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顺松
在实施新课标、使用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优质高效,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热点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探索,深深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和巩固所学知识,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三条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直接的兴趣,对化学现象存在着好奇心,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加强直观教学
化学实验千变万化的现象,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力求操作规范,现象明显,可见度大。学生实验要人人动手,细心观察,及时分析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魅力,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简便易行,有选择地要求学生去做,会增添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幻灯、图片、录像等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理解知识能起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一些化学中的微观世界有着极强的直观示意作用,更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辟了新的途径。
2,理论联系实际
生活中有许多丰富的化学知识。初三学生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变化情况已有一定的了解,作为化学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尽量列举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并应用化学知识进行解释。这样既能使一些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又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理解和掌握书本上的知识,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空气污染”问题时,教师可列举身边例子:街道两旁都设有大量临时早点或夜宵摊位,有的使用的是液化气,有的使用的是简易的大油桶改装的煤炉,呛人的煤灰和含有多种有害物的煤烟、油烟,随着早点或夜宵的香气一起飘散进空气中,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会损害人体健康。
3,开展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能活跃学生思维,学有所用,提高学习兴趣。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化学知识和化学用语小竞赛,指导学生撰写化学小论文,与学生共同做化学游戏等等。例如,在学习“碳的几种单质”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后的家庭小实验,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举办“自制净水器”展览。学生就地取材,动手动脑,用木炭作吸附剂,制作出形态各异的简易净水器,互相观摩,互相比较,不仅气氛十分热烈,而且大大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力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4,调控教学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教学内容过深、过难或者作业量过多,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而且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坚持适当难度与可接受性相结合、适当密度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作业切忌大题量、偏难偏怪,学习检查切忌频繁测验、考试。相反地,教师应针对生源质量实际情况,可采用降低要求、“小步子”前进的方法,把每节课内容分解成几个目标,弄懂一个,前进一步,收获一片。这样的教学,虽然耽误了一些课时,却能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提高其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二、指导学习方法
刚接触到化学的初三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特点和方法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智能。
1,学会观察和分析
化学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化学实验,并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良好习惯;正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学会根据实验结果书写化学方程式,学会用实验验证化学定律,学会用实验方法鉴别物质;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用化学语言描述化学现象等。在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验前,教师应先要求学生观察药品的状态、仪器的形状和连接方法,在实验中,教师则要引导学生观察产生的多种现象,及时纠正学生的各种错误和片面性。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学生往往只注意火星四射,而忽视瓶壁上产生的黑色斑点。对每个实验,教师都要从实验内容、实验装置、反应原理、操作要点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化学实验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2,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生预习与教师备课一样,都是在做上课的准备。经过预习,学生就能知道教材内容,知道自己不懂的问题所在,并能带着问题听课。从目前情况来看,初三学生大都缺乏预习的自觉性,作为教师可采取强硬措施,安排学生上课前用5到10分钟阅读课文,画出重点,指出不懂之处,教师再来教学新课。这种预习习惯的形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的概括能力,而且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人的一生都十分有利。
3,掌握思维的方法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而思维起源于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由于问题的提出能促进深入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所观察的现象和教师所讲的材料,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差别,并归纳总结出事物的变化规律。事实上,在刚开始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着重训练归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再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等,提高学生的化归思维能力。
三、巩固所学知识
初三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思维形式和记忆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同时,由于各种学习负担不均,致使学生学习的知识零乱,巩固率不高。那么要使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由“会”到“活”,并由“活”到“用”的程度,知识的及时、有效的巩固是关键。
1,强调理解记忆
学习化学要强调必要的记忆。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念,发现并总结规律,最终明白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加巩固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化学用语的学习需要较多的机械记忆,但做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理解的基础上来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比如把分子式和化合价结合起来,把元素的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数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一些化学用语记忆得更加牢固,记忆的效果就会更好。
2,学会归纳总结
在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知识串联结网,并作出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差异所在,并作出明确的分类。在每一堂课之后都要进行小结,在每一单元学习之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归纳总结。如学习物质后,要引导学生比较理解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单质的概念;学习“冶炼”后,要引导学生比较生铁和钢、炼铁和炼钢的异同;在学习“酸碱盐”一章时,应在引导学生掌握物质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实验事实,经过认真分析来发现规律,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3,提高解题能力
作为练习,一般应以课堂练习为主,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容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事实上,学生的每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要通过多次的反复学习、训练才能形成和巩固。如上课时,教师可设计一些跟踪性的选择题、填空题,并穿插于新课之前或之后,让学生回忆、巩固;在每单元结束后,教师都要把学生作业中错误率高的典型习题反复进行点评,并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习题布置给学生,纠正差错,以求实效。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练习进行自我分析,或整理实验报告,或自编自解试卷,或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以及对某一基本实验进行相互操作的考查等等,都会起到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的作用,最终达到灵活掌握的程度。
总之,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化学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研究新教法,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特别是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就一定能使化学教学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