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群
[摘要]关于人民币的周边化、区域化与国际化,首先可在东盟10+1的经济合作框架内逐步谋求货币合作,可以固定各自的汇率,对外联合浮动,时机成熟后,可以用强势的人民币替代其他的货币或以人民币为主导,创造单一货币,实现货币统一。进而可以在东盟10+1的基础上拓展到东盟10+3,联合日韩。其次,在货币职能上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即坚持人民币结算货币、人民币投资货币和人民币储备货币的三步走战略,
[关键词]人民币;“三化”;三步走战略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6-0035-03
2009年4月2日,胡锦涛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2009年4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博螯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我们还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署了6份总额为235亿美元双边货币互换协议,6份总额为6500亿元人民币的双边本币货币互换协议,丰富了区域金融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地区资金救助机制的作用。”
截至2009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国外一些央行及香港金管局签署了总计6500亿元人民币的6份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包括:2008年12月12日与韩国央行签署的1800亿元框架协议;2009年1月20日与香港金管局签署的2000亿元正式协议;2月8日与马来西亚央行签署的800亿元正式协议;3月11日与白俄罗斯央行签署的2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3日与印度尼西亚央行签署1000亿元正式协议;3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哥伦比亚出席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期间。代表中国人民银行与阿根廷中央银行签署了700亿元框架协议,近期将签署相关正式协议。目前,中国人民银行还在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央行就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进行磋商。多项货币互换协议的签署表明中国的贸易伙伴认可了人民币的地位和稳定性,接受了人民币作为各方认可的结算货币甚至储备货币,从而给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受货币互换协议的鼓励,在中国和那些与中国签订货币互换协议的他国之间,以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将会越来越普遍。4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一、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发展的意义
人民币国际化从定义上讲,就是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的一个计价货币,不但要计价,同时还要作为结算和储备货币。
1、人民币国际化,我国获得的最直接利益就是国际铸币税。铸币税是指货币发行者凭借其货币发行特权而取得的货币面额超过其发行和管理成本的金额。在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下,东盟各国和其他非国际货币国家通过使用人民币,必须向我国出口,我国等于无偿获得商品消费。因此,我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更多地输出人民币,获取铸币税收入。
2、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降低我国的汇率风险。一旦人民币国际化成为现实,我国的进出口商、国内对外投资人在经常项目下的资金结算都可通过人民币进行,只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就可以有效避免因汇率变动而带来的风险,从而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稳定发展。
3、人民币国际化还可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失衡状况,而且还将减少国际货币体制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增强中国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和发言权,使我国获得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制定规则的权利,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来体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经济目标,并从中获得相应的制度性收益。
4、人民币国际化可减少中国对美元等其他国际储备货币的需求,有助于降低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从而缓解高额外汇储备的压力。
5、通过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可以进行逆差融资。逆差融资是指当我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央行可利用发行人民币获得融资,从而支付逆差。逆差融资的好处就是使我国不必再为通过紧缩经济,牺牲国内的经济利益来维持外部均衡而伤脑筋,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在政策选择上的矛盾,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
这轮国际金融危机根本的启示是如何保证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经济全球化以后,全球经济对货币的需求最越来越大,这个货币实际上就是美元。在国际贸易当中,欧元只占了不到20%,美元占了70%多,加上美国的国家战略以及它对全球金融领域的控制权,使得其金融早已脱离实体经济,并通过一系列金融制度和金融衍生品创新来获取超额利润。近年来历次金融危机,说到底都是全球单一美元本位币的问题,都是美元超额供给的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金融危机必然会不断地反复,整个国际社会恐怕会反复受到牵连。
这次金融危机看似欧美受冲击较大,但从实体经济层面看,最终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亚洲的发展中国家。从实践上来看,两类国家受到的损害最严重,一个是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外汇储备多的国家。这两类国家都集中在亚洲,整个亚洲占全球进出口总额的1/3,占外汇储备42%,只要这种根本的货币体系不改变,中国以至亚洲,包括将来可能会发展起来的非洲、拉美,都会跟着这套制度体系周期性地受影响。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词汇屡屡见诸报端。金融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美元“一币独大”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以及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也坚定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决心。
以一国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必然导致货币滥发现象,这正是本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危机频发的制度性根源。本世纪以来,美联储为了刺激本国经济增长,大量发行货币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终于导致了目前这场起源于美国次级债市场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从而给全世界的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全球经济也因此一蹶不振。正当世界各国协调一致、努力抵御危机的时候,美联储却不顾及自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责任和地位,通过大规模购入美国国债增加市场美元供应,这意味着美元币值将不断走弱,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债权国将再次为美国政府的救市买单。
种种迹象已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在现有货币体系中,如果我国不谋求自身利益,下一次危机到来时,我国必将遭受比这次严重得多的损失。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积极联合发展中国家协调一致,推进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和完善中国与周边经济体的贸易投资人民币计价结算的制度安排,加快港澳地区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分析
