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晓宁
关键词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主体活动审视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09)05(B)—0058—01
高考文综政治主观题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会检测学生对一些方法、技巧的运用情况。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既有利于学生获得理想的考试成绩,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严谨的分析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品质。
一、运用主体活动审视法阅读相关材料,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
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前提,而让学生运用主体活动审视法,即学生在阅读材料时紧紧围绕“谁在干什么、怎么样”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则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面对世界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和全球经济减速,中国经济运行形势和发展前景备受关注。2008年10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GPI同比上涨7%,涨幅比2008年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我国GDP为9%,9月份CPI同比上涨4.6%,涨幅比8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
1上述材料反映和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和问题?
2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原因。
用主体活动审视法阅读上述材料,获取的有效信息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国家统计局(主体)公布信息显示,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和CPI涨幅都有所回落(内容),说明我国经济增速减缓,物价上涨得到了有效控制(解读)”,这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材料中以下划线的形式找出关键词,如上所示。
二、运用条件要求审定法理解问题要求,把握设问条件
学生在解题时,如果不能清楚地理解设问的条件和问题要求,则会造成偏题或与试题背道而驰,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高考政治主观题的设问一般会限定问题的性质、方向,以及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所运用的知识范围。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审定这些问题要求和条件呢?一是要审定用什么学科知识,即明确解题的知识范围。二是要审定回答什么问题,即明确解题的方向和性质。如上述第二个问题就限定了学生解题的知识范围(哲学常识),并指明了问题的方向和性质(分析第一个问题中有关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形成的原因)。掌握上述要求有利于学生在解题时有的放矢。
三、运用知识内容筛选法搜索所学知识,明确题理关系
搜索所学知识,明确问题与知识原理的正确对应关系是学生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时积极联系和调动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快速寻找到能够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从而确立问题与教材知识点的对应关系的方法,称之为知识内容筛选法。运用这一方法分析上述材料,学生则会想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这样就准确地选定了解决第二个问题所要用到的知识原理。
四、运用腹稿、草稿演示法设计答案,明确表达结构
设计答案是为了明确书面表达内容的逻辑结构,学生可以采用腹稿或草稿演示的方法,化繁就简、提纲挈领,为最后文本式书面表达奠基引路。如对前述问题的第二问,少数学生可能已经成竹在胸,但大多数学生习惯于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结果没了章法。其实学生可以先打草稿再作答:
原因分析:第一,内因(国内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调控)。第二,外因(国际金融危机)。
五、运用文本效果展示法实现语言规范,正确表达
高考试题所使用的材料是对事物现象的描述,而设置的问题却要求学生运用知识对事物现象背后隐含的本质或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学生在“描述和阐释”或“论证和探讨”问题时,能否联系实际运用知识,以及思维品质是否具有逻辑性、灵活性、辩证性,则可以通过学生书面表达的文本效果反映出来。因而,教师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能熟练地运用专业术语,正确地表达所思所想,并力求语言的规范性。如前面所述的第二个问题,依据表达逻辑结构,可以形成以下文本效果:
原因分析:第一,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受发生在国内诸多自然灾害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虽然国内物价涨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第二,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际消费市场萎缩,出口时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减弱,进而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