2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导入的方法

2.1广告导入法

广告的语言精练、形式活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个性色彩。选择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广告语来取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的呆板的导课方式,一方面丰富了导课的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例如讲授“细胞中的无机物”一节,教师可利用几则“广告词”导入,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①补铁、补血、效果好!补血口服液!②健康的体魄,来源于“碘碘”滴滴。③万丈高楼平地起,层层都是“钙”起来。④用心的妈妈会用“锌”。

再如讲授“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时,教师先播放家喻户晓的“大宝”SOD蜜护肤品广告。看完广告后学生们都很好奇“SOD”是什么?教师解释,SOD是一种超氧化物歧化酶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源于生物体的活性物质,能够清除生物体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自由基,从而具有抗衰老的特殊功效。接着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导出酶的概念了。

2.2故事导入法

用故事导入新课既寓意深刻又幽默轻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导课形式,而且是众多导入设计中最受学生欢迎的“开场白”。

例如在组织“遗传因子的发现”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萧伯纳婉拒女演员邓肯求爱”的小故事导入,学生在笑声中愉快的进入新课学习。

再如在处理“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一节的“问题探讨”时,以“囊萤照读”的典故代替杜牧的《秋夕》。这样,教师再引入其后的问题显得更自然,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还能以古人勤奋苦读的事迹感染学生。

2.3科学史导入法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就是其中之一。高中生物教材中大量的科学史有时间、人物和情节,是创设学习情景的很好素材。

例如在讲授“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将我国科学家第一个人工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的事迹融合到教学中去。此外,还可以介绍20世纪初人们发现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的历史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4悬念导入法

设疑置问可直接吊起学生的学习“胃口”,因为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巧设悬念,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一节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老鼠和大象的图片,并提问:是大象的细胞大还是老鼠的细胞大?生物体的生长是和细胞的什么有关呢?显然,学生对这类问题比较感兴趣,要了解这一点,就必须知道细胞的增殖,从而顺利导出了该节课的学习内容。

再如在讲授“人体的免疫功能”时,教师可这样导入:你知道人体的过敏反应是怎么回事吗?假如你过敏了怎么办?如果你父母对花粉过敏,那么你是不是也对花粉过敏呢?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就会油然而生。

2.5联系实际导入法

对于一些较难的知识点,如果教师能和当地的生产、生活联系起来,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到亲切,更容易理解接受。一方面可使学生感受生物科学对人类生活的作用和意义,另一方面也可帮助学生养成关心生活、善于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讲授“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这一节的内容时,教师拿出一份当天出版的广州日报,充分展示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大家每天都看这份报纸,有谁知道这份报纸的出版要经过哪些过程,需要哪些部门的合作?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采编、排版、校对、印刷。教师接着引导:如果报社相当于细胞,那么报社里面的各个部门就可以看作是细胞器。报社出版一份报纸需要各个部门的分工合作,细胞“生成”蛋白质同样需要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

又如讲授“细胞的癌变”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日光浴人手,让学生讨论晒太阳的利与弊,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臭氧层破坏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由此引入对“细胞癌变”的学习,也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形成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态度,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6社会热点导入法

教材内容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变通,灵活运用时事热点、最新科技进展和科研成果作素材。

如讲“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时,教师可以引用前一段时间,国内出现婴幼儿因食用三鹿奶粉而身患肾结石甚至死亡的事件,令学生激愤,产生要探究的迫切感望。

再如有关“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教师可用关于光合作用问题的研究获6项诺贝尔奖的史实,将获奖者的姓名、时间、研究的课题一一列表,并将获奖科学家的有关相片制成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将学生引入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并随着科学家探索的足迹,去探究光合作用的本质,深刻理解光合作用的重大意义,去领略一代代科学家对光合作用本质的孜孜追求过程。

再例如讲“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时,教师满怀悲痛地说:5·12四川大地震,举国悲痛,我们的同胞死难无数。中国政府已为四川大地震的遇难者设立了DNA数据库,以便对没有人认领无法认定的遇难者日后进行身份认证。讲到此学生因受到教师情感的感染,内心充满悲伤,那种想进一步了解DNA的感情油然而生。接着教师在学生的期待中介绍DNA指纹技术及其刑侦鉴定等用途。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牢记知识、了解生活常识。

2.7直观教具导入法

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如果能灵活地采用直观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图片、教具,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那么不仅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使学生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例如在讲述“真核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时,教师可

以运用投影叠加法,将细胞的一个个亚显微结构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屏幕上,创设一幕微观世界的情境,引导学生愉快入境,领略细胞结构的奥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会情不自禁地产生探索的欲望,在好奇与欣喜中直观地理解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

3有效导入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其实,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的,都是好导人。不过在充分运用各种导人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3.1有效导入的设计必须具有目的性

教师设计导入时要从教学内容出发,紧扣教学目标,使导入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教学内容而不能脱离教学内容,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思路带入相应的知识环境中,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识上的需要。如果导入设计与内容脱节,不管导人多么别致、精彩、引人入胜,但离题万里风马牛不相及,那势必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倍功半,甚至将其“导”入歧途,所以课堂的导入必须有目的性。

3.2有效导入的设计必须具有趣味性

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材料产生兴趣”。兴趣能促进动机的产生,激发求知欲,所以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知识生长的原点,是情感投入的源泉,是学习持续的关键。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充分挖掘社会热点、生活趣事及有趣的生物现象,而且教师的语言和动作都应生动、形象,能从一开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

3.3有效导入的设计必须具有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如果长期采用单一方式教学,即使是曾经被证明非常有效的方式,学生同样会感到厌倦。俗话说“好菜连吃三遍遭人厌,好戏连看三遍令人烦。”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喜欢富有变化的刺激。因此,为保持教学的新鲜感,导入方式应该具有多样性。

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导入,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猜你喜欢
讲授教学内容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潮细胞
Dandy Cells潮细胞 Finding a home
思政课教学中如何做到讲授“活”?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注重有效讲授 打造高效课堂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