人民币当前已具备了国际化的客观条件。上世纪20年代美元逐渐替代英镑时,美国占全球经济比重约10%;上世纪80年代日元逐渐成为国际储备货币时,经济规模占全球7%。当前,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约7%,使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另外,从历史经验看,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货币所在国国内物价必须较为稳定,通胀率较低,币值较稳定。中国通胀率在过去十年里平均仅1.56%,低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而近年人民币波动小于美元。基于以上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人民币具备了成为国际货币的条件。
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目前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强。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我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进入本世纪以来,人民币有向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中国经济成长到新阶段的表现。同时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具体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经济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四、积极稳妥分阶段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过程,其实现要受到诸多方面条件的综合影响和制约,因此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体的实现路径应遵循从人民币的周边化到区域化,最终实现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从货币职能上讲,人民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意味着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履行国际交易、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职能。在人民币国际化路径中,最基础和最关键的阶段是人民币的周边化与区域化,因为人民币周边化是人民币区域化的基础,而人民币区域化的实现将有助于未来形成人民币、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格局。
第一,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30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2007年,中国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9.52%,如果中国经济在未来20年能保持5%~7%的年均增长率,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居世界第三位,届时人民币将水到渠成地跻身世界主流货币俱乐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是一个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日益增强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较大。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若依赖国际市场,则存在较大的风险,也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立足于促进国内需求的增长,逐步减缓世界经济周期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同时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人民币币值稳定,而币值稳定是以我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为支撑的。因此,我国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应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建立起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只有这样,人民币国际化才能顺利进行。此外,为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除了应增强经济实力外,还应坚持以稳定币值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故现阶段仍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物价水平。
第三,全面建设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制度体系。高度开放和发达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基础。面对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的诸多问题,我国应进一步加大金融监管力度,完善人员激励机制,加强公司治理制度的建设,通过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及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提高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业的作用和地位。在完善的金融体系下,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范围的可接受程度;并在资本可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稳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第四,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中,积极倡导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俄罗斯、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8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去年12月起中国又先后与韩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及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随着人民币国际贸易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将会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中重要的结算货币,人民币在区域内的接受程度将进一步提高,这也为人民币下一步走向国际化铺平道路。
第五,人民币境内外流通的稳定不能离开金融中介的作用。由于中国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还不完善,资本管制的全面放松不会在短期内实现,因而,应利用香港金融市场的制度优势,设立人民币离岸中心,使之成为人民币通向亚洲各国的流通枢纽和集散中心,以此扩大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从而使人民币率先成为区域内的关键货币。人民币只有首先成为区域化的货币,让亚洲国家有更多意愿去持有人民币,人民币才有可能实现国际化。
第六,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中国应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逐渐提高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第七,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技术层面上,要考虑到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各国将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我们除了扩大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政府债券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第八,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间的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为了防范和化解因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必须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进行实时监控。
责任编辑荀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