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类本科学生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改革与实践

2009-07-31 01:54黄大鹏唐德江范春玲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5期
关键词:多层次课程改革

黄大鹏 唐德江 范春玲 孙 斌

摘要:介绍了养殖类本科学生动物生产试验课程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及考核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实践。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提高整体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就今后实验教学进一步深化改革一开设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建立多媒体教学体系以及对实验课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估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动物生产实验;课程改革;多层次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225-02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对本科人才素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适应对学生进行整体化知识教育的现代教育思想,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对养殖类本科学生动物生产试验课程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动物生产实验课改革的研究

(一)内查外调,制定改革方案

2001年初,该院动物生产教研室在全国召开的“农、林高校课程改革研讨会”精神启发下,走访调研了国内兄弟院校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情况。在充分了解国内、外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经验的情况下,针对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的实际,制定了该院动物生产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案。

(二)建立新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程体系

长期以来,农业院校的动物生产实验课附设在各有关课程之中,处于从属地位。评定学生动物生产课的学习成绩,主要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为依据,实验课的成绩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鉴于这种情况,该院打破了原有的课程设置体系,把所有动物生产实验高度综合、融于一体,自成体系,设立了一门独立、完整、系统的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单独考核计分。

(三)动物生产实验内容的改革

新课程《动物生产实验》设课后,打破了原来实验课的旧格局,对原有课程《养禽学》、《养猪学》、《养牛学》、《养羊学》本着“删重、增新”的原则,结合农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一些验证性实验(从原来验证性实验占78%减少到35%),增加一些操作性、应用性、设计性强的实验和一些综合性实验,如:体质外貌鉴定、动物屠宰、肉质评定、畜牧场设计规划等实验,使学生完成一个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学生经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完成实验、处理数据一系列实验环节,可以全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改革动物生产实验课的考试方法

动物生产实验课程单独设课后,独立考核计分,学生的实验成绩有平时实验成绩、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和笔试三部分综合评定。其中,尤其注重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占7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预习、回答课堂提问、参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完成实验报告等情况,期末笔试和操作占30%。通过考核,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对动物生产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自学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一)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动物生产实验独立设课,实现了动物生产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共享,有利于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改革后的实验动物生产涉及的知识面宽,现有教师很难承担全部的实验内容。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制定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长远和短期人才培养规划。长期规划是引进高学历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使该院的动物生产实验课的教学水平达到同类院校教学的先进水平;短期计划是由原来承担各门动物实验课的教师,通过内部传、帮、带,互教互学,最终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经过实践,效果良好,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多教师都能上多门动物生产课。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动物生产实验在教学中独立考核计分,实践证明,这种改革改变了过去动物生产试验课程的从属地位,克服了学生只重视理论课而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建立了新的教学体系;同时,回避了教学内容的不必要重复,节约了学时,有利于提高动物生产教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这种新的教学体系使教师和学生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的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动物生产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有利于建立教学新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实验课的合并,带动了教研室、实验室库房的合并,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实验资源和教学经费的利用率,节约了人力、物理、财力,适应了当前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扩招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动物生产实践课深化改革的设想

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动物生产试验课新体系,深化的动物生产课程的改革,该院认为,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一)开设多层次动物生产教学模式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我校的专业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增加。如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业科学外,还有加工类学科,如食品科学与工程,以及一些新的学科,如生物技术等专业,这些专业都需学习动物生产基础课,而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知识的要求不同,这些不同的要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体现甚少。根据高等农业教育在不同专业对动物生产实验能力要求的差异,该院设想将动物生产实验教学分成《实验动物生产》(I)和《实验动物生产》(II)。《实验动物生产》(I)授课50学时,其内容以基础训练为主,通过综合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实验动物生产》(II)着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应用能力和单独进行研究的能力。在此阶段,主要强调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和新方法、新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学生通过更严格的综合实验和实验方案设计训练,从而掌握多种仪器的操作使用,更能将基本理论学习、实验技能、综合能力训练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

(二)建立动物生产实验多媒体教学体系

面向21世纪,以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与改革,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为此,应从实验的手段上和管理上加以改革,促进实验课及教学的规范化。在实验教学中,要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实验动物生产》教材为依托,吸收现代教育技术已有的成果,尽快研究开发动物生产实验课程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或采集购置相关的多媒体CAI教学软件。学生通过使用CAI教学软件,可以自主地安排学习进程和预习实验内容,在主动搜索中获取、巩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得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达到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操作规范化。

(三)改革实验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估方式

1、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动物生产实验课试题库,使实验考核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随机拟题以节约教师的时间,消除由任课教师主观拟定考卷所带来的种种弊病,而且还能提高工作效率,使考试更能真实的反应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质量。

2、利用计算机技术控制日常教学效果的检查。改革原有根据实验报告或抽查某一实验来决定学生实验课成绩的方式。可将实验报告的数据、结论等内容通过数据库评估、综合给出成绩,并积累总分;期终考核可利用软件通过随机抽题、模拟实验的方式完成。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课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科学、规范,而且学生还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实验课学习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对动物生产实验课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柯黎

猜你喜欢
多层次课程改革
构建多层次外语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多层次案例教学法在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中的实践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多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对高校运动训练课程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