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学 荔麦花
新课改要求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全面发展。而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尊重学生个体,改变以往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共同实施新课改的方案与措施。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现阶段,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不协调的现象较严重。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不善于发表见解,课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不复习巩固。因而导致学生厌学,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的动力。
怎样消除这种现象呢?我的体会是: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采用分层教学,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完“一元二次方程”一章时安排这样一个活动,课前让学生收集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习题,并写在一张纸上,上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组,由组长负责讨论本组的错误之处,然后各组轮流将错误习题贴在黑板上,其他各组抢答,答对的给予加分,最后以总分最高的组获胜。这一活动使课堂气氛活跃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并能努力思考发表自己见解,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大多数学生对数学的阅读不重视,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更有甚者根本不会阅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字、语句重复读,必要时做上标记,对于例题可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并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阅读习惯之后,可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列出阅读提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的阅读数学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相互启发,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好习惯。其次,学生应做好数学课堂笔记。因为大多数学生不可能将老师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全部掌握,更何况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做好课堂笔记,一方面便于课后回忆与巩固,另一方面还可以克服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坏毛病。第三,指导学生要善于归纳、总结,将作过的题型进行归类、归纳解题方法思路,避免整天泡在“题海”中的烦恼,这样也就大大地节约了学习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学生合作探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其实质就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其外在表现就是思维的速度与质量。
思维速度主要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如:精编概念性强,覆盖面广,灵活性强的判断题,选择题进行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能力。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可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简捷而有开拓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要大力发展学生间的合作探索精神。我认为学生间的合作更有利于师生间的合作,特别在农村学校,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一种畏惧感,在老师面前不敢表白自己的见解,而学生间的合作,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我们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新设备,注重教学的有效性,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大胆地探索研究,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