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琳
摘要:随着全球化经济和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的竞争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产业集群这种介于市场与企业的组织模式有利于各种资源在其中优化组合并得到不断更新,从而适应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现象。
关键词: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5-0041-03
一、产业集群的内涵及特征
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他们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独立的、非正式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形成的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能在效率、效益及柔韧性方面创造竞争优势的空间组织形式,他所产生的持续竞争优势源于特定区域的知识、联系及激励。是那些远离的竞争对手不能达到的。其特征表现为:
1、专业化。产业集群和其他企業组织一样是伴随着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而诞生的。产业群落内的企业彼此独立自主但相互之间又有着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中隐含着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现象。大量专业化企业聚集在一定区域,加之长期所形成的相互信任的产业文化,降低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减少了交易费用。
2、空间集聚特征。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特征,企业的区位选择不仅与成本有关,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利润最大化。因而他构造了空间利润曲线,在空间利润曲线范围内容易形成空间集聚。可以从技术创新、信息传播扩散与学习的视角研究空间集聚,空间集聚是企业为获得更好的信息和服务,能够快速、更好地创新而形成的一种空间现象。
3、合作网络特征。集群内存在前向、后向和水平的产业联系的供应商、生产商、销售代理商、顾客,企业与当地政府大学或研究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相关支持体系之间,网络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以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信息、劳动力等贸易性或非贸易性的交易交流和互动学习,密切合作,从而有效地推动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产生的社会化过程,加速知识创新,共同推进区域的发展和企业的持续创新。
4、社会文化特征。集群内企业家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以此为基础,人们之间在经常的联系、互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各种经济活动深深根植于大家所获得的圈内语言、背景知识和交易规则,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产生的信任、理解和相互合作,既有效地防止各种机会主义行为,又促进知识的流通和扩散,相互信任和满意成为区内最有价值的资源。这为集群提供了一种黏性物,使得众多企业粘在一起,既营造了区域创新环境,又使得企业深深扎根于当地。
二、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阶段性演进
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式。产业集群首先是中小企业的集聚地。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了,它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小企业集群是中小企业间合作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从地理集聚和产业特性来界定。地理集聚是指所有成员企业和相关成员要素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于一个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产业特性指该地域集聚的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并由此构成了产业生态系统。至于具体联结方式,可以是产业链或供应商一客户关系或其他竞争合作关系。其阶段性演进具体表现为:
1、集群内各企业彼此独立。各企业依然是独立的法人,保持各自的所有制、隶属关系、投资渠道,实行独立核算,按市场原则进行平等交易等方面。
2、集群内企业间联系密切。企业间的联系复杂且强大。这种企业间的联系已在传统概念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从强度来看,企业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从范围来看,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不仅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还包括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且后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
3、集群内企业间存在多种特定关系。虽然各企业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行为主体,但它们之间又存在着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的关系表现在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获取外部经济;企业间通过交换以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与此同时,各企业间又存在互补与竞争等。这种特定的关系使得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从以往零散、杂乱状态走向了系统化和有序化。
4、集群呈现动态化。由于进入或退出集群的障碍较小,集群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也正因为如此,集群才能保持长久的活力。此外,各企业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谋求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性。这也使得集群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动态化的特点。
5、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以此建立起稳定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并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人发展和不断完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壮大,到2006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超过30000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其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40%和60%左右。预计未来5年中,我国中小企业将连续扩展,企业数量将保持7%-8%的增长率,到2012年,中小企业总数将达到50 000家,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约69%的中小企业销售收入介于500万元至5000万元之间。
但我国中小企业区域分布差异十分明显,东部区域中小企业数量占当地企业数量的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全部企业数量的70%。同时,省级分布不均衡。在31个省级区域中,中小企业比例超过全国平均值的只有11个,其中,浙江、广东、江苏、山东和上海等5个省市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了全国的50%;此外,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资本有机构成相对较低的行业,以制造业最为集中,约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9.08%,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中小企业比例占40%以上。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战略看,整体规划有待完善。产业集群内产业链未形成,大多数中小企业集群往往缺乏统筹规划和系统引导,产业结构趋同严重,难以形成各种能够推动企业有效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公共机制,阻碍了产业链的延伸并危及集群自我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且产业集群多而不强,出口价格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面临反倾销的压力,技术性贸易壁垒阻碍了我国许多集群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2、从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途径看,品牌创新有待突破。较其他国家企业集群相比,现有的中小企业集群生产技术和生
