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鹏雷
一次,遇到苹果公司一美女。她给我讲解很多苹果的独到产品,包括iPhone,我听得入神。正要赞叹两句,忽然发现了一件残酷的事情。
她说要接个电话,却拿出一个诺基亚手机。
接完电话,我问她: 你,刚才说得这么好,自己为什么不用苹果?
咳。她很懊恼,刚才的兴奋劲全没了。iPhone没进中国啊!她解释说,虽然国内有很多人用iPhone,但并不是苹果公司正式在中国销售的产品,绝大多数都是水货。苹果官方不鼓励这种行为,因此她只好一边用诺基亚接电话,一边跟别人介绍苹果系列产品是如何的独特。
对IT业来说,水货问题真可谓历史悠久。起初被称为过街老鼠,现在地位却大大提升,更登堂入室,可以左右市值位居全球前列的跨国公司的博弈。
胶着在苹果公司与中国两大运营商之间的引入权问题,正是水货问题的一次奇妙折射。中国官方虽然按下3G启动按钮,市场却反应迟缓。除了网络问题、资费门槛与应用丰富性等诸多遥远的待解问题之外,杀手级的关键性产品的缺失是显而易见的问题。iPhone就是这样的产品。
iPhone可以神话至此?电讯咨询服务公司Ovum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说,通过非正式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iPhone数量已经达到上百万部。根据苹果公司的财报的数字进行估计,水货iPhone在华销量已经占据苹果的总销量的1/4左右,而且基本都运营在中国移动的网络内。
这可多是水货,而且,全部是破解版。
如果不是iPhone,我对水货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逃税的认识之上。在兴致勃勃地观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苹果公司之间真真假假的三角戏中,我忽然明白,水货的最高境界正是公司的产品战略之一。水货产品无需由官方提供大规模的售后服务,可以避税,可以低成本地建立品牌与用户习惯,无需提供高成本的软件授权合作,可以大量销售硬件。所以在跨国公司中,大概只有苹果无需太在意中国市场战略,因为随便就可以获得很好的市场份额,所以乔布斯从来不谈中国市场,也从来无需像盖茨、钱伯斯那样动辄访华。
所以就出现了奇怪的悖论: 一方面,水货在中国卖得火热; 另一方面,行货死活不进入。实际情况是,中国区总经理可能会抱怨,美国或日本总部则心里暗笑。
形成这一局面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独特的消费行为。年轻消费者易受广告或者口碑影响,消费特征更是愈来愈“快餐化”,产品只需要保证一年半载不坏就好了,售后服务多数时候并不需要,更何况水货价格比行货划算呢?
当然,不同的公司对水货的处理方法不同。诺基亚日前发布的高端机型N97就是全球同步,这是为了避免重蹈此前5800水货横行、行货进入后销售遭遇压力的覆辙。e71当初也曾经面临着样的情况,诺基亚自己都说不准水货与行货谁卖得多。
上学时曾经选修过一门奇怪的课程,叫做《科技伦理》。老师胡子比较长,虎背熊腰,不大像很科技、很伦理的人。但他却讲了一句让我到现在还无法忘记的话:所谓时尚,就是肤浅的、不成熟的欲望。
因为他这句话,我更加理解了水货。在欲望面前,水货正好。在一个崇尚水货的市场,山寨产品大行其道是顺理成章的,因为后者不仅具备水货的一切优良品行,而且还发扬光大了。这实在是IT业喊了自主创新多年却成果寥寥之后的一个意外发现,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