产组织相对简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集群比重过大,而且产业技术选择也基本集中于技术门槛较低以生产中低档产品为主的低技术行业,其中以小制品、模仿品和消费品居多,而大制品、自主创新品和投资品少。从集群的长远发展看,这种低技术含量的产业选择容易导致集群内部中小企业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使中小企业集群丧失整体竞争优势,进入壁垒低导致企业间的竞争手段一般呈低水平态势,由此带来集群企业越来越狭窄的利润空间。
3、从中小企业集群的组织程度看。企业管理有待加强。在中小企业集群型的产业集群中,制度缺陷也十分明显,不少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引进了国际先进设备却由于没有熟练的操作工人,没有建立一整套熟练的、系统的人员与设备管理机制,没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使设备的利用率和产量达到饱和状态,结果无法发挥先进设备应有的作用和效益。
4、从中小企业集群的外部环境看,市场机制有待完善。产业集群之所以有集群效应,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政府与中介机构的积极参与。在产业集群中,政府的作用不仅是解决市场失灵,而且是促进市场更为有效,以使集群内的专业化程度更高。但目前产业集群成长的市场环境不理想,企业之间长期各自为战,交易费用高,条块分割的制度影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限制了产业群内企业间合作和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很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产权清晰度不高,影响了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社会保障措施发展滞后,影响到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成长的知识分析和效率改进
1、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中小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能够促进劳动分工的发展,由于产业集群可以达到较高的专业化分工程度,因而能够形成几乎是最高的产业效率。在产业集群区,无论是主产品的生产,还是附属行业的配套服务,都有严格而精细的分工,从而降低了因转换生产加工环节而必须付出的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至少是代表了国内最高的产业效率。同时,地理上相对集聚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专业化企业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相互之间形成了高效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减少分散布局所需的额外投资,降低企业之间配套产品的采购、运输和库存费用,而且容易通过市场的变化灵敏地捕捉到各种最新的信息,借助相对集中的网络关系将信息高效传播,节省搜索信息和每次交易的时间和费用。同时,集群的区域性容易形成供给充足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减少寻找合适工人的时间、费用以及工资成本,而且由于劳动力在区域内企业间自由流动,促进了信息、思想的扩散和传播,形成了共同的产业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建立了以合作和信任为基础的社会网络,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劳动力的转换和培训等成本。
2、有利于知识溢出。知识溢出是造成集聚效应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具有外部性。根据标准的新古典经济理论,如果存在外部经济,那么势必会导致创新及技术活动的投资减少。因为,如果技术创新活动的投资者不能得到其投资的全部回报或者投资使他人或其他企业受益而使投资者自身的受益减少,就必将导致投资创新的动机减弱。但现实中的技术或知识溢出效应仍普遍存在,这是由于知识与技术的不完全占有性以及知识的应用具有很显著的规模经济,对这种规模经济利益的追逐会导致相关或相同的企业尤其是独立持续创新能力不强的中小企业的集聚。在集群组织内部,某一企业通过创新和开发所获得的包括产品生产的技术、产品的款式、花样等,以及产品的市场信息、产品的品牌、企业的管理方式等新知识,很大一部分外溢出去,成为整个企业群中的公共知识。这种公共知识不仅服务于产业内部的企业之间,同样可以扩展到不同产业之间。技术的迅速扩散,使得每一个企业都能及时更新设备、采用新工艺,调整要素投人组合,能够普遍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和产出量,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3、有利于扩充市场空间。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是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体现。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为形成专业市场提供了条件。而专业市场的形成又可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例如,集群建立的区域性品牌要比单个企业品牌具有广泛、持久的品牌效应。集群内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建立区位品牌加强营销网络等扩展分工,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还可以依靠现代科技改善营销方式,取得协同效应,营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再如,企业集群利用其产业规模优势可以帮助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中小企业在进行国际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如灵活多变,市场适应性强等,但是企业自身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存在着防御风险能力差、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单枪匹马闯进国际市场的难度很大,而中小企业通过“集群”这种组织形式,以联合的力量克服单个企业势单力薄的局面,在国际化经营中就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外,中小企业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对于多品种、小批量、临时急需的订货,集群内可以用最快的方式通知各协作生产企业备料上线。由于已经建立一定的基础关系。不必详细的讨价和签订加工协议。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这一快捷反应能力具有竞争上的独特优势。
4、有利于发挥创新优势。产业集群为其内部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关于创新的研究表明:第一,创新链不同部分之间的交互作用,特别是用户和中间产品生产商之间、公司企业和更广泛的研究机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于成功的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创新植根于生产网络或者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之内。依托产业集群这一平台,创新可以在多个层面、多个环节中发生。由于空间上的比邻,集群内的市场信息交流快,集群内企业几乎会同步吸纳消化一个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通过学习和模仿实现自身技术的更新和升级。由于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集聚了大量的竞争对手。他们之间互相熟悉彼此的产品、相关活动的成本费用构成及技术状态。易于进行业绩比较,由此形成巨大的区内竞争压力,迫使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改进产品和服务。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一些重要类型的知识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而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的存在提供了知识、技术扩散的途径,大大加快了集群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使其创新优势明显。
責任编辑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